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后進生工作進行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常說,十個手指也有長短。一個班級體中也難免有一些后進生。后進生表現之一是思想消極,無遠大理想,不但自己行為落后,還經常打擊先進;表現之二是自制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事后知錯但難以改正;表現之三為學習成績差,不愛學習或學不懂;表現之四為我行我素,不善于與人交往,性格孤僻。后進生表現繁多,原因復雜,如果教育方法不當,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糟,甚至難以收場。因此,轉化后進生,要特別注意方法。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中,我是這樣做的:
1表揚“閃光點”促其進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缺點再多的人肯定也會有優點。對待后進生,我們提倡“一葉障目”,以優點來掩蓋他們的缺點,切忌總把缺點掛在嘴邊。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進而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到自己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從而消除自卑感;也讓同學們知道后進生也有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驅散同學們的歧視情緒,為后進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進步氛圍。例如我班徐海滄同學,由于學習基礎太差,他自己產生了厭學心理,不寫作業,還影響其他同學,經常因小事跟同學鬧矛盾,在同學們中的威信極不好。但這位同學卻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每天早晨,他總是來的最早,幫值日生打掃衛生;教室窗戶的玻璃壞了,他從自己家里拿來玻璃換上。我就這幾件事表揚了他,該生進步很大,為同學們服務的熱情更高了,也慢慢的寫作業了。由于我多次表揚他,同學們對他的看法也變了,學習好的同學還愿意幫助他提高學習成績。從此他與同學們的關系也融洽了,學期末還獲得了進步獎。
2改“斜眼看”為“真誠正視”
后進生行為不端,老師大多不喜歡,不是怒顏喝斥,就是雙目斜視,一副瞧不上眼的神態。教師這樣做,一損學生人格,二辱教師形象,三不利于素制教育的實施。斜眼看后進生,會使他們自卑氣餒,懼怕屈從,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故意跟老師對著干。他們的個性,特長均受到壓抑,得不到發展,甚至會讓他們步人歧途,后果將不堪設想。真誠正視每一位后進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一片真情和慈母般的呵護,從而溫暖他們那顆備受冷落的心,使他們的進步欲望越來越強烈。
3轉“急躁教育”為“耐心疏導”
有些教師常常因后進生屢教不改而嚴加責罰,常常因后進生屢教不會而責其無能,常常因后進生屢教不聽而心生厭煩。。一這些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耐心。我們習慣了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沒有考慮到后進生畢竟是后進生,他們比一般的學生缺點多,改正起來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其實耐心是一份寬容,他要求你滿懷愛意,對后進生進行指導、幫助、教育,切不可堰苗助長、殺雞取卵。只要有了愛心,就不會動輒責罰后進生,就不會對后進生失去信心,就會冷靜地對待后進身上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并能妥善地加以解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些后進生會被老師的誠心所感動,從而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盡力地去完善自己。
總之,后進生心理脆弱,需要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他們才能夠進步得更快些。轉化后進生,只要方法的當,效果肯定會好的。(接上頁)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1、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2、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人手引導學生步步深人。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后,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五、以趣結尾,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托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有趣的事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J急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由觀念到行動,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作,需要教師付出開創性的努力。我們已經邁出了開創性的第一步,但是我們的研究還相對滯后,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創設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還需要語文老師們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全腦激發的高效課堂》
[2]《教學實驗理論》(魏書生)
[3]《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夏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