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概論教學論文:基本醫學概述的教導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趙婷秀萬文成沈耿覃星奎金賀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西醫學概論教研室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繁多而教學時數有限:西醫學基礎課程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藥理學、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等12門課程,教學內容多,跨度大,醫學專業性相對較強。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注意教學內容相互銜接,避免重復內容的出現,同時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西醫學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用得上,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高校擴招,非醫學專業的學生生源具有多樣性,如文理兼收,有的學生沒有化學和生物學知識背景,有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就行,對醫學專業課程帶有排斥情緒。面對課時少、其他功課壓力大以及將來就業等問題,有些學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復雜而精細的醫學知識。部分學生經常不參加課堂教學活動,或者上課時學習其他專業的教材,僅在考試前突擊復習,應付考試。
3師資隊伍薄弱:基礎醫學概論設置時間短,基礎薄弱,未能形成自己的優勢與特色。受財力有限和學術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新興非醫學專業的發展出現后勁乏力和生存空間萎縮現象。這些都大大影響了師資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措施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由于專業特點和師資情況不同,各醫學院校所用的基礎醫學概論的教材存在明顯差異:一種是分系統編寫,即把西醫學基礎課程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按器官系統進行編寫;另一種是分學科進行編寫。
我校組織教師編寫的《西醫學概論》是采用把幾門主要西醫學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學、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分學科進行編寫,這有利于非醫學專業的教學內容與醫學專業基本同步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述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的基本知識,力求內容少而精,概念準確清楚,突出重點,語言簡練易懂,便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的西醫學基本知識。
2優化備課:西醫學基礎課程存在著知識上的相依、相承和某些內容上的相似性。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加強教學過程的溝通,對教學內容有大致和全面的了解。任課教師不但要精通自身專業和所授部分內容,還要熟悉和掌握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要有更全面、更豐富、更系統的知識。備課時所有授課教師同時參加,大家從總體和細節上深入溝通,如授課內容的先后、內容取舍,相互之間如何協調,減少授課內容重復或脫節等問題。例如生理學的體溫調節,微循環,組織液等教學內容與病理生理學的教學內容發熱,休克,水腫等章節關系比較密切,為避免重復,可以安排病理生理學的老師統一講解。爭取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把教學內容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講清楚,講明白。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任課教師積極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BL)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如講解病理學部分“血栓形成”的內容時,我會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術后患者(或產后婦女)不宜長時間臥床休息,以臨床和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興趣,帶著問題聽課,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對“血栓形成的條件”這一醫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把抽象的醫學知識和臨床案例、生活現象等相聯系,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學的東西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這不但激發非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的濃厚興趣,甚至部分學生產生希望做醫學專業學生的想法。
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網絡和圖書館等多種途徑,從課本外獲得更多的相關醫學知識。學生積極性很高,收集了大量資料和圖片,有幾位學生還做了精美的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將收集的內容展示給老師和同學。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加深印象。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滿足日益增多的非醫學專業西醫學課程教學的需要,更好地體現西醫學基礎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我校在2004年初成立了西醫學概論教研室,組建了有豐富教學、科研和臨床經驗的師資隊伍。在安排教師承擔非醫學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安排部分醫學專業的教學任務,這些措施保證了任課教師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及時了解醫學知識的發展和前沿問題,同時也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小結
醫學教育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這一全人類的共同目標的有效方法。開設基礎醫學概論不僅使醫學院校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時為更多的人群提供正確的醫學知識。正因為如此,也給任課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促使每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創新,以尋求最佳最優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