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欣賞型探究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立德樹人教育宗旨下,高中政治課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欣賞型探究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教師要借此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品質,通過欣賞型探究手段助推核心素養在高中政治課堂上落地生根。
關鍵詞:欣賞型探究;高中政治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教授大衛!庫珀里德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欣賞型探究的思想理論。其核心思想是人們對于他人或周圍世界的積極因素和正能量有著天然的向心力,并以此為動力,對自己擁有的一切資源或強勢智慧加以整合、設計和利用,旨在實現既定目標,彰顯自身價值。欣賞型探究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意味著教師要以學生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為出發點,挖掘學生的一切潛能,發現學生內在的學習動能和強勢智慧,有效且靈活地運用現有資源,旨在促進個人的發展。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說教味甚濃,死板的理論無法和鮮活的實踐相結合,學生更多的是在接受知識,沒有參與感和學習的成就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教—學”的機械模式下,師生、生生之間缺少欣賞、鼓勵的對話,課堂缺少探究的動力,學生無法深入參與學習活動。在核心素養指引下,高中政治課教師要帶領學生,從欣賞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在互動生成中欣賞探究———豐富教學成果
互動是當下高中政治課堂的主要樣態,只有互動,才能引發積極的生成。但教師在教學中對互動的把握往往失度:要么太嚴,造成互動邏輯單一,直指目標;要么太松,導致互動最終沒有實在的生成。究其原因,互動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事實上,互動是一種基于雙方的合作和對話,是師生或者生生雙方懷著欣賞的目光和信任的心態開展的心與心的交流。在互動過程中開展欣賞型探究,就是要求教師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學習參與者的身份同學生對話,同時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情。學生在得到鼓勵、支持的情況下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最終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一)分等式對待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子曰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學生由于認知模式、學習風格和自身知識水平等不同,在課堂上分享、接受和表達的水平皆有不同,教師要用欣賞的目光打量學生,用包容的胸襟悅納學生,做到區別對待,并能量體裁衣,讓每個學生都能欣賞自己,并以積極的心態融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展示自己別樣的風采。
(二)合作式教學
“一花獨放不是春”,探究需要合作的支持。只有合作學習,相互探究,彼此分享成果,交流發現,取他人之長,為自己所用,才能做到“百花齊放春滿園”。要想踐行真正的合作學習,就要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個有思想、有主見、有個性的人,從而和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學生在“被欣賞”的氛圍下進行探究,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學生若被他人牽著鼻子走,則極有可能在學習中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動力。教師欣賞的眼光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每個學生都想成為積極的探索者和發現者,但這需要教師用心來點燃學生探究的火把。例如在教學高一《經濟生活》“征稅和納稅”內容時,筆者先播放一段《稅的起源》的短視頻,然后提出以下問題:(1)個體有征稅權嗎?(2)征稅后還要不要返還給我們?(3)國家征稅后用于何處?(4)征稅的對象一成不變嗎?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所有學生都化身為“征稅”的主人或“納稅”的客人,他們在彼此欣賞和接納的氣氛里開展了深入的探究活動,最終促進了課堂有效生成。
(三)積極性體驗
當下,政治課堂教學更多的是傳統的說教與分析,對學生的學習和情感體驗重視不足。教師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產生積極豐富的體驗。例如,在教學高一《經濟生活》“多彩的消費”一節時,筆者讓學生當一次“財政部長”,思考:假設有四組家庭,月收入分別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則怎樣來安排這四組家庭的月費支出呢?學生通過這次實踐活動,理解了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和消費的類型,同時也在實踐中形成了理性的消費觀,促進了立德樹人理念在課堂上的落實。
二、在反思總結中欣賞探究———提升教學品質
反思和總結是一節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教師要通過反思和總結,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學生,并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悟、發現自己的所得,從而激發學生深入學習、持續學習和不斷探究的動能。然而,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往往開展診斷性評價,基于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就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精準化檢測。教師往往過多地關注學生卷面的“失分處”,并對學生提出意見、建議甚至正告,而對于學生的“得分處”往往不做評價或忽略不計。事實上,“得分處”正是學生努力后的表現,教師要運用欣賞的目光來看待學生的“得分處”,增加學生自信心,從而讓學生找到自我的內在認同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只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高中政治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更要肩負起育人的使命。通過政治學科學習,學生要學會分析問題,并運用政治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逐步成為一個熱愛生活、善于生活和勇于接受生活挑戰的人。筆者認為,衡量政治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就是學生的發展程度。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和諧發展,努力促進其情感向善、態度向上。只有在“三觀”方面實現質變,課堂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所提升。因此,高中政治課教師要學會運用形成性評價手段來提升教學品質,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投入度,要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語言表達,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教師要不斷欣賞、悅納學生在課堂參與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呵護學生的探究欲。為此,筆者在總結和反思環節,找尋學生的亮點、閃光點,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點贊”,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情感和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播下自信、好學、欣賞的種子。
總之,欣賞型探究是貫徹立德樹人教育宗旨、實現學科素養提升目標的絕佳途徑,高中政治課教師要聚焦學生的發展,運用欣賞和肯定的態度來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全面發展,并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等給予肯定性的評價,讓學生在教師欣賞的目光中培養一顆探究的心,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陳莉麗.基于“四以”教學策略的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路徑探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0(8):29 31.
[3]李敏.基于欣賞型探究視角的學生評價策略[J].名師在線,2020(9):94 95.
作者:岳斌 單位: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