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院校語文課程學習的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職語文課程內容的分類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組通過問卷及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對我院學生高職語文課程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分析與對策:高職語文教學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特點進行教學內容分類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內容上側重融入專業因素,教學方法上加大課堂實訓教學力度,這是讓高職語文課程盡快“復活”、“返魅”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高職語文;調查報告
就語文教學而言,隨著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招生類別的多樣性及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系統化,以往單一通用的語文教學內容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改革發展趨勢。為推進改革,我們展開了“高職語文課程內容的分類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為了解我院學生高職語文課程學習現狀,2013年9~11月,本課題組進行了我院高職語文課程學習情況的調查。
一、調查情況
(一)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為了使調查結果更加具體、準確,本次調查范圍涵蓋我院理工類、生物類、管理類這三大類專業、三個年級、三個層次(包括統招、單招、五年制)的學生。調查發放和回收問卷,采用現場填寫、當場回收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1062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5%。問卷共計19題,包括學生個人的基本情況以及學生對此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和愿景兩大部分。由于個別問卷中有多選或漏選項,有的項目分數統計未必正好是100%,為保持其客觀性,均如實錄入。問卷中有些是多選題,所以得出的百分比之和不一定是100%。
2.訪談調查法。訪談是在問卷調查的同時期進行的,一般是在學生上高職語文課的課前或課間進行訪談,少部分是在課后采取電話訪談。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對高職學生語文能力的看法。在問到語文能力時,有71.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語文能力一般,23.3%的學生認為很差,需要提高,只有5.5%的學生認為語文能力挺好。61.3%和53.8%的學生認為目前急需提高“說”與“寫”的能力。在三年制學生中,統招學生中的管理類專業學生語文能力相對較好,單招中的理工類專業學生和五年制學生語文能力相對較差。
2.對高職語文的態度及認知。39.0%的學生明確表示非常喜歡高職語文課,54.0%的學生表示比較喜歡,只有6.0%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和1.0%的學生表示不好說。在“您對當前高職語文課程最不滿意的是什么方面?”一題中,11.6%的學生表示最不滿意教材,44.3%的學生認為最不滿意教學內容,34.1%的學生認為最不滿意老師的教學方式,10.0%的學生表示課時太少。同時,又調查了學生對高職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態度,74.3%的學生希望高職語文課側重于綜合素質的培養,73.8%的學生希望高職語文課的教學以課堂實訓為主。學生內心喜歡高職語文課,但又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滿意,這說明目前開設的高職語文課程如果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結合專業學習,加大課堂實訓力度,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可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課堂學習表現方面。56.5%的學生能“主動探索,積極與他人展開討論”,32.8%的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不愿與他人合作”,10.7%的學生“不愿思考,只想當‘聽眾’”,可以看出他們雖然語文基礎差,但他們對動手操作感興趣,希望語文課堂動起來。“在高職語文課堂中最頭疼什么?”一題中,68.6%的學生認為最頭疼當場練習寫作,21.3%的學生最頭疼老師布置論文作業,8.6%的學生最頭疼當眾演講,1.5%的學生最頭疼小組競賽。調查結果啟示教師授課側重小組競賽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4.高職語文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所學專業及就業的影響。在問卷調查高職語文對學生專業課的學習和就業是否有幫助這個問題時,選擇有幫助較大的學生占15.6%,選擇有幫助的學生占62.7%,選擇沒幫助的學生占21.7%。這些數據表明高職語文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及就業是有幫助的。85.6%的學生認為需要融入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
5.對高職語文教學模式的看法調查發現,學生大多希望課堂上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環節,多提供學生自我表現機會,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與成果展示。
6.在“您認為高職語文在教學中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一題中,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一堂好課提出了很多標準:1.教學內容上希望內容豐富,多展示語言文學的魅力,側重培養人文素養及綜合素質。2.教學方式上建議靈活多樣,培養實訓動手能力,增強課堂吸引力。3.課堂氣氛上希望生動有趣,師生加強互動交流。
二、調查結果的對策研究
本課題組調研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喜歡上語文課,但學習熱情普遍不高,語文水平偏低,教學效果差。究其原因一是職業教育片面強調專業技能,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二是高職語文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不符合95后學生的特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接專業,融入專業因素。教學內容與專業相結合,教學方法與學生特點相適應,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助力。
(一)高職語文與專業結合的時代訴求
高職語文是我院所有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課。目前的狀況是,教材雖已變為項目教學,然而由于學生的基礎和特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沒有太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沒有切合職業教育的實際。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高職語文教學進行改革。高職語文的“受眾”決定了我們必須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改革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專業實際需求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取舍,體現出專業的特色。只有這樣,高職語文才能具有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內容要找準與專業結合的契合點
高職語文要與專業結合起來,學以致用,為專業服務,就必須找準與專業教學的結合點。只有與專業課緊密結合,以專業課為中心,為專業課服務,才能保持高職語文的活力,鞏固它的基礎地位。教學內容應根據專業分類,內容至少體現專業類別特色。長期以來,現行教材是各專業通用的,大多沿襲應用寫作教學的模式,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至于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到底有沒有幫助、有多大幫助一直忽視。為此,高職院校的語文要想與專業對接,為專業服務,首先要有適應高職學生學習的教材。教材的選用和編寫應遵循三個原則:一要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二要結合高職學生培養的實際需要;三要考慮高職學生特點。具體來說就是突破以大學語文+應用寫作為主的模式,在教材中增加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在注重學生人文素養提高的同時適應專業的需要。高職語文既要體現人文性,也要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本課題組認為,應針對不同的專業精選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體現“就業導向、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結合高職教育特色,根據專業的不同,精選、調整、充實教學篇目,優化教學內容,將語文的工具性、知識性、人文性與學生的技能、素質培養相結合,從而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教學方法要與學生特點相適應,增強課堂吸引力
高職語文教學必須結合語文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特點以及各高職院校的實際,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綜合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了相對完整的高中教育(五年制學生有兩年的學習過渡階段),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基礎,但和本科生相比又有差距。因此,過深的理論闡述對他們來說是不恰當的,“一言堂”或者過分闡述理論都會使學生產生厭倦、乏味的心理。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所學專業,我們可以把高職語文課變成實踐課、表演課、繪畫課、朗讀課、演講課、鑒賞課、討論課、開會課、競賽課、游戲課等等,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各種實訓活動中提高語文運用能力。實踐證明,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相滲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課題組認為高職語文雖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但也應該向專業靠攏,為專業服務。同時,應注意具體專業具體分析,要處理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要注意量與度的問題,這樣才能使高職語文更好地為專業服務。只要我們能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高職語文就一定能講出特色、教出成效,走出一條高職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的新路。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劉繼印.凸顯專業特色構建高職語文教學新模式———以建筑類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學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
[4]朱榮梅.高職語文課程內容的分類教學實施初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作者:朱榮梅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