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案導學法在課堂的實踐與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的金秋時節,注定是不平凡的——全省的“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正在各個教學陣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它著眼于一線的教學實踐,為教師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檢驗能力,力求提升的平臺。我們武昌區中山路小學積極響應,全員參與,在“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中,各施其法、各顯其才,充分顯現了我校教師的教研狀態與相互學習的團隊精神。
我身為校語文高段教研組長,在本次活動中率先垂范,潛心鉆研教學理念、反復研讀教學文本、悉心分析學生學情。經多次試教,在校內執教了五年級語文課《最后一只白鷺鷥》,此次授課運用了我校最新的教科研專題——“學案導學法”,并特邀湖北大學葉顯發教授親臨指導。
在專家的學術引領下,在校領導的推動鼓勵下,在同事們的關心幫助下,我參于的此次教學活動獲得了廣泛好評,同時也啟發帶動了教師們與我一同參與到“學案導學法”的研究推進中,教學相長、博采眾長。
通過執教《最后一只白鷺鷥》,我對“學案導學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以下就我的收獲及反思,歸結如下——
【學案導學——精導是根巧學是本合作是法】
精導之一:依學情,精確地制定教學目標
精導之二:激興趣,精心地優化教學方法
精導之三:花心思,精當地彰顯教學機智
巧學之一:重預習,“巧拉”生與文本的距離
巧學之二:抓時機,“巧用”自主學習的時空
巧學之三:減負擔,“巧解”學案檢測的任務
“精導與巧學”是解決“學案導學”教學達成度難題的關鍵所在,因為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它正依托于“學案導學”的巧妙運用。高年段的語文教學,特別是針對五、六年級的學生,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一定要把握住他們的認知水平,力求從學生角度出發,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策略巧妙。例如字詞的講解要點到為止,重點語句則反復推敲;由整體篇章入手,到學生自讀自悟,再到分版塊有側重點的具體指導,最終在回歸文章主旨,整個教學過程要“根據學生認知起始點、把握文本內在邏輯點,緊抓教學重難點”,環環相扣、步步深入。
正如我在《最后一只白鷺鷥》的教學設計中,學案的擬定是相當費思量的。從“課前導學、課中導學、課后導學”三個版塊入手,層層推進,由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到了解大意,再到分析“核心問題”直至拓展升華,全在“學案”中一一呈現。學生依托“學案”,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充分地學習了文本內容,很好地達成了學業水平。
那么,教學中如何體現“學案導學”的精髓呢?我想“合作”是關鍵。閱讀教學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能力、個性以及認知傾向、思維方式等,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教師有計劃地指導、調控下,小組成員間展開互相配合、互相幫助的合作學習,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合作式閱讀教學的模式可以分為:(1)明確閱讀目標、閱讀任務;(2)分組閱讀、自學;(3)小組討論、交流;(4)學生互相評價、老師點評。
課堂實踐證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作為老師在負責指導、調控的同時把自己融入學生當中,傾聽他們的闡述、與他們共享學習的收獲,相互品評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人”關系,即“能夠圍繞教學內容,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交互產生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一言以蔽之,“師生互動,教師不僅教,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不僅學,同時也在對話中教,師生共同對自己和對方的發展成長負責。合作學習中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就鍛煉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組內成員就需密切合作。學生在合作中懂得了應該合作,增強了合作意識;在合作中學會了合作,形成了合作能力,促進了教學效率,提高教學的達成度。
總之,我在本學期的“課堂比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但愿我校“課堂教學大比拼”能成為教師們的“舞臺”,因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廣。但愿我校的“學案導學”研究,能成為學生們的“風帆”,因為——掛上云帆,方可乘風破浪、橫渡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