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味將概念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接受最終的結果,卻很少去思考如何由現象得出結論,很少去思考各種實驗現象能否得到不同的結論。每個人都有探究的本能,都希望通過親身體驗,參與探索的過程,能產生科學系統的認識。教師要引領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設計、論證過程,拓寬視野,提高興趣,在探究中獲得答案,掌握物理知識。
1.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
(1)探究教材資源。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利用教材上的圖片、小實驗,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價值。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教學中,教者呈現潛水艇、熱氣球的圖片,讓學生加深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對生活中的問題產生思考:浸沉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如何判斷物體的上浮、下沉?輪船用鋼鐵制造,鋼鐵的密度遠大于水,為什么輪船卻能漂浮在水面上?
(2)開發網絡資源的能力。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對國內外大事的關注遠超我們的認知范圍。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縮短知識應用的時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在學習《電能》內容時,教者以多媒體播放日本福島核泄漏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既能給人類造福,也能給人類帶來傷害。
2.組織課堂的能力
傳統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教師獨霸課堂的話語權,學生被動接受,缺少學習的興趣。探究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整教學行為,以做到收放自如。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1.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對學生知識結構深入地了解,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觸手可及”。教師的提問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要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浮力》教學中,教者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什么是浮力?什么樣的物體具有浮力?什么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況比較小?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如何測量一個物體受到的浮力?”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融洽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回答后,教師要對提問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要寬容學生的錯誤,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
2.猜想假設的能力
傳統教學中,教師重視結論的機械記憶,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基于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大膽猜想與假設,以致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教師不急于說出結論,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動腦搜尋大腦中存儲的知識,讓學生通過組內的討論交流,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如在《摩擦力》教學中,教者讓學生用手掌壓在桌面上,并來回滑動,感受桌面對手掌的阻礙作用。在不向任何方向滑動或有滑動的趨勢,感受到桌面對手掌是否有阻礙作用。再增大手掌和桌面之間的壓力,讓手掌在桌面上滑動,感受桌面對手掌的阻礙作用有沒有變化?
3.收集資料的能力
教師不要以自己的演示替代學生的探究活動,要將操作的機會讓給學生,要為學生提供必備的資源,也可以鼓勵學生動手制作實用的實驗器材。學生在探究中常遇到問題,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要鼓勵學生查找資料,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如在《重力》教學中,為讓學生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讓學生準備鉤碼、測力計等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的規律,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準備實驗、用直尺繪圖,發現規律,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4.有效討論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他們不僅是獨立的思考者,還是問題的討論者、批判者,在聽取別人的意見與觀點的同時,既有包容的吸納,也有智慧的碰撞,在討論交流中彼此分享,共同促進,共同提高。如在《密度》教學中,學生用手掂量鐵塊、銅塊、鋁塊、木塊,比較它們的質量,思考物體質量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測量物體的質量、體積,求出質量與體積的比,在收集實驗數據后,小組針對問題展開討論:一是對于同種物質,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大小是否有關?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或接近?二是對于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否相同?此比值的大小由什么決定?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發現“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結論。
總之,只有學生的思維參與到科學探究之中,才能使探究活動走向深入。因而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將理論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以推理、舉例、類比的方法簡單通俗地推導結論。在物理教學中,實驗可以讓學生更易于接受知識、掌握規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改變重結果輕過程、重灌輸輕探究的現狀,要將探究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思,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假設、收集資料、有效討論的能力,讓他們在探究中習得知識、掌握規律、提升能力、豐富情感。
作者:孫守輝 單位:安徽省明光市潘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