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化學教學設計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根本宗旨,正確的分類觀、元素觀、微粒觀等化學觀念的形成,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以九年級化學人教版“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為例,討論了如何基于觀念構建進行教學目標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是初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化學學科素養是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基本品質。正確的化學觀念引領和決定了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活動和品格,對學科素養的發展十分重要。義務階段的化學教育,要將學科素養的培養落實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化學基本觀念,運用化學觀念認識物質及變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開展以觀念構建為目標的教學設計,是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思維,促進化學觀念形成的重要途徑。因此,初中化學的教學設計必須站在為學生發展的立場考慮,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學科觀念,提升學科素養。
一、初中階段的化學基本觀念
化學基本觀念是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中形成的對化學的觀念性認識,也就是自覺運用化學思想方法認識事物和處理實際問題的意識和習慣。根據課標要求,在初中階段,化學基本觀念主要來自知識、方法、情感三個方面,具體包括了元素觀、分類觀、微粒觀、變化觀、實驗觀、化學價值觀等。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和學習化學,知識的儲備量不多,學習表現為對概念、原理的簡單記憶,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浮于表面,在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缺少思路與方法。只有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在反思應用中領悟其中蘊含的學科思想,逐步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從而在各種正確觀念的指導下才能更好地學習。
二、基于觀念構建的教學目標分析
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是學生對化學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貫穿于全部的教學活動中,觀念的構建應納入每個階段、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制定有利于學生觀念發展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科素養的重要保證。就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只有這節課學生應該學會的知識與技能,教師也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一課題的教材內容,而應當從整個課程、單元的設計去思考,本課題在課程中承載了哪些有利于學生觀念發展的功能價值。在對具體的某個化學知識、某個實驗或是某個素材的分析過程中,都要站在觀念構建的高度審視,提煉其中的學科思想和觀念,根據學生在這個階段的發展需要,制定具體的促進觀念形成的教學目標。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課題為例,首先,從初中課程整體規劃來看,本單元是學生繼氧氣、碳單質等非金屬單質的學習之后,開始學習金屬這類單質,這就需要從“一種物質的學習”轉變成“一類物質的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整個單元的核心內容,在知識目標方面,重點要掌握金屬與氧氣、與酸、與鹽溶液反應的化學性質;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并會進行判斷相關的反應及解釋有關問題;認識置換反應等。在確定這些知識目標的同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本課題中促進觀念形成的具體知識,并通過創設問題,設計活動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和形成一些基本的學科觀念。如從物質分類角度首先讓學生要有對金屬屬于哪種類別物質的意識;在學習具體的化學性質時引導學生應用元素守恒觀、微粒觀、變化觀等,對具體發生的某個或某類化學反應進行分析推理,掌握反應的規律和理解反應的本質;在學生懂得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基礎上,通過對比,從反應物、生成物類別和種類分析置換反應的特征,幫助樹立分類觀;在對金屬化學性質的總結時,滲透用分類研究的方法學習一類物質的思想觀念等。
三、基于觀念構建的教學策略及實施
化學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知識,但不能像知識那樣直接傳授,必須是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的學習過程中,在深刻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到知識中潛藏的思想觀念,使知識的學習和觀念的構建聯系起來。因此,規劃教學過程時,要圍繞化學基本觀念的構建,對教學內容和素材進行整合處理,設計出能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主展開學習,通過積極思考、歸納、應用,逐漸理解化學基本觀念的涵義。下面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設計問題,驅動思維教學中可采用問題組策略,將學科基本觀念滲透在具體知識中,通過設置具有驅動性的問題組促進學生思維,以達到對化學知識的深層理解,構建觀念并利用觀念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以下是本節課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問題設計1:進入本課題之前,首先讓學生有意識地瀏覽九年級下冊教材的目錄,回顧上冊課題內容,提出問題:“下冊課題中出現的物質與上冊有什么不同?”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對象由單一物質到一類物質的轉變,滲透分類觀。問題設計2:聯系前面課題,提出問題:“金屬是一類物質,它們有共同的物理性質,但不同金屬的物理性質存在差異性,那么,金屬的化學性質是否相同呢?”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導入課題,激發學生思考物質的相似和差異性,產生探究金屬化學性質的好奇心。問題設計3:學習了不同金屬和氧氣的反應的情況不同之后,提出問題:“難道金屬只和氧氣反應不同嗎,與酸的反應情況是否也不同呢?”設計意圖:在初步認識了不同金屬和氧氣反應的差異后,自然過渡到探究金屬的另一種化學性質即金屬與酸的反應。問題設計4:學生完成探究金屬和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后,提出問題:不同金屬與酸反應的現象相同嗎?