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適應教育政策的變化,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水平,教師必須對以往的教學工作進行回顧與總結,開展教學反思工作。教學反思有助于激發學習主動性,促使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不斷改善,促進初中地理不斷進步與發展。
一、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首先是從以往的教學經驗分析新課程的教學難點,如思考“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理解較慢”“這個地方比較容易出現易錯點”等。在教學設計中將這些內容標注出來,在教學中反復強調,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是要反思學生的學習特點,如“這部分學生學習熱情高,可自主完成”“這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低,可應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初中生雖然處于思維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學習經驗還不足,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授課,還要多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比如,對于基礎知識掌握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提醒他們上課要精力集中。也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三)在課后進行反思。課后反思主要表現為對教學成果的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錄播系統回顧課堂情況,總結經驗教訓。還可以和其他教師一起開展教研活動,討論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討論制訂教學改進策略,持續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成果
(一)創新教學內容。教師既要圍繞教材展開教學,又要走出教材展開教學。初中地理知識屬于基礎知識,但課本中的一些案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出入,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地方特色和學生的知識背景重新設計案例,從周邊的地理環境中整合教學資源,強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學習“利用經緯網定位”時,讓學生根據自己家鄉的地點進行定位,跳出了課本的要求。學習“氣溫的變化”一課時,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談論對氣溫變化的感受。
(二)創新教學觀念。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政策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教學要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傳統教學觀念完全不可取。這要求教師通過教學反思處理傳統觀念和新觀念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教學中發揮引導作用,為此教師一定要和學生形成平等的關系,把握學生的發展契機,為學生營造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必須改變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的模式,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學生多元思想并存,對學生的獨特思想給予鼓勵和贊同。并要與學生建立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民主關系。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不能管理學生,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是心理層面的氛圍,課堂紀律仍然要保持良好,使學生能夠有序學習。
(三)創新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之間的關系。自主學習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內容。合作學習則要求劃分學習任務,實現共同學習。但是合作學習過程較長,并不是所有學習內容都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經驗科學地分析課程的難易度,判斷是否有必要開展合作學習。比如,學習“民族分布特點”一課時,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獨立學習任務較重,這時可以開展合作學習,劃分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完成一部分學習內容,并最終整理學習成果。其次,教師需要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指出,學生需要從自我經驗中獲得知識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學習知識,可見實踐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夯實“雙基”,將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最后,教師要準確地把握研究性學習與理解性學習的關系。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環節,教師的主導性強,學生的學習主要是看和聽,學習狀態比較被動,這種學習是一種理解性學習,學習成果與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關系。新課程倡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簡單地說,就是不告訴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討論、總結等環節得到知識的果實,與理解性學習相比,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更牢固地記憶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任何一個領域,通過反思總結經驗都是非常必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反思、善用反思,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促進中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育民.試談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
[2]陳澍人.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1).
作者:雒轉霞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