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農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今年以來,農業系統在區委、區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花博會舉辦為契機,創新思路、狠抓落實,積極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全力構建農業服務平臺,有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繼續保持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農業產業持續增收。
一是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今年我區小麥種植面積15.2萬畝,單產312公斤,同比增長14公斤/畝,總產47424噸。全區種植水稻19萬畝,種植品種以武運粳23號和武運粳24號為主,占全區水稻種植面積的80%以上,全區良種覆蓋率99%以上。種植方式以機插秧為主,機插秧面積保持在85%以上。二是特色產業不斷增產。今年,全區新發展經濟林果面積2300多畝,果品面積達6.3萬畝;新發展花木面積1600多畝,花木面積超15.3萬畝。據統計,上半年全區實現花木銷售額(含園林綠化工程)25億元,花木市場交易額50億元。截止6月底,全區生豬飼養量31.87萬頭;家禽飼養量1349.85萬羽;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2.5萬畝,上半年新增高效設施漁業5000畝,累計完成高效設施漁業面積1.6萬畝。
二、農業現代化工程扎實推進。
根據省五部門對2011年全省農業基本現代化六大類21項指標進程監測結果顯示,我區2011年農業基本現代化得分為76.47分,列14位,已有“糧食畝產”等14個指標分值達到目標分值的80%以上,其中8項已完成了進度的90%以上。“農產品現代流通業態銷售率”、“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農業貸款增幅與貸款總額增幅之比”3項已經超過了現代化目標值。但是我區與第一名昆山相差9.95分,與第二名江陰相差3.05分,經分析,“持專業證書農業勞動力占農業勞動力的比重”、“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比重”、指標“高效農業保險覆蓋面”三項僅得3.22分(此三項總分14分),若該三項指標加快推進步伐,我區得分將大幅提升。
三、農業園區建設加速推進。
全區4個萬畝、14個千畝現代農業園區規劃面積15.4萬畝,今年園區計劃總投資4.53億元。據統計,1-6月份,已投入建設資金2.15億元,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生產設施建設等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市鄒區(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正在申報省級農業產業園區;太湖銀魚良種示范園、市現代漁業科技園、洛陽林果產業園、橫山高效農牧有機養殖生態園、禮嘉農牧生態示范園等5家園區申報了市級農業產業園區。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地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抓手。
四、高效農業面積逐步擴大。
圍繞農業轉型升級,我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上半年新增農業高效面積1.4萬畝,新增設施面積0.6萬畝,累計高效農業面積達39.63萬畝、設施農業面積達10.87萬畝,占耕地的比重將分別達到64.14%和17.59%(耕地面積61.95萬畝)。圍繞特色農機建設,目前已新增田園管理機369臺,植保機293臺,田間運輸機8臺,蔬菜移栽機1臺,微孔曝氣增氧設備近2000畝,噴滴灌設備228多畝,20多個保鮮庫正在安裝當中。
五、農業防控措施扎實。
一是動物防疫安全有效。上半年按照《關于2012年全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見》(武政辦發[2012]15號)文件要求,圍繞動物防疫和“瘦肉精”專項整治,我局狠抓防疫、檢疫的規范化,精心組織了春防行動,開展了防疫網絡信息化培訓和防疫程序備案,加大了疫病監測力度,全區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二是森林防火常抓不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機制,區、鎮、村層層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落實崗位責任,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同時,積極開展防火宣傳演練活動;為實現森林火災的“打早、打小、打了”,經過多次試驗、改良、測試,以水滅火、引水上山設備已調試成功,為全區森林防火增加了新的撲救力量;三是農產品質量監管扎實有效。上半年,各鎮掛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建立了5家農水結合的鎮級檢測站,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月檢月報”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各類抽檢488批次,批發市場抽檢達10萬多次。三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采取“車車檢”、“樣品抽檢”、“委托抽檢”等方式,杜絕了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常武市場,有效建立了農產品的市場準入機制,切實保障了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農機安全生產措施規范。“平安農機”示范鎮創建有序推進,上半年共檢驗上道路拖拉機1635臺,檢驗率97%,交強險投保率100%,年檢自走式聯合收割機115臺,農用大中拖161臺,農用小型手扶拖拉機309臺,收割機和中拖100%參加政策性保險,場頭田間作業無事故,全區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六、生態創建不斷深入。
