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畢業生頂崗實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2005年10月28日《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建立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的規定,各高職院校積極響應,不斷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
1對頂崗實習的認識
高職院校畢業學生的頂崗實習,是學校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優先滿足基層第一線的高等實用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理論和技能的檢驗和綜合運用,也是面對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和職業崗位群的需求。根據目前用人單位的招聘情況,可將頂崗實習分為就業型和實習型兩種,校企雙方所承擔的管理責任也有所不同。
就業型頂崗實習。目前大部分用人單位均招收就業型頂崗實習學生,這類學生在校學習兩年或兩年半后,由企業直接招聘上班。對于企業來講,雖然學生還要經過試用期或培訓期,但學生已經在為企業勞動,事實上學生已經成為企業的職工,頂崗實習等同于就業。對于學校來講,學生雖然已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但由于學生并未真正畢業,也未頒發畢業證,因此仍是學校的學生。所以,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既是企業職工,又是學校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因為企業在實習前已經辦理招工手續,學生已成為企業的一名職工,學生也按照企業的分工和要求頂崗勞動,所以,在對學生管理上,企業負有直接責任,學校負有間接責任。這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學生雖然還具有在校生的身份,但學生的全日生活全在企業,已完全融人企業的工作、生活環境中去,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理所應當負有主要責任。而學校只是負次要責任,積極協助和配合企業的管理,另外,學校也負有跟蹤調查學生的表現情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責任,負有對于有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教育和配合企業進行嚴格管理的責任。
實習型頂崗實習。目前有少數用人單位招收實習型頂崗實習學生,這類學生到企業實習前,企業并沒有確定安排就業,只是考慮安排頂崗實習,至于說學生頂崗實習期滿后是否留用,將視具體的情況,一般情況是企業只留用極少部分優秀的學生。學生在這個時期只具有在校生一種身份。雖然學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業,也必須要遵守企業的有關規章制度和規定,但由于學生畢竟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職工,企業對學生的約束是有限的。所以,企業只在實習生產過程中及在安全生產方面對學生負有管理責任,而對學生的其他一切管理均由校方負責。這是因為學生還不是企業職工,還只是一種學生身份,平時的管理當然要靠校方直接參與甚至主導。對于企業來講,主要是按照與學校事先協商的要求安排好頂崗實習,而對學校來講,主要是配合好企業完成實習任務。
實習型頂崗實習一般均是由學校聯系的,與企業均有實習協議,其實質是職業院校多年以來駕輕就熟的生產實習,而就業型頂崗實習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從政府、學校、企業來講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因而以下主要討論就業型頂崗實習。
2頂崗實習存在問題及原因
2.1管理難度大
到用人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的畢業生有兩種,一種是由學院統一推薦的即推薦就業,另一種是學生自己聯系即自主擇業。
對自主擇業進行頂崗實習的學生,由于用人單位和學校雙方對對方均不了解,用人單位和學生一般都不會主動與學校聯系,一般學生也不反饋頂崗實習的情況,學?;旧蠠o從管理或者說是失去了管理,而一旦學生在用人單位頂崗實習期間或因某些原因離開了用人單位后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因為其身份仍是學校的學生,學校將難辭其究。
對學校集中推薦進行頂崗實習的,學校與用人單位雙方對對方均有一定的了解和交往,而且一般均要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書”,明確雙方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職責。但由于學生實習崗位遠離學校,實習時間長、人員分散,而且實習企業的基地多、面積大、崗位種類多,有些實習崗位還具有流動性大的特點,要讓每個學生得到學校及時有效的管理和指導,往往難度較大。學校受人員數量和資金制約,管理教師往往只能起到巡視、監督、信息反饋的作用,學校對學生的整體管理和指導功能弱化,學生在生活、學習、與企業的關系、面臨的種種困難無法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習的質量。
2.2穩定性差
畢業生到用人單位開展頂崗實習后,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會有一些學生不能堅持到實習期滿就離開用人單位而不知去向,據調查發現,這類學生為數不少。一方面,用人單位的用工是有計劃的,而且從招聘到培訓,用人單位均要產生成本,學生一旦辭工,用人單位必將產生經濟損失,也必將影響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在學生離校至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之前,理論教學、主要的校內實踐教學、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均已完成,學生離開用人單位后一般不愿意再回到學校,而是另謀出路,有的甚至上當受騙參加傳銷等。而同樣,一旦學生在此期間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因為其身份仍是學校的學生,學校將難辭其究。學校在此問題上憂心仲仲,如履薄冰,有苦難言。
導致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穩定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的就業心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不足。高職學生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培養的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要求必須到第一線工作和鍛煉,但很多學生自認為自己是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薪待遇,對第一線的工作估計不足,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較大,難以承受第一線的艱苦工作,有的學生甚至工作不到一天就要求辭工或逃離用人單位。其次,用人單位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給學生提供的工作、生活條件和待遇較差,甚至利用學生的實習期工資待遇(包括加班工資)低的特點“盤剝”學生,學生在無法承受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自動辭職。第三,由于學校在管理上難以到位,一些學生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問題及種種困難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引發辭職。
