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世紀圖書館及大學生素質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圖書館教育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廣泛性課堂教育、圖書館教育和實踐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三個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整體關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提出,使學生培養目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后,既可以來到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第二課堂”鞏固在“第一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觸類旁通,選讀各種文獻資料來學習自己在“第一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從而豐富、充實和提高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因此,圖書館教育形式比課堂教育更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廣泛性,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借閱書刊報或上網遨游,館員與大學生頻繁交往,可以對大學生進行各個方面的素質教育。
1•2高校圖書館肩負著完成教育計劃和課堂教學不能完成的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任務圖書館擁有非常有利的條件實施素質教育,其優勢表現在它在傳播知識過程中不會出現知識枯竭。當代大學生思想敏銳、勤奮好學,理想信念、意志情操、興趣性格等正處于迅速發展之中,榜樣的示范和哲理的啟示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至關重要;素質教育提倡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圖書館為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服務,要處理好“配合”與“補充”、知識傳播與素質培養的關系,完成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不能完成的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任務。
1•3高校圖書館為大學生提供了“環境育人”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高校圖書館具有物質和人文審美環境。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高品位的館藏,整潔雅靜的物質閱讀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成為大學校園里的特色景色。其環境主要包括館容、館貌和館員的精神風貌;其閱讀環境美具有知識、道德、情感教化三位一體的感化教育功能,在素質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其造型美觀典雅的外形建筑,與知識殿堂和社會文明趨勢相稱吻合的環境布局,具有幽雅和諧的館邊環境、高大寬敞的樓層空間結構;富有科學文化韻味相融的室內設施———現代化設備和功能齊全的微機檢索廳、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檢索室;寧靜明亮、整齊有序的閱覽室、書刊架、出納臺;綴貼在墻上的科學家畫像、名言警句、名人字畫;門前館外花繁葉茂、綠樹成蔭、清香陣陣……這些硬件組成了美的知識宮殿,充分展現著藝術、科學和現代美。優化的社會人文環境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質所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圖書館條理分明的規章制度、井然有序的借閱秩序、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濃厚的學習氣氛,以及物質環境的維護和凈化,使大學生不僅在圖書館求知學習,而且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受到了影響和教育,這種教育環境蘊涵著文化精神和有形無聲的教育功能,烘托出勤奮向上的潛臺詞,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礪磨熏陶中完成了理想人格的塑造,達到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
1•4高校圖書館員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館員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和信息“導航員”高校圖書館在向數字化邁進的過程中,應牢牢把握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這不僅是指高校數字化圖書館應承擔起被強化了的教育職能,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且對圖書館自身的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圖書館服務所發揮的作用中,圖書館員是最主要的因素。館員要以外在的表率、心靈的感召和內在的教育作用,在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等方面以身做則,充分發揮、調動主觀能動性和潛能。作為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的圖書館員,應該是信息資源管理者、信息分析與組織者、信息提供與傳播者、信息利用的導航者,是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不具備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是無法擔當這一角色的。館員要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比如,要求大學生自覺地遵守館里的規章制度等紀律并積極配合和參與圖書館的管理;給予提供如何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咨詢指導和優質的“精神食糧”;將自己熟煉的業務技能轉化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1•5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為大學生素質教育提供了“文獻育人”的知識源泉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知識源泉,它可以通過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來幫助大學生鞏固和提高所學的專業知識,又可以使大學生觸類旁通,開闊眼界,知識互補,還可以使大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積極地瀏覽消遣、調節休息。高校圖書館是人類文化的“知識寶庫”,記載著古今中外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歷史,以及傳遞著當今時代的最新信息,特別是在21世紀的今天,文獻載體已日趨多樣化,大學生除了可以查閱傳統的印刷型紙質的書刊報外,還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先進的設備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查閱各種電子書、電子期刊、光盤、磁帶、聲像等電子出版物,也可以上網,查找最新信息。
