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兩訪兩創活動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該?!皟稍L兩創”由來已久,該文以對會計專業新生開展訪談活動為切入點,提煉并分析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并給予相應解決對策,有利于促進師生交流,推動該校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方面提出實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現課堂的翻轉,十分契合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兩訪兩創;班主任;“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兩訪兩創”活動始于2011年5月,率先在湖北省8所院校試點,積累經驗后,推廣至全省122所普通高校,遍及150余萬師生,進而向全國院校推廣和實施,影響之大、范圍之廣,當之無愧地成為高等教育創新與改革的熱議話題之一[1]。該?!皟稍L兩創”活動由來已久,并已形成長效機制,特別是對每年的新生和畢業生均開展訪談活動,已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必修課。該文以對新生的訪談活動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論述。
1該?!皟稍L兩創”活動概要
該校為創建全國優質高職院校,在全校教師中開展“三進一融”活動,即實行思想導師進學院、職業導師進班級、素質導師進社團,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融合,提高學生思想、職業、創新、文化及身心等方面綜合素質。筆者作為會計專業教師,響應學校的號召,以職業導師的身份擔任2018會計6班新生班的班主任,融入學生學習與生活,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反復思考,提煉問題
此次“兩訪兩創”活動采取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訪談法開展相關工作,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無效問卷為0。經過梳理和歸納,如下幾點問題較為凸顯。
2.1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對教師教學抱有期待
學生普遍對會計專業有較為清醒的認識,知道會計專業是一門對理論知識有一定要求,亦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能在未來就業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多數學生都將畢業考取初級會計職稱證書作為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更有部分學生擬打算大一就報名參加初級職稱考試,以了解考試的深度和廣度,學習熱情高漲。學生對于教師的期望主要著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方面。對于教學方法,一方面,學生希望教學方式能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互動性,并希望授課方式能夠生動有趣,娓娓道來,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課堂前置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有力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大幅提高學習效率,但線上學習內容太多,學生學習很多情況下流于形式,而且網絡平臺網絡環境不穩定,經常學完之后進度條沒有顯示,影響了最終的成績評定,與此同時,課程之間沒有統一的學習軟件,出現一門課程一個應用軟件,學生手機內存嚴重不足;對于教學內容,其一學生認為教師可以多補充一些課后習題,強化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其二學生期望實訓課程能夠貫穿于授課過程之中,即創設模擬企業環境,將理論知識全面應用于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其三學生希望了解一些課外知識,開闊視野和增長見識。
2.2校園文體活動豐富,部分學生干部“官本位”思想濃厚
學生普遍認為校園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很好地充實了她們的課余生活,有助于提高她們的綜合素質,但是活動過于頻繁也給她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一定困擾。學生較為認同學校開展的相關活動,但是強調不要以強迫的形式開展相關活動,也希望相關的學生會干部擺正自己的位置,學生會中個別學生干部“官本位”思想濃厚,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希望學生干部應當將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宗旨。
2.3食堂、宿舍、教學樓細節有待完善,后勤保障工作需到位
食堂有三個問題有待改進:一是目前學校投入運營的食堂僅一個北苑食堂,用餐高峰時難以承載整個學校師生的用餐需求;二是食堂飯菜略貴,超出了部分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三是食堂打飯時菜的分量不足,而飯的分量過多,浪費嚴重。宿舍問題則主要集中在衛生方面,一是希望增加宿舍樓下的垃圾桶數量,防止垃圾過多影響空氣質量;二是希望打掃衛生的阿姨加大清掃力度和頻率,宿舍衛生間衛生情況較差,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還有部分學生適應不了武漢的氣候,武漢極端天氣時有發生,希望教學區域能加裝空調,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4畢業即就業,提前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高職院校承擔的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的關鍵使命,畢業即就業是衡量高職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學生對此深表認同,也將畢業即就業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學生普遍對未來的實習懷有一定期待,希望自己完成三年學業后能夠順利就業,實現經濟獨立;也有部分學生表示希望繼續深造,順利通過“專升本”考試,進而考取研究生。
3理清思路,攻堅克難
