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生口語練習的教學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類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類型。
(一)口語訓練中運用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為使口語表達效果更好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明確口語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口語訓練內容,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評價能及時跟蹤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口語訓練中,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目的、態度、表現、期望、口語表達情況等,是基于對學生口語訓練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評價的結果要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做出相應調整,以利于下一階段訓練的順利進行。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采用的評價方法有測驗、調查、觀察、訪談等。
(二)運用總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整體性判斷
總結性評價一般是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了解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而進行的評價。考核一般在學期中、學期末進行,其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是否最終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它重視的是結果,借以對被評價者做出全面鑒定,區分出等級,并對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做出評定。
(三)口語訓練還要采取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的方法
相對評價以口語訓練的基本要求為評價基準,將每位學生的口語訓練水平與基本要求逐一進行比照,以判斷每一位學生的相對優勢。通過相對評價,絕大多數學生均能達成訓練目標。絕對評價以口語訓練終極目標為教學評價基準,將每個學生的口語訓練水平與高級目標逐一進行比照,使每個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與教學目標要求之間的差距。個體內差異評價善于從學生個體出發,將學生的過去與現在相比較,將學生的過去作為評價基準,發現學生取得的進步,這種方法體現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原則,適當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三種評價方法結合使用,既分辨出學生之間在口語表達方面的真實差異,又反映出教學目標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
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要求
口語訓練的教學評價,應考察學生口語訓練目標、要求的達成度,口語表達時的態度和聽說表現。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
職業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五年制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一人生轉折時期,處于此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不夠成熟,心理狀態很不穩定,情緒波動極大,呈起伏式發展,如果調控失當很可能導致各種心理疾病,形成自閉心理,羞于啟齒而影響口語訓練的效果。學生在行為習慣上沒有最終定型,還屬于養成階段,學習上離不開老師的方法指導。五年制高職生活潑、熱情、開朗、樂觀、善于交際、自尊心強等,這些是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他們又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固執、自我約束力弱、自卑、緊張、不自信、抗挫能力弱等,這些是不利的條件。口語訓練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價值取向、表現千差萬別,所以評價標準不必強求統一,要靈活多樣,因人而異,最終目的是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重在鼓勵,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發展性動態評價
評價主體多元化,是當前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之中,打破教師“一言堂”的評價模式,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基礎上由教師點評。除課堂口語教學外,組織校內外實踐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社會實踐活動,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貫穿于口語訓練教學程序的起始、中間和結束階段。教學評價具有激勵、診斷、反饋、總結、導向和發展等多種功能,結合每一階段的口語訓練目標,了解學生口語訓練的學習狀況,診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程度與發展需求,從教和學兩方面總結存在問題,將意見反饋給學生,引導、激勵他們發展提高,同時,反思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斷調整和完善口語訓練教學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提高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激勵性評價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激發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熱情。
(三)立足三維目標,構建和諧的評價體系
口語訓練應立足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結合口語訓練教學目標,整體構建教學評價體系。擬定訓練項目,如朗讀、交談、討論、演講、采訪、辯論等。從“知識與能力”的維度來看,重在評價:能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抓住中心與要點;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語音正確、語句連貫、條理清楚、中心突出;討論問題,圍繞話題、表述充分;能進行文明得體的交流,有一定的交際意識和應變能力;注意表情和語氣,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從“過程與方法”的維度來看,重在評價: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聽人說話有耐心;能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適時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不講方言,沒有口頭禪。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維度來看,重在評價:能耐心、專注地傾聽別人說話,講文明、有修養;有表達的自信心;講述見聞時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感情真摯;能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與人交流能尊重對方,抵制不文明語言;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教學評價量化如表1。
口語訓練的主體是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注重鼓勵性評價,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不斷反思。學生根據自己口語活動中獲得的直接經驗,結合老師的指導、同學的評價,形成自己的認知經驗總結。在學生自我表達、同伴互評、教師點評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中,只有學生自己總結成敗得失,形成自我評價,揚長避短,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認識到自己口語表達現狀,極力去彌補改進,促進自己不斷進步,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狀態。教師在口語訓練過程中,要經常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表達熱情,鼓勵學生滿懷自信,大膽表達,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加以放大,杜絕批評指責,消除挫折感和失敗感,讓學生充分體驗點滴成功給他們帶來的巨大歡樂,由“敢說”到“會說”再上升到“善說”,逐漸由“要我說”被動狀態轉變到“我要說”的主動狀態。學生只有具備“敢說”的自信和“會說”“善說”的方法技巧之后,口語表達才能真正盛開出絢麗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作者:萬建軍單位:江蘇省南通商貿高等職業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