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等教育視野下教育公平體系的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東西部地區經濟實力差距巨大,教育投入力度也有差別,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原有的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快速增加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的資源在分配上采取向重點院校、重點行業的傾斜。受到政策、資金重點支持的院校,在進一步的師資引進、招生等方面占有優勢,擴大與其他普通院校的區別,這就造成了不同院校相同專業教育質量、教育水平差別巨大。
(二)高等教育的出路不公平。大眾化教育下的高等教育面臨最直接的困境就是就業問題,就業不公平現狀較為明顯。高校推行的自主擇業制度,使得家庭背景,如社會地位、權勢、財富、人脈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就業產生影響。教育出路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學生自身實力的比拼,摻雜了更多學生本身無法掌控的因素,從而使就業顯得并不那么“單純”。
二、高等教育不公平現象的產生原因解析
我國高等教育不公平性主要是由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所導致。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我國國民收入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鄉發展差異突顯,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日益加大,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育不公現象源自于教育資源的分布差異,不同地區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上相去甚遠,不同省份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差明顯,優質教育資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一)東西部地區、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現象與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有直接關系。經濟發展的差異影響著教育軟硬件設施的投入,教育水平高低,高等院校、科研人員及優質生源的分布,并導致區域間教育發展的差距。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東西部地區分布不均,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高校發展不協調,經濟發達省份與經濟欠發達省份教育資源分布存在明顯差異,這些都對高等教育不公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國家層面對于教育資金的投入不公平。雖然近年來國家財政對于高等教育的投入、補貼力度逐年加大,但是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教育投入還很有限。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不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等教育發展需求,國家優先將有限的教育資金投向國家重點發展或者重點扶持的教育領域,如教育部直屬高校985/211等重點高校與非部屬高校之間所獲得的財力支持力度不同等,這樣做在無形中改變了原有高等教育發展的平衡性。
(三)教育政策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有關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呼聲由來已久,人們對于高等教育現狀的不滿也時有發生。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對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與日俱增。在大眾化教育的今天,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的象征,舊的高考唯分數論的選拔機制也需要與時俱進做出相應調整。但是任何制度的制定都要慎重,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從實現教育公平作為出發點,不宜盲從。近些年來,某些省份推出的高考改革措施,如“推薦生”、“保送生”、“特長生”、自主招生等,因其缺乏規范的制度保障和嚴格的監管,也會給高等教育不公平現象提供滋生的土壤。
三、高等教育公平機制的實現措施
(一)經濟方面。加大國家財政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加強教育經費的投入使用上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財政補貼模式,以法律為依據保障經費使用效率;加大對偏遠省份高等教育經費投入,改善我國高等教育區域發展的差異,確保各類高校能夠均衡發展;發展多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尤其要大力發展遠程教育等;推進高等教育收費改革,有效降低高等教育成本,采取梯度收費制度;健全貧困地區生源的學費補償機制,加大對弱勢群體的高等教育扶持,建立行之有效的困難生資助政策。
(二)制度方面。進一步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采取多元選拔機制,建立入學機會公平保障機制;合理分配高校招生名額,提高中西部地區考生錄取比例;改善就業環境,改革促進就業制度,積極保障公平的就業環境;轉變政府調節社會公平職能的機制,通過制度和政策規范高等教育公平運行;堅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惠普性,把促進高等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正確認識“重點大學”、“直屬高校”,逐漸改變優勢教育資源過度集中的現象;建立高校間互助協作機制,強化校際間聯系,資源共享,生源互通,推動對口支援扶持制度,縮小區域、校際之間教育質量的差別,確保各領域、各地區的高等教育事業齊頭并進。
(三)理念方面。以思想為先導,解放思想,轉變傳統觀念,提升國民素質教育,強化社會大環境的公平公正理念并延展至教育公平。公平正義需要每一個人積極維護,社會的平等自由離不開個體追求公平的觀念,從維護教育公平的角度出發,擯棄“唯分數”論,多方面、多角度客觀評價不同高校的高等教育水平,正確認識不同人才不同培養方式。學習教育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讓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成為培養合格守法公民,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地方。
加快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步伐,推進市場化,吸收借鑒西方國家有利于提高教育公平的方式方法。政府應該樹立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推動者的意識,從宏觀角度對不利于教育公平實現的理念進行調控,提高對高等教育質量公平的認識和實踐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整體公平程度。
溫總理在2008年的記者招待會上講:“如果說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一言中肯,句句真切。公平公正是社會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建設文明現代化社會的必由之路。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前提和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保證教育公平,政府責無旁貸;推動教育公平,個人義不容辭;實踐教育公平,高校不可推卸。
作者:仝澤民單位: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