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貫徹落實,在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漸被學校以及教師所重視。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科,很多化學知識需要通過實驗來展開探究,基于此,越來越多的化學教師開始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實現學生在化學學習方面的長遠發展。文章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原則以及措施展開論述與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能力
在初中化學的知識結構中,實驗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但是囿于教學資源不足、教學課時不夠、部分教師專業能力不達標等方面的影響,很多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學生也難以在化學實驗中通過自身的探究掌握化學的深層次內容,從而不能在日常學習中融會貫通自身的化學知識體系。在這種情形下,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積極地在化學實驗中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
一、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簡單論述。
(一)與新課改目標保持一致
根據新課改相關內容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開展各項實驗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各項教材知識的論證,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在夯實學生化學知識基礎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在化學方面的長遠發展以及新課改的全面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學習是奠定學生基礎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能否以合理的方式牢固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而在化學實驗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同于給了學生化學大門的“鑰匙”,使其能夠在化學實驗探究中提升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專業技能,并有效增強學生本身的創造性。
(三)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需要教師以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各項內容,以此來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代入感以及體驗感,使其能夠切身感受到學習過程中自身能力的提升,并由此產生較大的愉悅感,從而較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相關化學實驗學習中。
二、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原則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原則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科學原則
科學原則指的是教師在進行相關的化學實驗教學時,應當切身遵循新課改相關理念以及要求,并學習與掌握當前階段較為新穎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其能夠重新對化學學習表新出充足的興趣,以此來實現在實驗學習中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因材施教原則
初中生在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方面有著較大的成長空間,不同學生的化學基礎、化學學習能力以及化學學習興趣等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實現學生的合理分組,并根據組別的要求制訂以及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進而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主體性原則
傳統形式的化學課堂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主體,很多化學教師為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對應的教學任務,會選擇加快教學進度,這種狀況下,師生、生生之間很難有機會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被動聽課,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很難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教師快速地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將課堂還給學生,自身以輔助者與監督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空間,使其在實驗探究以及自我思考中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細致論述。
(一)在實驗課前準備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實驗能否按照固定的流程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驗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完善。在化學實驗前,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實驗過程進行復述,并在復述的過程中思量是否存在漏洞以為突發狀況等,并根據有可能出現的事故制訂對應的解決對策,以此來保證其自身實驗的穩步推進;其次,要求學生全面檢查自己的實驗器材以及實驗藥品等,避免實驗過程中因實驗物品不足導致實驗中斷;最后,對實驗中各項內容的預估也較為重要,這能加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把握,并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實驗內容的調整。比如,在進行“驗證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變渾濁”的系列實驗中,教師在實驗開始前,需將實驗流程以及實驗重點等內容向學生復述,讓學生能夠對各個階段的實驗步驟加以明確,比如制備石灰水、石灰水中殘渣清除方式等,然后讓學生在檢驗過實驗用品之后進行實驗,如此能夠在保證實驗順利的狀況下,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在演示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經過實驗課前準備環節,很多學生對實驗的具體內容已經有了基本的認知與把握,但是很多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演示,在演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能夠按照教師的步驟展開實驗,并且在演示的過程中根據相關的問題促進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交流,以此來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進行實驗內容的相關調整,使學生的實驗過程更加有效,具備更高的可行性。比如,在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實驗時,教師可根據實驗提出相關的問題:白磷燃燒前后存在怎樣的質量變化?產生這種變化的具體原因是什么?還可在實驗進行中根據具體的實驗現象提出對應的問題:錐形瓶瓶塞受哪方面的力噴出來?這種裝置是否具備合理性?為什么?還可鼓勵學生提出自身對于實驗的疑惑或者建議,然后教師據此展開與學生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于實驗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夠有足夠的能力應對自身實驗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三)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完成上述兩項步驟后,即可讓學生自己來進行相關的實驗,教師作為監督者以及輔助者協助學生完成相關的實驗,對于學生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偏離實驗方向、實驗流程錯誤、實驗危險因素等進行及時的修正,以此來提升學生對于實驗過程中細節的把控能力,并在保證學生實驗安全的條件下,對于一些實驗能力較弱的學生,可組織其重復進行實驗,以此來提升其實驗熟練度的同時,讓其能夠逐漸掌握實驗中的重點以及中心內容。比如,在“利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的實驗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檢驗各項裝置設備之間的氣密性,這關乎著實驗的成敗,因此,教師在實驗時需引導學生將各個裝置插入水中,然后再點燃以及加熱酒精燈,若是水中有氣泡冒出,則表明試樣設備有著較高的氣密性,反之則代表氣密性不合格需重新改進;其后,在收集生成的氧氣過程中,需重點關注連續均勻的氣泡;此外,還需驗證生成物是否具備達標的純度,需要教師提示學生的是,加熱高錳酸鉀初期也會生成氣泡,其實此時不可直接收集氣泡,因其大多是裝置內原有氣體產生的,只有導管端有連續且均勻氣泡生成時才能進行收集,如此才能保證其純度。在這項實驗流程中,教師全程起著引導監督的作用,所有的操作均由學生完成,這使學生能夠在獨立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對各項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加深自身對于實驗內容理解的同時,實現自身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把握化學實驗整體流程可較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在保證學生獨立實驗操作的情形下,有意識地激發以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相當重要。可以說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有著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關系,只有具備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才能以此為基礎進行相關的創新工作,這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化學實驗中應通過合理的引導實現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擴大實驗學習帶給學生的收益。比如,在“大理石與稀鹽酸在錐形瓶中反應”實驗的進行過程中,很多學生發現在經過實驗后,新物質總質量相比于原先質量有所減少,這與所學的“質量守恒定律”相沖突,教師在這種狀況下可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的探索實驗,比如在實驗裝置恰當位置裝設一個氣球,驗證是否產生氣體,在確定有氣體生成后再裝設氣體檢驗裝置,在經過系列實驗后學生得出結論: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據此可知該項實驗滿足質量守恒定律,以課程實驗為基礎進行系列的探究實驗,能夠降低學生相關數學原理的學習難度,使其能夠加速消化相關的數學原理知識,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較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對相關實驗內容的把握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長遠發展,因此,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創造更加優質的化學實驗環境,從而奠定其扎實的化學基礎。
作者:張洪亮 單位:山東省蒙陰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