圍繞生態文明區建設,我局進一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和農村能源建設。一是綠化面積不斷增加。今年,以城鄉綠化“五大工程”為依托,全年計劃新增綠化面積1.5萬畝,全區已完成新增綠化面積13235畝(其中成片造林5813畝),完成目標任務的88%。二是生態整治繼續推進。按照今年制訂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管護實施細則》,農村環境二期連片整治31個生活污水凈化處理工程于5月份通過區級驗收,已全面正常運行并納入管護;遙觀宋劍湖區域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區項目全面啟動建設,各施工單位即將進場施工;擴大完善了鄭陸畜禽糞便收運系統,確實解決鄭陸生豬養殖的糞便污染問題;按照《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共建設完成四期循環水治理面積2500畝,目前正處在籌備驗收階段;積極做好太湖藍藻巡查觀測和水葫蘆控制性放養等各項工作;認真組織落實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今年夏忙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60%以上。三是休閑農業推介加快。在培育、發展、壯大休閑觀光農業園區的基礎上,我局著力做好觀光農業園區的推介,與相關單位聯合舉辦五次自駕游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七、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深入。
一是科技培訓深入農戶。我局大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科技入戶工程等培訓,上半年累計辦班75期,培訓農民12540人次;職業農民培訓34期,培訓持證農民6120人,農民持證率達13.69%;全面組織實施“一點通”服務平臺項目建設,55臺“一點通”農業信息服務觸摸屏已安裝到區、鎮、村各級服務網點。二是科技對接成果顯著。今年我局以“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為契機,全面啟動與科研院所的科技對接活動,組織全區50余家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走進南京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6所高等科研院校進行洽談,達成了180多項合作意向。三是產學研平臺初步構建。揚州大學在我區建立了技術服務中心分中心,構建了多領域、全方位、高層次的科技合作服務平臺;市康樂農牧有限公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組建了“康樂班”。
第二篇 今年以來,我局創新思路、狠抓落實,積極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全力構建農業服務平臺,有效促進了產業提升和農民增收,預計上半年農業總產值24.7億元,同比增長2.9%,農業增加值15億元,同比增長3.1%。
一、糧食生產形勢喜人。
今年全區種植三麥16.52萬畝,夏糧單產292公斤,總產4.95萬噸,其中小麥單產296.2公斤,比去年增加18公斤。全區水稻種植面積23萬畝,機插秧面90%以上,直播稻面積壓縮在1萬畝左右,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
二、農業園區加速推進。
全區18個現代農業園區正進行高速度高標準建設,太湖銀魚良種示范園、龍潭湖農業生態園等園區邊規劃、邊投入、邊建設,園區的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建設項目已基本到位。同時,通過在3月底召開的全區農業園區推進現場會,及時總結經驗,認真謀劃了下階段工作重點:確保上半年完成任務的50%,10月份前基本建成核心區。
三、高效農業全面實施。
上半年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86萬畝,其中設施農業面積0.62萬畝,目前全區的高效農業面積達到了35.96萬畝,其中各類設施農業面積達到了8.82萬畝,分別占全區耕地面積的57.9%和14.2%。
四、農業防控措施扎實。
一是動物防疫安全有效。我局精心組織開展春季突擊防疫及全區“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加強了“瘦肉精”的抽檢和監控,同時實現了重大動物疫情零發生;二是森林防火常抓不懈。上半年完成新建防火通道5公里,防火鐵絲阻隔網9公里,通過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劃定責任區,落實崗位責任,強化護林員巡查,從源頭上降低林火發生率。三是農產品質量監管扎實有效。上半年,共開展各類農產品專項檢查344次,建立了區、鎮兩級共25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三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有效的農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切實保障了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農機安全生產措施規范。“平安農機”示范鎮創建有序推進,新發放農機雙優加油卡130張,全區場頭田間農機作業安全無事故。
五、生態創建不斷深入。
