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和思政實踐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以來,在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及高新信息技術創新進步的支持下,我國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曙光,使其不斷向現代化改革創新發展道路前進。 我國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國,農業必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大支柱,且與我國社會經濟息息相關。 所以,農業未來發展前景與優秀的農村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農村振興作為我國建設現代經濟強國的重大戰略,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和命運。 在新時期,探索農村振興之路,實現農村振興,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振興農村不僅是廣大人民的責任,也是青年大學生的使命。 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青年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再此背景之下,將思政實踐拓展到創新創業教育中,通過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教學與創新創業有機融合的必然趨勢和相通之處,給予兩者有機融合的相關對策方法,以此提高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能力,最終以促進農村、農民、農業的發展。由宋發旺、尹文武、姜輝共同編著的《 現代農業創業》(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 年 02 月)一書,以通俗易懂的詞句系統地描述了現代農業創業的有關知識,全面的對我國現代農業與農業創業、農業創業成功所要具備的要求、形式、路徑以及農業創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或保險的選擇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該書技術深入淺出,實用性強,涉及大部分的基礎知識,為農業創業者提供理論基礎和有效建議,也可作為農民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以融合之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合力論” 思想所說,社會歷史發展正是在種種合力的推動下所產生的結果。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需要打好基礎,腳踏實地的過程,需要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與思政實踐雙方形成合力來推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的過程。 在思政實踐中,包含了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則是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條件。 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將思政實踐與創新創業有機結合,并在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形成強大合力,以有效地促進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息息相關,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以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等作為理論指導,對學生精神、思想、精神、道德、心理、法律意識等方面進行感染和熏陶,思政實踐活動是學生獲得更多的基本技能及感性認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可以為大學生農村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實踐基礎。我國高等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積極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教育改革過程中起著思想引領的主導作用,其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在現實中不斷地總結實踐中的發展困境以及自身理論發展困境。 通過對思想政治學科體系不斷深化改革、師資隊伍的不斷培養壯大,為廣大學生搭建了更為廣闊的思政實踐平臺,并且成為了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農村創新創業與思政實踐之間互相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 這是因為創新創業與思政實踐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實踐過程。 大學生往往是在學校、企業創業實踐平臺的各種社會實踐等活動中,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水平,提高自身抗壓能力以及激發創新創業的精神和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這些實踐平臺是學生們真實理解、適應和融入社會的良好路徑。
(二)以融合之力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
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的高校畢業生高達數百萬,而且這一數字還在逐年不斷增長,由此造成的就業困難,給畢業生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學生們面臨這一激烈的競爭不得不另辟蹊徑。 十九大針對大許多就業問題提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并針對農業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這對大學生來說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高校肩負著國家和社會的使命,其作為社會各個領略各個行業輸送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就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不斷地創新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實踐平臺,來提升我國高校學生農業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和能力,為我國農村輸送更多專業復合型人才,以促進農村、農民、農業的發展。 如果將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為學生們在接受社會化教育中搭建更多實踐平臺,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實踐意識。 唯有通過兩者的有機融合,使理論去指導實踐、輔助實踐、回應實踐,實踐反過來補充、完善,才能從根源上緩解就業危急的現狀。 因此,將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二、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的有機融合
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與思政實踐的有機融合說到底就是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的融合,這兩者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的合并活動,而是要求在目標、組織上全面結合,才能達到更高效、更高質的教育效果。
(一)目標融合
