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隱性教育下大學生德育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隱性教育是一種內隱的社會活動。高校德育教育可以通過隱性教育手段提高實效,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由此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隱性教育;大學生;德育培育
在當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與德育教育中,比較注重有系統、有組織的顯性教育方法,而相對忽視隱性教育功能。作為高校整體德育教育而言,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都十分重要,它們共同構成大學生德育教育內容。
一、隱性教育的德育功能
隱性教育是一種內隱的社會活動過程,也是一種受教育者并未察覺的一種無意識教育方式。它通過一種日常、間接、無計劃的活動,使人在日常的生產、學習、工作、娛樂即人們社會環境的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杰克遜在1968年出版的《班級生活》一書中,首次使用了“隱形課程”這一概念,指出隱性課程是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學習到的非預期的或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等。隨后,利比特和懷特等從學生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養成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論證了隱形課程所包含的教育性因素對學生成就和學習態度的影響比顯性課程要大得多。[1]從理論上說,這種教育過程也是一種滲透的教育過程。它往往在人們生產、生活、學習過程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作用。隱性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自小的觀念、態度、情感等的培育,其很大部分是與周圍環境有關的。它是一個人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形成的有效催化劑。美國教育家科爾伯格曾經就道德教育的哲學和心理學基礎進行專門的探討。他認為道德發展的關鍵是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關于道德判斷,他認為是由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結構,或形式反映出來的。而道德判斷在很多方面來自于周圍的環境與人和事的影響。因此隱性教育在兒童德育的培育、發展上具有突出功能,在某種程度上隱性教育幾乎等同于德育教育。科爾伯格的倫理盡管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其基本觀點卻受到同時代教育界與德育界學者的極大關注,大家普遍認為其在提高道德教育水平,改變生搬硬套、硬性灌輸的教條式教育方法上有著很大的啟發意義。
二、隱性教育與大學生道德培育
目前,我國高校德育教育取得很大成績,但不可否認其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降低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這些問題主要有:1.德育教育內容與社會現實存在較大反差,易使大學生形成質疑與逆反心理。2.德育教育沒有形成學校與社會、校園與家庭、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的合力,使一部分大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認識有著極大差異。3.大學生在現實中面臨的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常常使他們處于矛盾心境。4.網絡隱性教育的影響。網絡信息的多樣性,使大學生會接觸到一些消極的東西。這就會影響他們的社會公正觀念和道德認知。長此下去,就會使學校德育教育成效大打折扣,降低其實效性。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通過環境影響,通過隱性教育手段來提高學校德育教育實效性呢?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大學生德育培育中,應該將顯性的品德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堂內外、學校與社會、家庭的合力,由此塑造大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道德品質。所以,在大學校園中塑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活動氛圍,是其需要注重的根本點。2.加強與創新德育課內容,讓理論更好聯系社會實際。除了重視德育的課堂教學外,還要充分重視第二課堂作用。在第二課堂中,要在環境、文化、娛樂、輿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通過適合青年人性格的輕松活潑的活動方式,將教育內容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教育對象中。這樣,才能使健康、有益的道德觀滲透到整個教育過程。3.注重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的認同性。應該知道,隱性教育“是承載背后隱蔽的教育過程,在不知不覺的境況下接受一定的隱蔽的思想政治教育,經思維的‘揚棄’,無意識的認同和形成政治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從而達到教育的目標”[2]。因此在隱性教育中,引導大學生去感受和體味社會的真、善、美,提高他們對德育教育的認同,加強他們的主動性是十分重要的。4.建設健康的網絡環境。網絡是隱性教育的重要平臺。凈化網絡環境,不僅可以通過信息傳播的無意識機制對大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還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空間,擴大社會視野。所以,網絡環境是當前新興科技中隱性教育十分有效的平臺與載體。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在大學生德育培育中,正確運用隱性教育的方法,使大學生受到健康的德育熏陶,是當前德育培育所要注重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參見帥建強,管亞風:《美國隱形教育渠道的設計與開發及其啟示》,《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7期。
[2]何小梅:《論高校德育視閾中的“隱性教育”》,《教育與職業》2012年第32期。
作者:李明蔚 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