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教育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進城務工的目的從改善生活向體驗生活轉變
傳統農民工外出就業主要是為了改善拮據的生活狀態,而新生代農民工進城的動機帶有明顯的年齡和時代特征。調查數據顯示,關于外出打工的目的,選擇“出來掙錢”的,2O世紀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選擇“剛畢業,出來鍛煉自己”、“學點技術”,“在家鄉沒意思,到外面開開眼界”的人高達71.4%。寧波高新區七鑫旗科技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周偉清的介紹說,公司需要大量的年輕人。但年輕一輩的農民工跟他們的父輩差別太大了。“他們的父輩出來打工,是為了生存,他們要存錢養活家庭,帶著一種責任。但是,現在的‘80后’、‘90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出來務工純粹是為了見世面。”(2011—02—1714:48,中國廣播網)
(二)新生代農民工平均年齡較低,絕大多數人未婚
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年齡都很低,大部分屬于離開校門就進入社會打工的,普遍缺少農業生產經驗和社會工作閱歷。據全國總工會研究室2009年的調查,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已婚者僅占20%左右。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中未婚者占絕大多數,也就是說這一群體在外出務工期間要經歷從戀愛、結婚、生育到子女上學等一系列人生過程,同時,也會遭遇因此而帶來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遠不如他們的父輩
上一代農民工大多還分布在臟、累、苦的行業,主要從事建筑、餐飲、銷售、美容、保安、家政等服務業。他們普遍珍惜工作機會,誠實肯干、任勞任怨。但是這些優良品質在新一代農民工身上很難看到了,寧波沁園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周文杰深有感觸的說:“這些‘8O后’、‘90后’,思想太活躍,干活隨自己的興趣喜好來,說不得、累不得,一不順心就走人。”(2011—02—1714:48,中國廣播網)由于這代人生活條件相對優越,多數又是獨生子女,經濟上沒有負擔,造成工作上怕苦怕累,隨意性大,責任心差。
二、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的思想問題
(一)忙于生計,政治冷漠
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雖然有所提高,但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并不關心。據調查,有20%長年不看電視或看不到電視,不看或看不到報紙的約60%,41%有上網經歷,但多為是消遣和娛樂,對國家政策漠不關心、了解很少,甚至存在無政府主義和無思想信仰的傾向,嚴重威脅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二)面對壓力,心理焦慮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和就業環境相對傳統農民工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城鄉二元社會體制沒有徹底打破之前,他們的工資收入依然很低、受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也遠遠滯后于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面臨著與傳統農民工類似的困難和壓力。一直以來買房難、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等問題讓他們缺少安全感和穩定感,心里充滿焦慮和擔憂,很難實現安居樂業。
(三)深受歧:況,充滿怨恨
受國家政策、世俗觀念的影響,新生代農民工依然是城市中的弱勢群體。面臨著在教育、就業、醫療等領域的利益差異和機會不均,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歧視,工作難找、收入太低、勞動強度大,生活環境差、缺少社會保障、學習娛樂條件差。在調查中,90%以上的農民工認為自己與城市人同工不同酬,不被社會認可,被城市人“另眼相看”。這種境遇容易使他們產生對社會的不滿和怨恨,甚至引發報復性的違法和犯罪事件。
(四)精神空虛,隱患叢生
新生代農民工正處在交友、戀愛、結婚的黃金期,但由于他們休息和娛樂的時間短、社會接觸面小、收入低、工作環境中男女比例失調,再加上企業人性化管理不足和社會人文關懷欠缺,婚戀困難和情感孤獨成為困擾他們的首要心理問題。精神空虛、情感孤獨容易導致不良的發泄方式,大部分人通過看電視、玩電腦、打麻將消磨時間,還有一些人到不健康的娛樂場所“消遣”,甚至有少數走上了偷盜、搶劫、強奸等違法犯罪的道路。
(五)思想簡單,感情脆弱
與其父輩們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生長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繁榮穩定的大好時期,生活條件更加優越,沒有感受過貧窮和困難,缺乏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成長過程相對簡單順利,沒有經歷過挫折和磨煉,普遍存在思想簡單、意志脆弱、感情沖動、挫折承受力差、經不起生活的考驗等問題。從2010年富士康“十二連跳”員工跳樓自殺的現象分析,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異常是導致惡性事件的誘因。
三、新生代農民工思想問題的形成原因
(一)理想和現實的沖突
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往往是很殘酷的。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渴望融人城市,不再像第一代農民工把掙票子、蓋房子、娶妻子、養孩子,作為進城打工的最終目標,學本事、長見識、改變人生命運、實現個人價值、提升社會地位,開始成為他們的新理想和新追求。但現實情況卻讓他們體會到強烈的挫敗感和被排斥感,低報酬、低福利、低保障,就業難、維權難、提升難等問題都沒有多大改變,依然享受不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福利待遇,很難真正地融人城市,很難有尊嚴有面子地生存。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容易讓他們產生悲觀、怨恨甚至是打擊報復的思想和心理。
(二)制度與觀念的影響
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社會體制,導致農民最基本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受到很大限制,現有的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教育和培訓制度等都沒有體現農民工的利益,不利于農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就業,新生代農民工仍然受到現有條件和制度的影響,境況沒有多大改變。另外,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城市居民對農民工存在或多或少的、有意無意的歧視,這些因制度和觀念帶來的機會不均、利益差異和地位懸殊,是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