要實現農業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實踐的有機融合,首要條件就是要搞清二者的關系,然后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設置兩者融合后的共同目標,將思想政治實踐融入到農業創新創業之中,讓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引導作用,使雙方之間的相互作用變得更為明顯。 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來實現目標的融合:第一,要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圓心,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實現全面發展的的核心途徑和方式,他們之間存在著較為顯著的等級關系,想要創新創業取得成效就要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需要將思想政治準則作為開展一切創新創業活動的基本標準和原則,把思想政治教育視作衡量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效果的評價指標。 第二,以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整個教育的始終,推動創新創業教育任務的順利完成。 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思想理論以及思想實踐的科學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出自主性和積極性的條件下才能獲得。 據此,兩者目標的高效融合,才能最大化地激發出學生的創業熱情,促進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學習更多創新創業知識以及創業能力。
(二)組織融合
要讓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的有機融合成為一種長期化、規范化的協同教育模式,必須從調整教育組織結構入手,促進兩個教育機構之間的交流與接觸,共同制定綜合教育計劃。這里所提到的的組織融合,并不要求高校內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門和主管就業創業的部門進行組織機構上的合并。 而是要在獨立于這兩個部門之外,成立起一個集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與一身的多功能的綜合部門,按照共同的教育目標和培養思路,將兩方面的融合教育行為劃歸同一組織、整體分工。 例如,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門要及時了解并深刻學習黨和國家發布的一些重要文件中與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有關的內容,并及時向學生傳達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和政治大方向的朝向;主管就業創業的部門則應從實踐的角度解讀這些內容,及時頒布和與上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正確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更多的創新創業活動中。
三、 農業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實踐的有機融合的方法
(一)把農業創新創業深度融入進思想政治課堂
高校要想做好農業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工作,首先,就要將農業創新創業教育帶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去,讓大學生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也能了解到農業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以促進其與思政實踐的融合。 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述一些具體的講述一些值得大學生學習的農業創新創業的事例,分析他們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充分對其進行討論并消化了解,最終得出一定的結論,論述怎么才能將示例中的人物在他們進行農業創新創業中發揚的精神融合進自己的農業創新創業活動中,相互之間展示自己在今后的行為中怎么來踐行這一精神。其次,要把農業創新創業深度融入進思想政治課堂,就要打破傳統教學思維模式,優化教育的理念。 這需要轉變傳統觀教育觀念,打破傳統的、陳舊的固定思維模式。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要體現在,明確給予思政實踐地位,在與農村創新創業相融合的過程中,將探索的重點放在同步教育路徑上,把學生特點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建立與之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然后,通過搭建更多實踐平臺,促進思想政治實踐和農業創新創業的有機融合。 兩者融合離不開實踐基地的建設。所以,高校在結合自身實際后,要充分利用且發揮出各個方面的資源優勢,給學生們提供就業創業的實訓平臺,引進更多相關專業的成功人士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讓學生在掌握理論指導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多實踐的機會,使之對農村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通過校園文化,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創業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對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起著重要作的用。 高校要始終堅持以思想政治為活動開展的核心,借助網絡、廣播、新媒體傳播等形式,來宣傳有關大學生農村創新創業的政策及其思想。 還可以在思想政治等課程中積極宣傳國家針對農村創新創業的出臺的相關政策及措施,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自愿參加到農村創新創業實踐中,投身于農村最終推動農村的建設發展。
(二)將思想政治教育下放到田野
眾所周知,從事農業行業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還是利用先進生產技術的農業。 正是這一原因的存在,阻礙了許多大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方向的選擇時避開了農業這一選擇,使得農業相比于其他行業的發展所得到的新鮮血液的灌輸非常之少,進而阻礙了農業行業的創新發展。 農業的創新發展進展緩慢、行業發展前景迷茫又會產生反作用力,使得市場上資本的流動會刻意的避開這一方向,由此產生一系列惡性循環。 面對這一現象,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教育學生具有不怕吃苦,不怕鉆研的精神,學習前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真正將課堂放在田野中,讓學生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農業的力量與魅力,激發學生們農業創新創業的思維,將自己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融入進農業創新創業中。通過高校的思想教育培育出一批具有較高思想覺悟的,同時又具備農業生產先進技術本領的大學生,鼓勵他們積極投身于農業行業的創新創業中去,為我國農業事業的發展注入鮮活有力的力量,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下放到田野。農村創新創業與思想政治實踐的有機融合作為教學優化的一種手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同樣是一個歷史的過程。 兩者的有機融合不僅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規律,還回應了現實的發展需要。 在現實條件下,深度挖掘連兩者之間的聯系,不斷探索教育融合路徑,才能更快速、更有效為農村輸送更多思想道德品質優良、思想意識堅定、創新創業能力優異、敢于拼搏、敢于奮斗的優秀大學生。
作者:劉濤 單位:白城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