2.3學生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大部分用人單位不愿意跟實習生簽訂勞動保障協議,甚至不愿意簽訂教育部統一印制的一式三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而往往只是給學校發“接收函”,如果學校或學生不同意就不接收畢業生。這種情況導致學校,特別是學生在維護學生的權益上都處于弱勢地位。頂崗實習期間的學生,一旦出現工資、工傷、保險等方面權益受損,用人單位認為實習生不是單位正式員工而不負責任,司法系統因為沒有相關的勞動協議保障難以受理,勞動部門因為沒有相關的明文規定而無法界定。
同樣,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健全。其次,企業管理者為獲取利益,不擇手段降低成本。為了追求利益,節約開支,占領市場,有的用人單位缺乏社會責任感,他們僅僅把實學生作為廉價勞動力,而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種種理由克扣實習生工資或者抵押金,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利用實習生為企業創利創惠。第三,勞動力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高校的擴張致使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就業壓力逐漸增大,這就成為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吹毛求疵的客觀原因。第四,學生求職心理壓力過大,求職心切。為了找到工作,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這種急切的求職心理成為部分實習生被用人單位利用的直接原因。第五,學生缺乏自我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由于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實習期間學生在與用人單位的交涉中處于劣勢,使得一部分大學生在受到侵害后,不愿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實際上,盡管法律上大多數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他們卻依舊是個孩子,遠離了父母,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和心理素質去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自我維權意識缺乏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這些都是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受損的主觀原因。
3如何做好頂崗實習工作初探
3.1.加大對頂崗實習的宣傳和對學生的教育力度
做好實施頂崗實習的宣傳、動員工作,讓用人單位、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學生及家長都能理解,實施“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有效環節,讓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積極配合,讓學生明白要做什么,應當怎么做,準確給自己定位,為有序地落實方案和各項措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還沒有正式出臺有關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法律法規,這是制約大學生實習期間合法權益受損卻無法有效維護的重要瓶頸。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一旦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一般不能通過勞動監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保障制度,學生權利的救濟程序缺失,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坝袡嗬赜芯葷笔乾F代法治國家的基本原則。然而,我們的教育立法卻很少有關于學生權利救濟程序的規定,因此,盡快出臺大學生實習合法權益保障法規是一項事關重要的緊迫任務。學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以及相關法律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并使之盡快完善,使實習期間學生的權益保障問題有法可依,使他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把實習期間的大學生納入法律制度的調整范圍,或者出臺更為明確的為實習期間大學生服務的法律條文,切實降低大學生因實習期間權益受損而維權的成本,保障大學生合法權益。
3.3加大政府監管力度
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必要時把簽訂實習保障協議納入實習生進入市場實習的規則之中,制定詳細的就業市場準入規則,不斷規范就業市場,相關職能部門也應該通過培訓或簽定責任書等方式,督促部分單位遵守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切實加強政府在該方面的調控與監管力度,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3.4完善頂崗實習的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力度
推行頂崗實習模式后,由于管理內容的改變,對原有的制度要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首先,要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執行方案,操作性要強。其次,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在管理上,實行由實習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實習小組——實習學生的層層管理。再次,在實習前,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安全意識,從思想上清除離開學校就“自由”的錯誤意識,學校與學生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書”,規范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行為,消除安全隱患。
總之,高職院校畢業生頂崗實習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社會、學校、學生、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借助網絡、媒體、報刊等多種輔助手段,需要發揮各級維權組織的積極作用,需要把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權益保障問題能否落實提高到影響我國和諧社會進程的高度上認識,才能做好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