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教師的教育理論與教學案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所謂教學案例開發,是指以推進新課程改革為目標,以教師共同關注的教學實踐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教師撰寫、研討教學案例以及回歸實踐的方式,為教師研討、實踐和反思創設研究的情境,從而促進教師自身與他人共同提高的過程。具體來說,教學案例開發包括教學案例的撰寫、研討、回歸實踐三個循環往復的環節,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一般說來,教師撰寫一篇較好的教學案例通常需要經歷以下兩個步驟:一是尋覓教學事件。教育教學是教師每天都要從事的日常工作,因此,發生在教師身上的故事會數不勝數。有的故事曲折復雜,耐人尋味;有的故事平淡無奇,但卻蘊涵著受用終身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師在撰寫之前要對事件進行分析評價,選擇出那些問題情境復雜、蘊含著豐富教育智慧、育人真諦的、有深刻啟示的事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已經掌握的教育理論知識為依據進行選擇。二是形成教學案例。在選擇好教學事件之后,教師就要對整個教學事件發生的背景、起因、過程、高潮、結局、細節等進行回顧,對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其中蘊含的教育智慧或遺憾教訓,深入分析背后的教育教學規律,從而選擇性地強化自己的某些被證明是正確的觀點,修正某些被證明是錯誤的觀點。在此過程中對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的依據同樣是已有的教育理論。教學案例真實地反映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遇到的問題、破解的對策以及對策背后蘊含的道理,加之案例是由教師本人撰寫,事件和寫作方式都是教師們所熟悉的,非常便于在教師中間傳播交流,與研討著作、論文等其他材料相比,對教學案例的研討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也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教師在研討案例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及思想相互碰撞形成更多的思想的局面,那是因為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教育理論修養和獨特的體驗認識去研討的。如果參與研討的教師缺乏個性化的教育理論修養,那么就會人云亦云,就不會有多側面、多角度的交流和研討,也就達不到研討的目的。教學案例開發的第三個環節是“回歸實踐”?!盎貧w實踐”是指通過教學案例討論得到的新啟迪、形成的新設想、新觀念在教學中進行實踐。這里的“實踐”是教師對探索出來的教育教學規律的踐行,是對提出的新思想、新舉措的完善與發展,有別于我們平常簡單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盎貧w實踐”體現了知行合一的認知方式,是教師將教育實踐與教育理論相結合的一種可操作化的途徑,是“即知即行、知而能行、行而后知”的一種教學智慧升華的路徑。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更是離不開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
二、提升教師教育理論修養的策略
(一)教師習得、實踐與內化策略
教師教育理論修養形成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對新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和教育經驗的習得。只有學習到新的教育理論才能轉化為自身的理論修養。從心理學上講,關注和習得就是要同化新的教育理論或新的教育經驗,就必須以教師的主動關注、積極了解和深入分析判斷為前提。教師要基于自己的教學實際,感覺到某種教育理論或教育經驗的重要性,對這種教育理論或教育經驗源頭、發展過程、效果、發展趨勢等進行深入的了解;然后結合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對這種教育理論或教育經驗的價值與意義進行分析與評估,尋求對自身有價值的內容,摒棄對自身無價值的內容,這樣以來,教師就完成了對新教育理論或教育經驗的同化與順應,于是就形成了表層意義上的教育觀念。因為這是教師的初步思考,還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以及真正內化到教師的認知結構中,還不能稱之為教師的理論修養,只能是教師的淺層教育觀念。淺層教育觀念是教師教育理論修養形成的不可跨越的初始階段和起點。這種淺層教育觀念獲得的方式有以下幾種:①對社會所倡導的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②教師對自身直接經驗的感悟和總結;③對他人間接經驗的觀察與學習。教師教育理論修養形成的第二個步驟就是用實踐來檢驗初步習得的教育理論,即淺層教育觀念。淺層的教學觀念只是懸浮于教師頭腦中的一種假設和想象,還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淺層的教學觀念還不能說是完全意義上的教學哲學。教師只有將頭腦中的假設和想象付諸于課堂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原有的教育觀念,形成自己的教育原則、教育策略和方法等。這些原則、策略、方法雖然理論程度不高,但它們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為其他人所借鑒。我們把這些經過教育實踐檢驗的教育觀念稱之為實踐操作形態的教育理論。只有經過教學實踐的環節,教師的淺層教學觀念才能不僅僅停留在想象的層面,才能在實踐中扎根,具有實質性的內容,才能形成實踐操作形態的教師教育理論修養。教師教育理論修養形成的第三個步驟就是通過理性思考將實踐操作形態的教育理論知識內化,形成自身的教育哲學。根據認識的一般發展規律,人的認識只有經過充分的實踐與總結才有可能深化。教師的淺層教學觀念經教學實踐之后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形成多樣化的感性認識,教師將眾多的感性材料和教學效果進行比較、關聯和系統化梳理,用概念、判斷和推理等來構建一套比較完整的語言表征系統,從而完成理性認識的飛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了比較明確的操作方法,教育行為的自覺性更強,對原有教育觀念反思的頻率更高,不斷地強化或弱化甚至拋棄自己原有的淺層教育觀念,不斷分析不同教學情境中不同實踐操作形態的教育理論之間的異同,再將那些表現為不同操作形態但內在規律一致的教學行為在理論上作出歸納與整合,并用簡潔、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
(二)學校專業引領、支持與評價策略
美國教育家約翰·古德蘭說過:“沒有更好的教師就不會有更好的學校,但沒有教師可以在其中學習、實踐和發展自身的更好的學校,也不會有更好的教師。”②學校作為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不可避免地對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提升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為教師提供相適應的引領、支持與激勵保障,對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的提升相當重要。學校要注重教師理論修養提升的專業引領。沒有理論引導的實踐就像在黑夜中摸索前行;同樣,沒有專業引領的理論修養提升亦是步履蹣跚。專業引領,主要是指教育理論專家、教育實踐專家、教研員、名師等專業人員,真正深入學校,從學校教師的需求出發,通過學術專題報告、理論學習講座、教學專業咨詢、教學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引領學校教師加強理論修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活動。學校要注重教師理論修養提升的物質、資金支持。學校每年的辦學經費是固定的,但是將一部分資金抽取出來花在教師的理論修養提升上無疑是能夠獲取最大程度收益的,因為教師理論修養的提升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長遠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可以抽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為教師購買教育理論書籍,訂閱報刊雜志,送教師到外地進行學習交流,支持教師參加課題研究等。其實,為教師的理論修養提升提供物質、資金支持是一種隱性的專業引領,教師讀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的過程就是和專家、大師對話的過程。
三、結語
學校要注重對教師理論修養提升的評價??茖W、合理的評價制度對教師理論修養提升具有引導、激勵、規范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學校要對教師理論修養的提升定期進行評價、督促和公平考核,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評先評優、晉級晉升的依據。
作者:杜復平單位:開封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