根據上面所總結的問題,理清思路后,我們應當從以下四點入手,來切實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將“兩訪兩創”的初衷落到實處,也將班主任的學生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3.1融入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合理開展教學活動會計是一門入門較難的學科,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讓很多初學者望而卻步。對于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渴求,作為班主任應當積極融入學生中去,通過走訪寢室、主動承擔學生專業課授課任務來加深與學生的了解,增強與學生的互動,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扮演好學生專業發展引路人的角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為了鞏固和維持和諧師生關系,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有一缸水才能教授給學生一碗水知識”的事實,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方能不被時代所淘汰。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物質基礎。我們應當充分依托學習通、智慧職教等信息化學習平臺,整理和上傳各種教學資源,包括電子書、在線習題庫、試題庫、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料,將課堂前置,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自主學習是學生主動、獨立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傳統的會計教學中,教師倡導學生提前瀏覽相關知識點,做好預習工作。但在實際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遇到困難,致使無法開展下一階段的學習,極大地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2]。資源的上線能有效幫助學生自主解決難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并最終提升其自學能力。我們還應利用好學習通等學習平臺的留言板功能,教師不定期登錄瀏覽留言板,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即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真正實現課堂的翻轉,滿足學生泛在學習的要求。尤值得一提的是,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際操作中,應當關注兩點:一是精選學習平臺,將學生所學的全部課程集中開設在一到兩個平臺上,方便學生學習和提高,亦方便教師解答和批閱。目前我校不同課程使用的是不同的學習平臺,如學習通、畫課堂、知道,學生反映應用軟件過多,擠占了智能手機的內存。二是合理安排“線上”學習內容和時長,很多學生指出“線上”學習內容過多,為了應付教師考核,學生多以“刷課”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流于形式,沒有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此外,“德勤會計機器人”的橫空出世,管理會計將是未來的主旋律,這敦促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亦要推陳出新。為了更好地與真實的企業場景對接,在教學中傳統的“手工賬”逐步由以用友、金蝶為代表的會計信息化軟件所取代,模擬仿真軟件新道VBSE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投入教學使用,也實現了將企業搬入校園的美好念想,以上舉措均與國家目前大力倡導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理念不謀而合。最后,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不僅要專業知識豐富、業務能力精湛,還要有靈魂、有溫度。在站好三尺講臺之外,亦要關心時事政治,廣泛涉獵書籍,并將這些知識外化于行,內化于心,融入課堂中去,以此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其見識,讓其成為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
3.2提煉打造精品活動,強調學團組織服務功能
學團部門組織了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課外活動,來豐富和裝點學生的課余生活,校園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綜合素質大賽等活動應接不暇。我校新生采取“學分制”的培養模式,參加課外活動可獲得素質學分,在此政策下,學生有動力、有意愿參加學校活動,但是活動過多、過頻繁,也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困擾,“不是在上課的路上,就是在參加活動的路上”學生如是說。學團部門應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集中資源和優質力量,打造一批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新時期大學生精神風貌,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利于學生自主開展創新創業的活動,避免類似的活動重復舉辦,建立院系和學校的聯動機制,即制定活動由“院系選拔,學校推選”的賽事制度,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更高級別的賽事選送優秀隊伍。目前,活動的開展主要由學生會等學生自治組織全權負責,部分學生會干部“官本位”思想突出,工作形式化,缺乏服務意識。對此,應當舉辦學生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正本清源,幫助學生提升技能的同時,樹立“為學生服務”的工作宗旨,奉獻自我,服務大家,起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作用。亦可設立電子舉報箱制度,有效監督學生會干部的言行,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3.3精耕細作后勤保障工作,創造良好校園環境
針對食堂問題,應敦促相關施工方盡快完成南苑食堂的改造工作,緩解就餐壓力,也希望有關職能部門認真調研市場行情,適當調低餐飲價格。而針對宿舍的問題,可以采取增加垃圾桶數量、加大清掃力度等措施,還學生一個干凈的宿舍環境。而對于教學區安裝空調的想法,如果經費允許,可以考慮給教學區域加裝空調,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4對接頂崗實習單位,切實做好就業工作
鑒于大部分學生未來的發展期望是直接就業,可為學生對接頂崗實習單位,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成長;而針對那些有“專升本”需求的學生,可以引薦一些優秀的學長學姐做榜樣,讓這部分學生學習有目標,奮斗有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劍峰.探析高校開展“兩訪兩創”活動的必要性及途徑[J].咸寧學院學報,2012,32(8):132-133.
[2]曾雪凌子,續靜.移動信息化教學在《基礎會計》的應用研究———以學習通軟件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48):277-278.
[3]許躍民,陳欣.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兩訪兩創”活動的長效機制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11):31-33.
作者:張櫻 張瑩 單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