1•6高校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信息育人”的信息源泉信息化是21世紀的突出特征。21世紀的高校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更應該注意滿足那些熟悉電子技術的師生的需求。圖書館必須了解這個有著更高期望值的讀者群。聯機編目所提供的書目數據,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檢索各種電子索引、文摘、全文數據庫以及各種圖象的虛擬圖書館成為新的需求。圖書館的教育職能、信息職能更具有了時代的特征。它在對師生的智力開發、人才培養、知識信息傳遞、再生中,將起到更重要作用。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來自互聯網,而且大量信息都是在傳統信息環境下尋找不到的網上信息。如電子參考工具書、網上全文資料、圖形影像信息、計算機軟件信息及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途徑向網上發送的各種各樣的活信息源等。但其面對的是以往從未遇到過的全新的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大學生的傳統觀念、方式方法必須更新,傳統的信息素質也必將產生新的內容。知識在網中得到共享,圖書館界多年夢寐以求的“資源共享”將終成現實。隨著計算機技術、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知識傳遞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讀者對信息服務的質與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2高校圖書館應該怎樣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2•1不斷地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2•1•1調整圖書館的藏書結構,增加政治思想道德內容的含量,優化館藏建設館藏建設是圖書館進行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物質基礎。圖書館的藏書結構要堅持思想性、科學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相統一的原則:藏書結構要政治思想內容健康、質量品位高、資料豐富,清除和杜絕格調低下、思想內容不健康的書刊報等資料進館;合理使用經費,科學地劃分專業、自然和社科類圖書資料的購置比例;定期進行讀者調查和統計,了解大學生閱讀的實際需要和傾向;配合大學生的各項活動,設法提供所需的有關圖書資料;要認真鑒別、精選優秀的圖書資料進館,使專業性和知識趣味性統一,保證圖書資料的種類齊全和連續性;把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糧及時地提供給大學生,收到“文獻育人”的實際效果。
2•1•2做好導讀工作,充實、提高大學生的復合知識和綜合素質大學生,特別是剛剛進入高校的大學生,他們在學生的目標模式、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面臨著過渡與轉變。他們還沒有及時從被動接受教育的思維習慣中轉變過來,對于專業課的學習,他們有任課教師開出的必讀書目與參考書目來指引。但在課外閱讀方面,其目的、能力、方式方法等卻沒有相對固定的模式,易隨波逐流。而高校圖書館正是需要配合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改變原來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專業知識、輕復合知識,重知識積累、輕綜合素質的偏差,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并與學校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一起,經專家教授研討,精選一批中外合一、文理兼容的圖書,以人文學科為主,兼顧科學技術,具體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及政治經濟教育等各個學科。圖書內容主要為:中西方傳統、古典、近現代文化名著,以及科學技術著作這五個部分。中外名著的比例、數量相當,力求綜合、小型化。要有導讀文章,介紹原著的內容、作者、時代背景等,指導大學生去閱讀和理解原著。
2•1•3開展讀書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圖書館應與學校有關職能部門組成大學生讀書活動指導小組,開辦大學生素質教育閱覽室,集中精選優秀的書刊報;要求大學生每個學期定出讀書計劃,寫讀書筆記,并給予獎勵等;圖書館還要積極舉辦讀書節、讀書座談會、名著導讀系列講座、演講會、知識競賽、專題辯論賽、有獎征文和研討會等活動,并注意主題的鮮明性、內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圖書館要加強大學生思想品質和文明行為的培養,注意要掌握他們思想敏銳、好學上進、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強等特點,在他們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在接受常規教育的同時,還需要高品位的文化知識精品加以引導,進行健康的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格、規范的文明行為培養和塑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2•1•4培養大學生遵守規章制度、文明閱覽的自覺性,加強圖書館的管理21世紀的大學生雖然有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在文明閱覽方面,如果館員不去抓緊培養教育,不去用文字和口頭等宣傳的方式方法去指導他們,也會產生負面作用,甚至還會出現盜、撕、畫、亂、霸等現象。圖書館應注重培養大學生遵守規章制度、文明閱覽、自覺維護圖書館管理、樹立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2•2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
