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的涵義
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即立足于教學實踐、貫穿于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實踐。立足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出發點,貫穿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手段,服務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立足于教學實踐,指所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都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培訓機構和培訓者對學校教學的實際要有全面準確客觀的把握,繼續教育培訓者要與中小學一線教師一起深入課堂,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計劃,確定繼續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貫穿于教學實踐,是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教學實踐,教師繼續教育的進行要和教學活動的開展融為一體。這樣,繼續教育培訓者與中小學教師可以一起深入教學現場,共同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商討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氛圍下,培訓者和被培訓者成為一個共同體,他們各自的專業發展可以在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下得到快速提升。如此,就對繼續教育培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繼續教育培訓者要善于學習、與時俱進,掌握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在教師反思、研究教學實踐過程中,給他們提供有關的理論材料和操作框架。另一方面,則要求繼續教育培訓者全面把握教學實踐,能夠真正指導、幫助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實踐,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把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進教學實踐放在第一位,繼續教育的培訓與問題研究要善于從特殊到一般,在培訓中接受的理論學習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以便有助于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也就是說,轉向教學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不單要指向解決學校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更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培養他們對教學實踐的反思研究能力。
2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的應對策略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與學校教學實際,借鑒當今國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有益探索,筆者認為轉向實踐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應采取“案例教學與教育行動研究相結合”的模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所謂的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教學中既可以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的成功和失敗的實踐經驗,從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結論或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使他們“身臨其境”般地直面教學實踐,成為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的具體方法是多樣的,其中最常采用的是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案例以一定的形式被展現,是作為被剖析的對象,教師(此處指培訓者)和學員共同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尋找對策等工作”。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案例教學發揮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案例教學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案例中,使學員在分析研討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獲取了蘊涵在案例中的教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剖析教學案例的過程對于促進學員反思教學實踐精神,并掌握反思的方法與技能,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教育行動研究是在實際教育情景中,由實踐者和研究者共同合作,針對實踐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行動研究的理念被引入到繼續教育領域。教育行動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其中研究者與實踐者共同進行研究是教育行動研究的較高層次。教育行動研究蘊涵著兩個基本的教育理念。
(1)融學習于實踐中。
教育行動研究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實踐性知識的獲得與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批判精神。教師的整個教育行動研究過程是不斷通過教師的實踐、反思、調整,直到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新的改進的過程。因此,教育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循環的過程,是一個從不會間斷的過程。
(2)實踐者成長為研究者。
教育活動的實踐性和教育對象的豐富性決定著教師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獨特性和價值沖突性,而這些復雜的、不確定的、獨特的和價值沖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經產生的理論和技術之外,教學與反思的特質決定了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教師的反思過程與教育研究就更進一步地保持了方法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研究過程,反思實踐本身就更有研究的韻味。教師能夠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系統化反思,就已經具備了研究者的基本素質,這個教師就已經從單純的教學實踐者轉變為教學的研究者了。
3結語
基于對案例教學法與教育行動研究的分析,筆者認為,案例教學法與教育行動研究有著共同的實踐理念,兩者都強調理論研究者與教學實踐者的緊密結合,都重視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反思、研究教學實踐,不斷獲得實踐性知識,從而改進教學實踐。因此,在教師繼續教育中,二者的有機結合必然為造就反思研究型教師和教師的繼續教育開拓新的思路。
作者:張學敏單位:安陽市第六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