(三)認識和措施的落后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農民工的思想教育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相關政策和措施不到位。黨和國家對農民工的關注更多是停留在經濟層面,對于在轉型過程中農民工產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沒有足夠重視。現階段對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多是停留在“哪疼醫哪”的較低層面,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形式化的宣傳說教和用工單位的規章制度,沒有很好地結合農民工的自身特點和實際問題進行全面教育。
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思想問題的對策
(一)著眼全局和未來,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
思想政治教育比較而言,新生代農民工的問題更加突出和嚴重,上一代農民工進城務工主要是為了掙錢,相關矛盾多是經濟問題;新一代農民工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更追求權利和機會的平等,以及精神需要的滿足,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和思想問題。“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它們是為經濟服務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統帥,是靈魂”。所以,黨和國家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思想。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環境
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實施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使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鄧小平認為,“制度是決定因素”,應該消除城鄉二元社會體制,構建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保證農民工獲得合理的勞動報酬。完善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維護他們在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的相關利益。建立有效機制鼓勵農民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保證他們的政治權利。改善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和就業環境,促進他們對社會的理解和認可,幫助他們解除思想困惑,解決心理問題。
(三)倡導人文關懷,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生活
馬克思主義認為:“真正的人=思維著的精神。”人首先需要物質生活,但現代社會的人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多數只身在外打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需要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所以,全社會要大力倡導人文關懷,用工單位要實行人性化管理,不能隨意責罵和懲罰,用愛心去感化人留住人。要重視企業文化,營造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工作氣氛;要給員工向上發展的機會,讓他們看到希望,引導員工積極樂觀地在城市生活和工作。
(四)構建思想教育新體系,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
明確教育目標,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質,端正其思想態度,幫助他們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心態,最終實現人與社會的全面與和諧發展;健全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政治思想、形勢政策、道德法制,尤其是心理健康等教育,幫助新生代農民了解黨的思想、國家政策和形勢,提高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積極應對社會變革中出現的各種心理沖擊;豐富教育方法,各級政府應該要求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在對新生代農民工傳授知識和培訓技能的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新聞媒介進行正面的宣傳和教育,用農民工中涌現出來的成功人物和先進事跡,激勵和引導新生代農民工積極地面對人生。以人為本,深入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注重感情交流和心理溝通,了解實際困難,解決實際問題。
(五)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維護新生代農民工的各項權益
貫徹和落實《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新生代農民工的各項權利;督促企業實行科學發展和人性化管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農民工職業病防治和職業健康保護,規范高危行業持證上崗制度;嚴格執行《刑法》修改通過的“惡意欠薪罪”,依法保障農民工的生產安4"-和經濟利益;開展救助和維權服務,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會、團委等組織,應建立農民工維權服務救助機構,為農民工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和法律訴訟服務等。新生代農民工已經占到我國農民工總數的60%,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有沒有正確的政治思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將關系到整個+-I-~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前途。“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首先要抓思想,從思想教育人手。這是、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治黨治軍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一條重要原則。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都已證明,一切工作的進步都應以思想進步為基礎,都應緊緊抓住思想教育這個中心環節”。所以,黨和國家政府要高度重視,全社會要大力關注,采取切實措施及時解決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尤其是思想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