一是綠化面積不斷增加。今年,以城鄉綠化“五大工程”為依托,計劃新增綠化面積確保1.5萬畝,目前已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6205畝。二是生態整治成效顯著,連片整治鄉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26個均全部竣工;河浜生態攔截系統工程治水面積達到7.8萬平方米;累計打撈太湖藍藻1924噸,利用藻水分離站生產藻泥68.6噸。三是建設池塘循環水養殖2500畝,累計建設10900畝。四是在雪堰鎮建成有機葡萄生產基地2500畝。
六、為農服務更加扎實。
一是農機服務措施得力。今年新增60臺高速插秧機和100臺水田埋草機,同時增加了16條育秧流水線,全區共計38條,這對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育秧質量,減輕勞動強度起到了推進作用。二是科技培訓深入農戶。上半年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科技入戶等培訓,累計辦班137期,培訓農民學員15860人次;完成農業信息網站全面改版,及時落實了信息考核機制。三是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今年申報各類農業項目120余個,計劃申請財政扶持資金近7000萬元,目前已落實財政資金2346萬元。目前全區共有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8家,完成銷售收入151.36億元,同比增長11.3%,利稅1.35億元,農產品出口1680萬美元。四是成功申辦八博會。通過省、市、區的共同努力,于4月14日成功獲得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主辦權,我區成為花博會主要舉辦地。
第三篇 今年以來,農業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花博會舉辦為契機,積極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建設,有效促進了產業提升和農民持續增收,實現了現代農業的良好發展。據統計,全區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75.1億元,同比增長14.9%;農業增加值46.74億元,同比增長15.0%。
一、圍繞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一是農業現代化工作順利推進。根據我區提出的“確保率先、農水先行、多挑重擔”的工作思路,對照省農業現代化六大類21項指標,2011年全區農業基本現代化得分為76.47分,截止目前,全區農業現代化自評得分達91.74分。“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和“涉農貸款增幅與貸款總額增幅之比”已超過現代化目標值。今年,“鄉鎮或區域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率”、“新型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率”、“農戶參加農業產業合作經濟組織比重”、“農產品現代流通業態銷售率”、“認定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等6項指標將以滿分完成目標值。二是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通過社企合作,加快傳統農機更新,大力推廣特色農機在高效農業領域的應用,已建成省級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2家、市級2家、區級11家。同時,積極準備驗收資料,力爭今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三是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今年我區小麥種植面積15.2萬畝,單產312公斤,同比增長16公斤/畝,總產4.7萬噸;水稻種植19萬畝,單產達到646公斤,比去年增加了16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連續七年位居全市第一,并為收獲省水稻“十連冠”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圍繞花博會,有效提升花卉產業。
一是因勢利導,做好發展規劃。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以打造“花木信息服務中心、花木科技研發中心、花木交易物流中心、花卉文化交流中心、休閑旅游度假中心”為目標,認真編制了花卉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借力發展,積極招商引資。借助花博會契機,今年共申報省市兩級花卉產業項目24個,總投資2.12億元,其中省市兩級財政資金達3650萬元。今年7月,占地100畝總投資1.65億元的植物工廠項目開工建設,投產后預計新增高檔觀賞花卉100萬盆、種苗3000萬株,將極大地推動花卉產業的提檔升級。三是牽線搭橋,推動產業提升。通過舉辦花卉產業論壇,邀請專家剖析產業現狀,商討發展大計,探討合作項目,有力推動了花卉的科技化、產業化、高效化發展。
三、圍繞科技創新,大力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
今年我局以“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為契機,首次開展了農業科技對接活動,組織全區50余家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走進南京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6所高等科研院校進行洽談,達成了180多項合作意向,促成揚州大學在我區建立技術服務中心分中心,多領域、全方位、高層次的科技合作服務平臺使我區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同時,圍繞農業科技提升,今年我局大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科技入戶工程、創業培訓、陽光工程等培訓活動,目前已培訓農民2.53萬人次,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同時,以各鎮集中化培訓來提高持證農民比重,全年培訓持證農民17492人,農民持證率達27.44%,超額完成今年培訓持證農民達23%的目標要求。
