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基于大學科技園的優勢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進行研究。筆者以“一個核心”、“兩個方向”、“三個維度”、“四個層次”的思路進行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構建完善的“雙創”平臺,使高校成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從而切實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大學生;科技園;實踐平臺
一、引言
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發表重要致辭,他指出“只要大力破除對個體和企業創新的種種束縛,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中國發展就能再上新水平”。2015年,總理再次強調“只要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萬眾創新的局面就能迎來”。在此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起廣泛關注,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大學生作為高知識高素質高水平的勞動群體,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最主要的人力基礎,是勞動力群體中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便成為提升全民創新創業意識的重大舉措。而高校是創新創業人才的搖籃,大學科技園同樣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平臺,在大學科技園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是高等教育的延伸,是完善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對貫徹落實國務院大力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戰略,落實教育部關于“促進雙創教育改革,加大雙創場地平臺建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概述
自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全國各高校積極響應,為適應“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趨勢,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國內各高校工作理念圍繞“創新、創業、創意”三個關鍵詞來開展。全部納入體系的有清華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以清華大學為例,借助強大的社會資源,打造以“創意”為主的未來興趣團隊,以“創新”為主的創客空間,以“創業”為主的X-lab和創+平臺“三創融合”的高層次創新創業教育。突出創業方向的有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創業學院工作理念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面上覆蓋,主要面向在校全體學生,開設具有創業精神的通識教育課程,以最大限度地輻射全體學生。二是點上突破,主要針對部分學生,開設各種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指導,輔以資金支持。構建完善的“雙創”平臺,能夠有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有效推動教育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使高校成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從而切實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
三、地方農林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思路
甘肅農業大學率先在甘肅省成立創新創業學院,之后相繼成立大學科技園。成立后,依托農業院校優勢,圍繞特色學科,促進技術轉化,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通過這個平臺,使知名專家、教授、企業家、創業者、創業導師能夠充分分享創業項目、創業歷程、創業經驗,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引入農業,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躍了農村經濟,提高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活了各類城鄉生產資源要素,促進了農民生產增收。以增強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研技術成果化、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重點。大學科技園成為學校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重要渠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重要載體和促進區域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依托學校創新優勢,圍繞學校特色學科,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推動師生的科技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結合甘肅特色,依據“一個核心”、“兩個方向”、“三個維度”、“四個層次”的思路進行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一)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核心目標“一個核心”是指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為核心,圍繞“育人”中心,提高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與人才自身素質。德國著名教育家威廉,馮•洪堡認為,大學的育人目標是完善人性,是通過學校培養有道德、有修養,具有自主性、想象力、辨識性、民族性。美國教育家杜威則認為大學的育人目標是“開闊學生眼界”,是學生“熟知真理”,以“探究態度”學習,從而使學生不斷成熟,最終趨于完善。同樣,在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時,應該以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理念。通過健全的課程體系,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指導等課程,并將此納入學分管理體系,并推出相關在線課程。比如:慕課、視頻公開課;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運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需求和規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強化實踐作用,舉辦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等,從而使創新創業教育深入人心,將學生從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等方面全面培養,使之成為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的方向“兩個方向”是指建設校內、校外兩個方向的實踐平臺。在校內,統籌校內創新創業服務資源,依托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等學校各類科研創新平臺和專業優勢,以學校科研基地、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院等科研平臺中心為支撐,開展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與技術服務。同時在校內成立創新創業實驗班,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比如:甘肅農業大學成立創新與創業實驗班—彤笙班和宣人班,彤笙班是在全校選拔學習成績優異、專業興趣濃厚的學生,通過選派業務能力強、科研水平較高的碩導或博導擔任指導教師,在導師的帶領下參與科研項目,開展科研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宣人班是全校選拔具有創業強烈愿望的學生,通過創業培訓,組建創業團隊,參加創業大賽,開展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在校外,拓展創新創業服務資源,通過和企業、政府和兄弟院校等建立合作關系,對接專業化、服務化的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資源,開展專業孵化服務。同時高校可以依托與學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通過創業輔導平臺搭建與企業家交流互動的教育渠道,真實感受實業家風采魅力,鼓舞和推動有創業夢想的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規劃設計、實施、監督等等,真正給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套包括創業培訓、創業信息通報、產業技術支持、創業資金、創業稅收減免等內容的完善指導體系;積極推進學校與政府共建創業大學,成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站,通過政府合作資源,積極建立“學校、企業、行業聯盟、政府、天使投資聯盟、天使投資基金”六方聯盟平臺,針對優秀創業項目,通過建立資本市場與大學生創業項目之間良性互動機制,為大學生創業扶持提供政府、基金、企業等渠道進行支持。