哪些金屬會與酸反應?哪些不與酸反應?推測生成的氣體是什么?能否寫出反應的方程式?設計意圖: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層層剖析,理解物質的變化觀,應用元素守恒觀推理得出結論,寫出化學方程式,培養學生養成“宏觀—微觀—符號”相結合的視角認識物質及變化。問題設計5:推導出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后,提出問題:“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分析,這類反應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應用類比方法觀察分析,認識新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進一步形成化學反應的類別觀。問題設計6:歸納對比不同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的情況不同,提出問題:從事實知道,大多金屬都能與氧氣或酸反應,但不同金屬發生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劇烈程度也不同,這說明了什么?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學生認識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感受化學變化觀中化學反應需要一定條件的含義,得出金屬的活潑性強弱不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問題設計7:課堂總結時,提出問題:“目前對金屬這一類物質的學習,我們研究了哪些方面?是如何研究的?”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前面的學習內容,引導學會從共性和差異兩個方面歸納一類物質的性質,養成一般與個別的思維習慣,初步提煉出學習一類物質的思想觀念,為后續性質的學習提供了具體的學習方法。
(二)聯系生活實際和化學史,創設學習情境化學學科具有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特點,決定了化學觀念的構建必須與社會生活情景相融合,在教學中利用一些真實的生活現象和實際問題創設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問題的驅動性,引發思考和探究,將化學知識的學習融入到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問題之中。例如,鎂條表面為什么不是銀白色?黃銅外觀和黃金相似,如何鑒別?生活中的鋁鍋用一段時間顏色變暗,刷洗后變亮,一段時間后又變暗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將知識的學習融入到解決具體的問題中去,有利于學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促進觀念的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是長期發展形成的,在課堂教學中,將具體化學知識的學習設置在相關化學史的背景中,有利于化學基本觀念的構建。本節課將古代的濕法煉銅、煙花的發明、氫氣的發現史等這些與金屬的化學性質有關的化學史實引入教學中,利用化學史創設情境,融入化學知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發生的本源,感知前人勇于探索的過程,還能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促進化學基本觀念的形成。
(三)設計多樣化的學生活動,促進觀念構建課堂上,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合作的平臺,有利于學生主動思維、積極應用,促進化學觀念的構建。可以充分利用化學的學科特點,實驗探究、類比推理是實現初中學生認識轉變的有效教學策略。本節課組織學生進行了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設計了鎂、鋅、鐵、銅四種不同金屬分別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分組實驗活動;通過實驗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如何利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驗證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討論;組織學生交流如何利用元素守恒推導生成物及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討論歸納學習一類物質的思想方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為學生創設一個參與表達、交流、親身經歷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采用分類研究、對比分析的方法,主動思考、探究、歸納總結規律,提高探究能力和形成化學基本觀念。
四、化學觀念統領的初中化學教學建議
化學基本觀念是需要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實踐、體會和感悟,是學生對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從而提升形成的。站在觀念構建的思維設計教學的思路是:在對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分析中,提煉出相關的化學基本觀念,將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化學觀念轉化為驅動性問題、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合作學習等活動,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中進行深層思維,促進基本觀念的構建,整個教學設計模型如圖1所示。促進“觀念構建”的化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地記憶知識、儲存知識向主動地理解知識、應用知識轉變。分類觀、元素觀、微粒觀等這些化學觀念的形成是一個進階的過程,初中階段是化學學科觀念形成的初始階段,化學基本觀念是在學生學習之后留下的能伴隨其終身發展的化學素養,由具體的化學知識逐漸升華為化學觀念,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應當貫穿于中學化學教學的全過程,每一步的教學活動都應當與觀念構建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化學基本觀念,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明俊.從化學素養說起——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化學教學,2017(7).
[2]胡紅杏.我國化學基本觀念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踐策略[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11).
[3]畢華林,盧巍.化學基本觀念的內涵及其教學價值[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6).
[4]畢華林,萬延嵐.化學基本觀念:內涵分析與教學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4(4).
作者:黃丹娜 單位:三明市列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