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數學教學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利用情境教學,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標的數學教材的特點貼近生活,與實際聯系密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創設問題情境,發散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積極動腦,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改變以往數學教材只注重單純數學知識、遠離生活實際的體系,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就在實際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的理念。如:在學習圓時“,車輪為什么是圓的?”這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例子,把它與圓聯系起來,得到一些圓的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這符合事物的認知規律:實踐一理論一實踐。再如:在講“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時,可以讓學生觀察草坪四個角并提出怎樣在兩個角之間走出一條最近的路,這就無形之中引入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用生活中實際的問題引入教學,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讓學生掌握新知識。在新教材的編寫中,盡可能地把數學知識引入到社會生活情境中,把生活中的計算滲透到例題和習題里,體現了生活中有數學。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代化的生活更是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我們時刻都在和數學打交道,數學已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讓學生邊玩邊學,激發了學生好勝心和興趣,縮短了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的距離,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了。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課堂氣氛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教師的教學組織,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良好的教學情景創設,可促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強烈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例如,在教學《位置的確定》變化的“魚”,通過改變“魚”的頂點的橫坐標或縱坐標的符號,加(減)一個數或乘以(除以)一個非零的實數,先讓學生自己分析變化后的“魚”和原來的“魚”有什么不同,通過自主探究找出變化中的規律。創設問題情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促進了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二次函數的應用”中有關實際問題,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河面上有座橋的橋面是拋物線的拱形橋,橋洞離水面的最大高度為4米,跨度為10米,一艘寬4米,高3.5米的船要經過此橋,問能不能經過?這樣的題目貼近生活,最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最近幾年的中考中亦有類似的題目。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能讓學生想學,愛學,被動變為主動,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這方面的工作一定要重視。
1.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到了初中,學生的自學很重要,然而,閱讀又是學生自學中的基本功。一個中學生應該已經具備閱讀能力,所以從初一開始就讓學生樹立數學課本同樣需要閱讀的觀點,并且教會他們閱讀方法,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并及時檢查驗收預習情況,防止學生閱讀不認真、走過場的現象發生。
2.養成做筆記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初中生必須重視做讀書筆記和課堂筆記的培養,在課堂中,要做到一節課的重點部分或精華部分記錄下來,以便后面能復習鞏固。做筆記不僅能記錄重點知識,還能讓學生集中精力,防止走神,開小差。教師還可以通過檢查筆記,促進學生對筆記的重視和質量保證,同時要求學生利用好數學筆記。
3.訓練數學語言的習慣。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應該具有語言規范、標準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要反復比較、強調,通過提問、學生講解等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習慣。
4.善于思考問題的習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合作交流的機會,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能自己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從而養成善于思考問題的習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學生潛能開發出來,教會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我們要帶著新的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全面提高數學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走好教改之路,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真正適應新形式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
作者:陳福生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東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