2•2•1適當地購置非印刷型的文獻載體,充實館藏結構21世紀的大學生已經不在滿足于借閱紙質的文獻資料,他們要求查閱信息量大的電子出版物,看到形象動態、圖文并茂的聲像資料。這是當今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讀者需求的新特點。因此圖書館應根據經費的情況,在保證購置印刷型圖書資料的前提下,適當地訂購光盤、磁帶、聲像等其它載體的文獻資料,加大入藏電子文獻的比例。同時要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開發“網上信息資源”,開設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等,使當代大學生接受圖書館多元化文獻載體的“立體教育”,拓寬自己的知識和素質結構。
2•2•2積極地進行技能培訓,使大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圖書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使當代大學生能熟練地掌握和利用圖書館的各項技能,是提高其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圖書館應開設《如何利用圖書館課》和《文獻檢索課》,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意識、查詢和利用的能力;傳授論文寫作、專利申請和互聯網上信息查詢、評價和利用的知識。圖書館要將這些課程列入大學生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計劃之中。此外,有條件的圖書館還應開設《圖書館現代化技術設備使用課》,傳授電子計算機、復印機、縮微機、傳真機等現代化設備的基本原理和實際操作使用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現在國外的圖書館都是讓讀者自己檢索和復印等,我國有條件的圖書館也都早已實行了讓讀者“自助”式地利用圖書館。我們培養21世紀的大學生,就是應該順應國際現代化發展的時代潮流,具有能夠熟練地使用現代化工具,在“知識的海洋”里自如地遨游、獲取各種信息資源的素質,為早日實現數字圖書館與國際接軌而做好各種基礎工作。
2•3有計劃地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勞動、創新和心理素質圖書館要努力建設好圖書館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館內外環境建設布局管理要美觀典雅藝術、實用合理到位、規范標準科學,使讀者一來到圖書館就被“美的綠洲”、“精神殿堂”的文化魅力所吸引,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應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參加圖書館的勞動,主要是以搞清潔衛生為主。可采取學分制和勤工儉學的形式進行管理,前者是大學生的必修課,通過圖書館的勞動實踐使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強,達到提高勞動技術素質的目的,后者可由學校有關職能部門組織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進行勞動,并給予一定的補貼,使大學生在業余時間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解決困難;應以引導大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己任,組織一系列專門訓練和培養大學生創造能力和方法的書籍;應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尤其是在對大學生識商、情商的培養和提高方面,有針對性地提供相關書籍,不定期地舉辦有關心理素質教育的讀書心得研討會,辦宣傳櫥窗等。
2•4特別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信息素質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波爾(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況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然而,信息素質既是一種能力素質,更是一種基礎素質。信息素質既跨及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但很難納入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中去。它是一種綜合的、在未來社會具有重要獨特作用的基本素質。信息素質應是21世紀大學生素質結構的基本內容之一,信息素質教育應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圖書館在信息教育和信息資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有著豐富的館藏,日臻完善的設備和高素質的工作人員。這一切都給大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助于他們陶冶情操、開闊知識視野、活躍思路、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當好大學生的“向導”和“參謀”,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使他們知道什么信息在什么地方,怎樣索取,還要知道是否存在最新的有關信息以及可信度如何等。可以采取開辦信息檢索培訓班的形式,講授國內外重點工具書尤其是國內外各種網絡、數據庫及光盤檢索系統的操作與運用、計算機檢索的基本原理,包括主題分析與表達,制定檢索策略和檢索技巧等,系統而詳盡地介紹國內外各種網絡、數據庫及光盤檢索系統等電子信息資源的特點特色、檢索方式及步驟、服務內容、收錄范圍與時限、數據更新周期、利用價值、付費方式及知識產權知識等,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加強在校大學生信息意識、能力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是一項跨世紀的戰略任務。
21世紀的大學生所面向的“未來”是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的未來,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必須適應信息化的社會環境,應熟悉和熟練運用各種現代信息資源的獲取方式,具有發掘、獲取各類所需信息的能力和有比以往更高的信息素質:①要有信息意識素質;②要有信息能力素質;③要有信息道德素質。具有高素質并會運用高科技手段處理信息的大學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誰占有了、培養了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誰就占有了、掌握了知識經濟競爭的主動權。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