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農林局重點目標完成情況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農林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以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契機,深入貫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力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全面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區級機關目標考核的意見》的文件要求,制訂了《區農林局關于加強重點工作目標考核的意見》,成立了局重點工作領導小組,分解落實區委、區政府重點工作和目標任務到相關領導和責任單位,并列入年度目標考核。通過全局上下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完成良好。現將2009年重點工作和目標完成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點工作目標
1、高效設施農業提升工程。圍繞的三大農業區域板塊和六大優勢主導產業,以“一鎮一業千畝園區、一村一品百畝樣板”為主抓手,全區迅速啟動了江南花都花卉產業園區、設施蔬菜產業園區、龍潭湖現代農業生態園等為代表的一批千畝級以上的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園區項目建設,掀起了我區高效設施農業建設的新高潮。預計今年我區可新增高效農業面積3.9萬畝,設施農業面積1.5萬畝,將分別完成市下達全年任務的114%和136%。全區高效農業面積可達30.5萬畝,各類設施農業面積5.5萬畝,分別占全區耕地面積的50%和9%。
2、旅游休閑農業富民工程。我們充分利用我區的區位優勢、農業資源優勢和客源市場優勢,大手筆、大投入引導各地發展各具特色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或景觀。今年我局組織了5家休閑觀光農業單位申報市級休閑觀光農業項目5個,爭取市級財政扶持160萬元,為休閑觀光農業提升規模檔次和影響力添磚加瓦。(市三勤農業生態園的三勤花都水城綠化工程、德泰農業生態觀光園的垂釣中心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市區鄒區鎮半陶山莊生態休閑渡假村的農業旅游基礎建設項目、區禮嘉水云莊農業生態園的水云莊農業生態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牟家農業旅游觀光園的農業觀光園配套設施建設項目。目前休閑觀光農業已形成西線以“花卉苗木農家園林”為特色;東線以“體驗現代化新農村生活”為特色;南線將以“花果茶及湖邊漁業文化觀賞”為特色的三條旅游軸線。
3、優質糧油打造工程。據統計,今年全區小麥種植面積18.15萬畝,平均單產282公斤,總產51220噸;油菜種植面積1.92萬畝,平均單產133公斤,總產2560噸。水稻種植面積24.7萬畝,全面推廣種植優質、高產水稻良種80萬公斤,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水稻輕型栽培率達100%。今年全區水稻平均單產達622.5公斤,順利實現市四連冠。特別是水稻所承擔的超高產攻關方,10月28日,中國水稻所、浙江農科院、農科院等多名稻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該所攻關田水稻進行現場實割實收,單產達875.9公斤,刷新了我區水稻單產的記錄,11月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出了該攻關田實收的景象,被譽為全國常規粳稻第一方。同時,按照市雙百萬畝工程要求,我們在鄒區、奔牛等鎮建設標準糧田4萬畝,成效明顯。
二、重點項目目標。
今年我局主要完成了七個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水稻研究全面建成。我局經多方協調和規劃論證,將原農科所和稻麥育種場合并成立()水稻研究所,總投資3500萬元,總面積達480畝;新建的科研中心、實驗樓、專家樓、種子加工中心、倉庫和農田基本建設已全部完成。研究所將成為軟、硬件均達到全省乃至全國縣級一流、集“農、科、教”于一體的試驗研究推廣中心和水稻育、繁、推基地。江南花都花卉產業園建設。江南花都產業園位于嘉澤鎮躍進村,園區總投資2.5億元,規劃總面積3000畝,今年已完成投資1000萬元。已建成400畝種植區和溫室面積2萬平方米。一期600畝生產啟動區的青苗補償、拆遷、土地平整等工作全面完成,道路、溝渠等基礎建設即將完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溫室建設按照序時要求正在快速推進。鄒區設施蔬菜產業園建設。該項目占地面積1170畝,由南京農業大學總體規劃設計,總投資5000萬元。今年已完成投資800萬元,建成400畝鋼架大棚、200畝防蟲網。目前園區的溝、渠、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已有菜大姐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市固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綠天使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江陰張平蔬菜專業合作社等六家單位簽約入園,簽約總面積720畝。生產區大棚建設基本完成,形成了一片白色海洋,配套功能區由育苗場、凈菜加工配送中心和科技服務中心組成,目前進展順利。現代漁業科技示范園建成。總投資1200萬元,園區占地2248畝。建有各類高標準、現代化養殖池塘1035畝,智能溫室大棚2048平方米,池塘水循環養殖系統全面運行,在建的區水生動物疫病防治中心實驗室、漁業科技研發中心、現代漁業科技展覽館即將于年底竣工。目前,園區已開發養殖中華絨螯蟹、青蝦、黃顙魚、花魚骨、細鱗斜頜鲴、翹嘴紅鲌、甲魚、江黃顙魚、澳洲淡水龍蝦、美國鰣魚、史氏鱘、淡水蘇眉等二十余個名優品種。園區分別被命名為“市漁業科普示范基地”、“省黃顙魚良種場”、“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投資4500萬元,今年已完成投資800萬元,主要用于前期土地購置費用,預計明年7月正式開工。太湖流域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該項目藍皮書上牽頭部門僅為農林局,而根據區政府分工,應為農林局、水利局、西太湖休閑區三個單位。水利局負責實施太湖濕地項目建設,根據省政府領導及省太湖辦意見已停建。夏溪河入湖口濕地由西太湖休閑區負責實施。我局承擔太滆運河入湖口濕地建設1400畝,總投資1487萬元,現已全面完成。現代化原種豬場總投資8000萬元,今年已完成投資1000萬元,用于購置設備和豬舍建設,目前場內道路橋梁、拆遷安置工作已全面完成。
