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注重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一題多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解題思維的創新性。比如,一個二次函數的圖象的頂點坐標為(1,18),并且過點(-2,0),求這個函數的解析式。對此,常規的解題方法就是根據頂點寫出二次函數的表達方程式y=a(x-1)2+18,然后將點坐標(-2,0)代入方程式,得出a=-2,最終得到二次函數的表達方程式y=-2(x-1)2+18。這種解題方法十分普遍,我們還可以采取其他方法解題。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可知該二次函數的對稱軸為x=1,并且和x軸有兩個交點,其中一個交點為(-2,0),根據對稱軸可知二次函數圖象與x軸另一個交點為(4,0),兩點確定方程式,因此可得到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為y=a(x+2)(-4),又知二次函數頂點坐標為(1,18),則將這個點坐標代入函數的方程式可得a=-2,因此可得二次函數的方程式為y=-2(x+2)(x-4)。多樣的解題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因此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使學生發散思維,鼓勵他們創新,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二、創設操作型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操作型問題情境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該情境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總結出相關的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十分受學生歡迎。例如,在講解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的相關內容時,我創設了操作型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上課之前,我要求學生準備六根小木棒,長度分別為12cm、10cm、8cm、6cm、5cm、4cm,任意取出三根小木棒拼成三角形,然后提問,學生動手操作,得出相關答案。提出的問題如下:取出其中的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夠拼成三角形?(2)哪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拼成三角形?比較能拼成三角形的兩根短棒長度之和與長棒長度的關系。(3)通過前兩個問題得出的結論,猜想三角形中任意兩邊長度之和與第三邊的長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4)試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你的猜想,并證明你的猜想。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最終得出三角形三邊關系的規律。學生邊操作邊思考,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印象十分深刻。
三、全面轉變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在黑板上羅列出來后,學生在沒有全部理解的情況下就被動地去做練習,學生的思維比較局限,練習效率低。而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互動,這樣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過程:教師提出數學問題;學生進行思考,探索解題思路;學生得出問題結論;學生對得出的結論進行討論;教師把學生的結論匯總,并進行歸納總結;教師給出正確的結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在探討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思維潛能,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和發揮。
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從多個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積極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不斷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改變教學形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等新型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新型的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郭斌斌 單位:浙江省南潯錦繡實驗學校
第二篇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優秀的,被人贊賞的,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被激發,被挖掘的。初中生在此時期的心理特點十分敏感,自學能力自控能力還不是十分完善,在階段的數學學習能力還是有待激發的,他們對于數學創新是好奇的,是模糊的,是需要教師進行點撥和鼓勵的。教師要抓住重點,認清問題的主要矛盾,把握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教師正確引導和高效的鼓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創新能力的開發。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隨之而來,創新欲望會隨之而來。在這種強烈的創新欲望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加明確的開動大腦,發散思維,遨游在數學的殿堂。
在一節課堂里面,教師是講解者,學生是傾聽者,教師是新知識的導入者,學生是新知識的接納者。教師把教材里面的知識進行穿針引線,讓學生們慢慢體悟,把課本上死板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熟悉的符號,融入到自己的知識庫里面。教師要做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積極解決問題,把數學學習變成自己的樂趣。在進行數學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師生之間的平等教學關系,教師不應該把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掌權者,應該進行民主教學,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果過分地強調教師的權威,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抑制學生的創新欲望,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量。
二、鼓勵學生的進步和創新
在數學教學中,往往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性地火花稍縱即逝,教師要抓住學生創造性地潛力,保護他們的這種能力。教師要給與學生更多鼓勵和支持,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學生對于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并不完善,教師的肯定對于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是比較自負的,對于輕視往往會產生極大地抵觸心理,會打擊到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堂里面,或者是在考試后,教師對于成績好的給予表揚,對于成績低一些,但是也有進步的學生同樣要提出表揚,讓他們得到正面肯定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他們對于成功到來的希望。
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數學提供給人以好奇的源泉和思想的火花。好奇是人們的天性,尤其是此階段學生的特征。好奇是發揮創造思維的基礎,是創新的動力。好奇的心理隨著人的成長會漸漸變淡,漸漸消失,能夠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去看身邊的世界,去看學習的東西,這種品質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教師要保護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好奇心理,把好奇引導到數學創新中來。
三、結語
一個好的課堂,需要師生的配合;一個好的成績需要學生的努力,老師的鼓勵;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學生自身的勤奮和對于知識的追求。每個人都渴望變化,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每個人都有創新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能力需要后培養。在數學教學中關于數學創學既是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的要求。師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打造數學世界的新篇章。
作者:崔汝義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