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分組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實施的融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依據國內外的研究發現,分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減少打瞌睡、發呆等現象,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增進學習參與、提高學習興趣,使班級的學習氣氛更加和諧。因此希望以合適的方法將分組合作學習融入初中數學教學,以提升初中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態度,并借此精進自我教學。
【關鍵詞】分組學習;合作學習;初中數學;課堂實踐
前言
在滿是史丹佛、普林斯頓、密西根大學教授的課程中,有一位大學教授,他的“數學概率課”一推出就吸引全校2000多人報名,這不僅令人好奇,思索著什么樣的課程內容,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吸引這些學生?基于此,希望可以試著找出適合莘莘學子們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學子們樂于學習。
一、分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型態,是指兩位以上的學習者,透過彼此的互動互助及責任分擔,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其中,課程設計提供學生主動思考、共同討論分享或進行小組練習的機會。然而,就當前的數學課程而言,普遍存在著學習者被動、消極、甚或無意愿的態度參與著教學者所用心設計的數學課程。隨著合作學習的推廣,創造了以“分組合作學習”為基礎的快樂教學法。共同學習法(LT)、小組游戲競賽法(TGT)、團體探究法(GI)、拼圖法、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小組加速學習法(TAI)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其改變了長期以來,由教師單向式的講述、學生被動式的聽講,而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升了教學與學習效能。
二、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拼圖法范式
然而分組合作學習有許多種型態,其中的“拼圖法”由Aronson和其同事所發展,在第三代拼圖法中,提到在“小考”階段前,可加入“考前合作復習”,即由小組成員共同復習學習內容,并互相提問,以精熟教材內容,為小考作準備。因此,筆者有個構想,希望在定期評量前、以分組合作學習融入課程設計,實現“規劃考前合作復習,考后合作修正考卷”,以便統整單元課程重點。據此,憑借“拼圖法”設計的合作教學流程如下:測評前:先備知識的復習(分數的運算)→分組合作復習(分數的運算)→教師反饋(理清問題觀念)→完成學習單→全班施測。測量后:發放考卷→分組合作修正(分數的運算)→教師反饋(說明未完成的試題修正)→完成訂定考卷→數學魔術師(分數的運算)→數學魔術大解密。筆者設計以“考前合作復習、考后合作修正”為小組活動方式。隨機分組、四人一組圍在一起,學習材料一人一份。任務為提出個人不懂、不會的數學問題,讓人分享解題方法,共同學習,最后以全班施測作為促進教學的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導應互相傾聽、專注學習、主動分享與互相幫助。修正完試卷后,以數學魔術作為小組討論的活動,以團體探究的方式思考此魔術的背后原理,總結此單元的學習重點。在下課后,孩子們會問我說“可以常常分組嗎?”,這表示孩子們樂于分組合作學習活動。我想原因應該是同伴的語言更能讓孩子們專注、聆聽,以孩子的思維方式去解釋才容易被同伴領悟。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注意事項
(一)實質重于形式在今年的六月,北上參訪其他同行的公開觀摩課,考慮其他課程,有些課程并不需要移動桌椅,而且若是移動桌椅造成孩子的困擾,這樣對學習并無益處。因此,我認為小規模的討論,比如四人一組,也或短時間的討論,可準許允許轉頭與左鄰右舍的同學進行學習討論。
(二)確保討論符合主題實施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不自覺的學生利用小組討論學習時間交頭接耳,討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進而嚴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造成課后考核成績低下的表現。為此,對于“討論”的界線,要進行明確規定,并對違反紀律瞎聊的討論小組進行處罰,讓孩子們珍惜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寶貴時間,專注于主題。
結語
短短的兩節課,為活化教學氣氛,孩子們可以互相學習,合作討論,但討論的默契性和符合主題性,這是需要平時的練習而累積能力的。另外,要實現更好的合作學習效果,學期初要鼓勵孩子們有不會的問題,可以相互請教、互相討論;為了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有機會時,會請孩子們上臺分享解題過程,并試著說明,當孩子們講解完后,會給予口頭贊美,建立孩子們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覃杰.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53.
[2]隋芳艷.淺談初中數學分組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25+145.
[3]蔡香霖.初中數學教學中分組教學方式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4):45.
作者:趙清 單位:甘肅省天祝縣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