三、為民辦實事。
今年為民辦實事我局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打贏了一場滆湖圍網整治的硬仗。我們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矛盾大、費用多等諸多困難,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大力推進,按時完成了滆湖第三期網圍整治。本次整治共拆除圍網總面積38345.1畝,拆除總戶數965戶。二是水環境綜合整治。該實事藍皮書上牽頭部門僅為農林局,而根據區政府分工,應為水利局和農林局兩個部門。水利局負責各鎮集鎮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我局承擔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目前我局已完成64處,超額完成了30個的目標任務。三是城鄉綠化建設,全區積極實施城鄉綠化八大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7萬畝,由我局承擔建設的“武宜運河綠化工程”和“錫宜高速公路漕橋道口綠化工程”完成綠化1797畝,全面完成任務。同時作為全區造林綠化工作的牽頭部門,我局還在綠化督查管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四、二類目標完成情況
1、主要行業生產目標。
據統計,預計全區農業總產值45.5億元,農業增加值26.8億元,全區水稻單產622.5公斤,順利實現市四連冠,糧食總產2.14億公斤。全區生豬年飼養量47.35萬頭,家禽年飼養量2153萬羽。全區水產品總量突破4萬噸,果品產量4.6萬噸。
2、糧食生產保供工程。全區水稻種植面積24.7萬畝,小麥18.15萬畝,水稻輕型栽培面積比例99%以上,全區稻麥油良種覆蓋率達98%。
3、農業結構調優工程。全區新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積1.2萬畝,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3.9萬畝。
4、品牌農業提升工程。今年全區成功申報“三品”15個,新增名優農產品13只。
5、植樹造林綠化工程。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9%以上。
6、生態農業建設工程。圍繞“一湖四河”水環境整治,我局全力開展“四河”整治涉農項目,完成了農村生活污水凈化工程和畜禽治理年度任務,生態攔截工程和有機農業等項目進入設計階段,將于明年全力推進。繼續做好太湖藍藻打撈工作。全年共打撈藍藻3萬多噸。并投資1500萬元建造了藻水分離站一座,確保日處理藍藻能力達到1000噸,有效解決了藍藻堆放和后繼污染問題。水稻病蟲防治成績顯著。通過強化稻麥病蟲草害的綜合預測預報工作,積極推行農藥減量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全區病蟲草為害損失率控制在了3%以下,沒有出現大面積危害,挽回糧食損失超過32000噸,挽回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為豐產豐收提供了保障,秸桿利用率達95%以上。
7、旅游農業富民工程。今年以來我們通過成立名特優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舉辦首屆陽湖果品節等活動廣泛推介的特色農產品,為農戶企業和消費者建起了一架雙贏的橋梁。淹城農家菜美食一條街的籌建,使我區的農家特色菜肴,通過淹城這個大舞臺,吸引了常武地區乃至長三角地區游客的目光,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真正做到了以農興旅,以旅促農。
8、三資農業拓展工程。按照區委“創新投入推進年”要求,我局積極吸引三資開發農業,加快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全區民間、工商資本開發農業投入8.5億元,外資500萬美元。組織申報各級各類農業項目120余個,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扶持資金近1.2億元,主要涉及高效、設施農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優勢農產品基地、三項更新工程、農業生態建設和水環境整治等農業科技發展項目。三資開發和項目農業必將為我區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提供有效保障和堅實的基礎。
9、新型農民培訓工程。
據統計,今年全區農林系統舉辦各類培訓班450期,培訓農民達3萬余人次。其中,舉辦創業培訓班8期,累計培訓933人;舉辦致福工程培訓班14期,累計培訓420人,并在水稻、水產、林果和家禽4個行業上遴選312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投入財政資金96萬元。
10、其他任務。
(1)全面完成基層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2)完成水葫蘆放養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建設項目。
(3)開展了“五谷豐登、綠色”的文化周末文藝匯演。
(4)抽調一人參加湖塘鎮的拆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