(三)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管理機制“三個維度”是指領導機制、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以“創新支撐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為工作理念,領導機制主要依托高校資源優勢,打造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比如:甘肅農業大學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由副校長親自掛帥擔任組長,專職創新創業常務副院長、教務處、學生工作處、招生就業工作處、產學研合作處、研究生處、計劃財務處、校團委負責人擔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中心、創新能力訓練中心、創業能力訓練中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高級指導平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運行機制是通過成立創業就業孵化示范基地(“互聯網+眾創空間”),模擬企業運營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創業主體作用,進行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通過強化創新創業實踐,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專項,扶持大學生結合教師科研項目開展科研訓練,指導學生創新團隊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扶持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創業訓練,針對性的開展創業培育、創業孵化。搭建平臺,對接社會資源,加強成果轉化,搭建與政府、企業、社會對接的平臺,開展項目對接、落地轉化、知識產權交易、項目融資、工商稅務法律服務和外事、宣傳、聯絡等“一條龍”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保障機制是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辦公場所、活動場地、網絡寬帶、辦公設施、產品展示等低成本便利化的創新創業基礎條件。并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場地后勤服務、政策咨詢服務、法律服務、工商稅務手續代辦服務、創業融資服務、創業種子基金服務、創業成果轉化服務、導師1對1指導服務、對外交流服務和宣傳推廣服務,以便更好地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
(四)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四個層次”是指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分為四個層次,即“理論教學”、“實踐訓練”、“項目雛形”“孵化落地”,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1.理論教學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設置創新創業課程,并作為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在理論方面有扎實的基礎。(1)以“創新”為牽引加強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通過將創新創業課程建設與大學生成長服務體系建立相結合,在低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并通過大學生愿景計劃,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挖掘自身潛能,設定創業就業目標,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在高年級開設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重點培養培訓創業就業政策和創業求職技巧,提升他們走入社會創業求職的能力。同時,還通過選修課和必修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創新課程,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解讀》、《成功創業教育》等課程,構建完整的創新創業培養體系。(2)分門別類設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針對本科生的創業課程主要介紹創業實務,結合學科專業前沿專題課等課程,建立面向各專業學生的專業類創新創業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熱情;針對研究生的創業課程主要培養成功創建和管理創業企業所需能力和技巧。2.實踐訓練實踐訓練主要以“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簡稱SRTP)”為核心的大學生創新工程平臺為主,將電子競賽、力學競賽、英語競賽、數學建模、計算機競賽、GIS競賽等學科競賽和挑戰杯競賽以及其它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專業技能競賽等納入創新工程,擴大創新工程的內涵,設置學分課程,并將該課程納入教務管理計劃,建立規范的學分認證管理體系,將創新工程發展成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載體。3.項目雛形項目雛形主要是以“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為龍頭,結合專業開展電子競賽、力學競賽、英語競賽、數學建模、計算機競賽、GIS競賽等學科競賽以及其它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等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選拔一些比較有前景的項目作為重點指導和培養,并作為創業項目的雛形。4.孵化落地孵化主要針對具有開發優勢的高新技術成果項目和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項目以及市場發展潛力大,預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項目進行孵化培養,并對這些項目提供基本服務、培訓服務、政策金融服務、科研生產服務等,使入孵項目盡快落地。如:提供辦公、科研、經營等場地及展示、洽談、會議等公用服務設施和為新辦企業代辦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審批代碼等方面的咨詢及手續辦理服務的基本服務;同時進行組織專人及時傳達國家和省、市的政策規定,提供政策指導和提供企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技能培訓、管理培訓等培訓服務;指導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爭取國家政策扶持,享受優惠政策,協助入孵企業落實可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提供法律、稅務、財務等咨詢的政策金融服務;協助組織技術鑒定、產品鑒定、成果登記及報獎等工作,協助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和認定高新技術產品,專利申報咨詢和協助辦理有關手續,組織有關專家協助企業進行項目論證及難題攻關,協助企業解決科學試驗、產品測試、檢測整改等條件為主的科研生產服務。
四、結語
進入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之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雙創”型高級別人才。而大學科技園是高校科技與文化的延伸,以大學科技園為基地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能夠充分依托高校學科優勢和綜合智力資源優勢,通過與其它社會優勢資源相結合,能夠有效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推動教育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使高校成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從而切實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6(06).
[2]張震旦,韓欣汝.洪堡的大學理念[J].學海,2011(06).
作者:汪精海 程東林 馬樂元 單位:甘肅農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