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語文創新教學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創新”不僅是民族發展與進步的動力,對于教育行業而言,更是一切學科發展與變革的重要需求。鑒于此,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分別從教師個體的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教學情境拓展以及教學方法創新四個角度來對這一問題進行闡釋。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教學策略
傳統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主要內容,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增速,以及信息科技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不斷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之更加符合時展所需。而農村地區鑒于留守學生較多、教學設施較為有限,以及學生本身在思想上和心態上所彰顯出的特點,“創新”能夠讓拘泥于固定教學方式的初中語文課堂呈現出多樣化的元素,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1教師依托個人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作為課堂的重要“指揮者”,其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授課習慣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很多教師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步驟的設計,都具有模式化、僵硬化的特征,不僅師生之間的互動少,而且極具人文特色的這門學科,在固化的教學方式下,變得越來越僵化,難以激起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心理。鑒于此,教師亟需改變傳統思維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創新,包括不拘泥于課本,結合時展主題和當下社會熱點博引案例,采用獨特有趣的閱讀背誦方法豐富課堂形式等。當教師能夠主觀性地改變傳統課堂形式,對固有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時,學生也會隨著教師的這種狀態和心理不斷發揮創新思維、提升創造力。
2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索與創新實踐
要想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傳統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貫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并通過創設情境、趣味提問和課堂有效拓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表達欲望。例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由朗讀、背誦、釋義以及情感分析等幾個方面構成,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對詩詞學習產生固定的“應對心理”,難以再對文字當中的內容以及含義進行更為豐富的理解和想象拓展。鑒于此,筆者在此類教學過程中,會采取一種“還原現場”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讓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和閱讀理解,以課堂表演的方式表達出自己所理解的作者在創作詩詞時所面臨的際遇、環境等。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要求每名學生既要擔當“導演”的職務,也要扮演“演員”的角色,而所有“劇本”的設計和編輯,歸根到底都是依托學生自我理解和想象來完成的。當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所布置的教學要求中時,其必須盡可能地去理解、揣測、豐富、想象,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詞文化是頗為典型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緊靠字面意思來完成表演是極不現實的,學生只有自己摸透詩詞當中的關鍵點和情感指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另外,在采取此種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還需要注重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關注其個體的差異性,要充分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參與度。同時,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新奇有趣的想法,與傳統教學觀點相區別的新內容,教師不能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其表達觀點的情緒,而是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鼓勵和啟發學生不斷探索問題,激發求知欲。
3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涉及很多小說類型的課文,小說類課文教學的重點如果僅僅局限在段落大意、生難字詞等細微之處,那便失去了對其展開閱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而筆者認為小說學習的關鍵就在于讓學生感知作者行文脈絡中的沖突、語言構思以及心理描寫等段落,而理解這部分內容最為理想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觸,比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節選自《儒林外史》的經典段落時,筆者就將全班同學劃分為幾個小組,以抽簽的方式表演小說中的段落,既可以原本按照課文當中的表意來進行演繹,也可以將自己所理解的潛臺詞進行現實的表演,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更加真實、全面地關注到小說當中的精華,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平時課堂上并不擅長言辭、不積極發言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表演中,讓傳統書本化的課堂變得更加立體、更加豐富。這樣一來,學生便能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隱含在小說當中而難以靠閱讀就能夠吸收和理解的內容。學生在動手、互動交流、開動腦筋豐富“劇本”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個人的創新能力,其想象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
4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教學設備進入到初中課堂,對于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多媒體課件、影視教學資源等,都為豐富課堂形式,增加語文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都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和作用。尤其是對教學資源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富含科技性的教學方法進入課堂,不僅會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更會極大程度地開闊其眼界。筆者在作文教學和語文復習時,就會嘗試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目的就在于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接收到復雜而立體的知識系統。比如在進行文言文復習時,可以將不同課文當中同一字的用法進行歸納,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所有學習到的文言文能夠實現快速瀏覽和記憶;再比如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對作文要求進行解構,利用網絡廣泛搜集不同的文章開頭和論點闡述方法,拓展學生的閱歷,同時針對學生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容易分散等問題,還能以較為輕松的方式予以解決。而學生在為多樣化教學方法所感知和吸引的過程中,其個體思維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而不再閉塞于個人局限的思維空間當中,會不斷迸發思維的靈感與火花。
5結語
總而言之,在創新教育已然變為當今教育發展主題的今天,初中語文作為初中生知識學習的重要組成課程,更應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實際,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其創新能力,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實踐和策略技巧,不斷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在感受語文學習魅力的同時,實現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進而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日后不同人生階段的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田敏.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S3):99.
[2]樊清山.初中語文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63-64.
作者:譚國軍 單位:衡陽縣溪江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