四、圍繞農業產業化,大力推進高效農業建設。
一是高效農業項目不斷推進。今年已實施市級以上項目超150個,爭取財政資金2.04億元。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我區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8萬畝、設施農業面積2萬畝,累計實施高效農業40.03萬畝、設施農業12.27萬畝,分別占耕地面積的64.7%和19.85%;新增高效設施漁業1.8萬畝,累計完成高效設施漁業面積3.1萬畝。二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按照“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網、渠相連”的建設要求,今年新增高標準農田2萬畝,占耕地面積比重累計達56.97%。三是農業園區建設加速推進。現代農業園區規劃總面積15.4萬畝,1-11月已投入建設資金4.1億元(占全年投資計劃的91%),太湖銀魚良種示范園等5家園區申報了市級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正逐步成為高效農業的示范窗口。四是農業產業化增量擴面。今年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4家、區級22家,全區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102家,全區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額達390億元,同比增長13%,農業產業化進程正全方位推進。
五、圍繞安全生產,著力開展農業防控工作
一是動物防疫安全有效。圍繞動物防疫和“瘦肉精”專項整治,我局狠抓防疫、檢疫的規范化,精心組織了春防行動,開展了防疫網絡信息化培訓和防疫程序備案,加大了疫病監測力度,全區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二是森林防火常抓不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機制,區、鎮、村層層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落實崗位責任,積極開展防火宣傳演練活動;經多次試驗、改良、測試,以水滅火、引水上山設備已調試成功,為全區森林防火增添了新的力量,在上個防火期實現了森林火災受災面積控制在3‰以內和無人員傷亡的工作目標。三是水稻病蟲防治成績顯著。通過強化稻麥病蟲草害的綜合預測預報工作,積極推行農藥減量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全區病蟲草為害損失率控制在了3%以下,沒有出現大面積危害,為獲得市水稻單產“七連冠”奠定了基礎。四是農產品質量監管扎實有效。今年,全區各鎮掛牌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繼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月檢月報”工作和“農資打假夏季專項行動”等7大行動,截止目前,已完成各類抽檢755批次,批發市場抽檢達16.7萬多次,切實保障了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菜大姐”等八家企業成功創建了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切實保障了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五是農機安全生產措施得力。圍繞“平安農機”建設,開展了拖拉機檢驗及交強險投保等工作,場頭田間作業無事故,全區農機安全生產繼續保持穩定態勢。
六、圍繞綠色,持續推進生態農業工作。
一是綠化面積不斷增加。以城鄉綠化“五大工程”為依托,全區已完成新增綠化面積20066畝,林木覆蓋率達22.15%。二是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加速推進。目前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72處,農村環境二期連片整治31個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也已建成投入運行,將全部納入工程長效管護,確保發揮長久治污效果。三是進一步完善畜禽糞便收集處理系統。今年擴大完善了鄭陸畜禽糞便收運系統,禮嘉、洛陽片區畜禽糞便處理中心已投入運行,糞便年處理能力新增3萬噸,有效提高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七、圍繞創先爭優,著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深入開展農業宣傳工作。通過電視臺“服務惠三農”欄目、日報農業專版、新聞網農產品推介平臺、“政風熱線”、“在線訪談”等欄目,擴大宣傳了農業,全區245個村農業信息“一點通”服務平臺即將全面建成。二是不斷完善農業服務平臺建設。區農機公共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已竣工,裝修工程正全面展開;區動物疫控中心和農產品質檢中心經區政府批準進入會辦流轉程序,現正組織施工圖紙審核工作,力爭春節前完成工程招投標。三是全面開展爭創“群眾滿意的窗口服務單位”活動。通過積極籌措資金,對各鎮(街道)農技農機站辦公場所進行了全面改造,完善了內部運行制度,強化了隊伍管理,推動了全區農業系統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