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地教育培訓體系的完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5年9月14日至9月25日,我有幸獲得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管理研討班赴香港學習的機會。作為湖南省湘西州教育管理研討班的成員,我們除了對香港培訓制度、理念、方法、內容等方面進行研修學習外,還在培訓期間進行實地考察,并與培訓學員、香港教育教學人員、學校管理者及培訓機構的培訓教師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通過對內地和香港教育培訓制度的比較,可以看出,兩者在培訓模式、理念、內容、方法及考評制度執行上各有千秋,優劣各異。
一、香港教育培訓與內地教育培訓的比較
1.內地現行教育培訓的特點
第一,通過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知識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內地部分教師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多為民辦代課教師轉正,缺乏系統的師范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知識體系不全,教學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針對這一現狀,國家積極鼓勵教師通過脫產、函授、在線學習等方式提高知識學歷和專業素養。經過培訓,所有專任教師學歷均已達到相對應的教育教學所需的要求。
第二,通過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內地全面落實“國培、省培、州培、縣培”四級培訓計劃;創新“請進來、走出去”辦法,開展專題講座、交流互動、信息技術、選派教師外出研修培訓等各類培訓;創建“名師工作室”;實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工程;進行校長脫產管理培訓交流,有效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師教學技能的進一步提升。
第三,通過培訓不斷激發教師素質提升。近幾年,內地全面啟動教師專業成長行動規劃,積極鼓勵和指導教師自主規劃、自我發展,著力構建和完善“個體自覺與組織支持有效整合”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采取高級研修、網絡遠程培訓、校本研修等多種方式,全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實施“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云平臺建設工程”。加快教師發展中心創建,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功能,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深度融合,有效促進教師學習研修常態化。
第四,通過培訓不斷提升校長治校能力。內地在近幾年中對所有中小學校長分期分批進行任職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嚴格執行新任校長持證上崗制度,新任校長或擬任校長必須參加不少于300學時的任職資格培訓。同時,積極開展區域內、區域間校長網上協同研修,推動校際間、城鄉間校長網上結對幫扶,形成校長學習發展共同體,實現校長培訓常態化。鼓勵各地設立優秀校長網上工作室,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要建立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把完成培訓學分(學時)和培訓考核情況作為校長考核、任用、晉級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
2.香港現行教育培訓的特色
第一,突出培訓的實用性。相對于內地的教育培訓制度,香港根據現行教育體制架構和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將教育管理培訓的職能定位于“專職于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所需工作”等專業培訓,旨在提高教育教學人員與教育管理人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技能。比如,香港2005年開始實施的“藍天計劃”,是專門為任期滿一年的新任校長設計的領袖課程,該課程連續進行12個月,直至其任期的第二年結束。它將新任校長領導力發展置于個人和學校的真實情境之中,幫助他們與經驗豐富的學校領導者和教育實踐者建立起一個合作網絡,以四人為一組組建“迷你學習模塊”,由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校長擔任“指導者”,三位新任校長擔任參與者。這兩類校長都能投入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學習中,彼此進行交流和溝通,特別是新任校長能獲得前輩的真知灼見,建立起同仁間的支持網絡和電子數據庫,從而提升自己管理能力。
第二,突出培訓的針對性。香港教育培訓課程設置目的在于讓學員通過課程培訓,明白自身的優勢和有待改進之處,確立改善目標,使他們在專業和領導領域更能勝任。如:2000—2001年,香港教育署專門針對中小學校長設置了特定課程,包括:香港校長專業發展評估、入職課程、學校領袖發展課程、延伸課程,要求新上任校長兩年內完成。與此同時,很多校長通過不同模式參與了持續專業發展活動。此外,教育署還舉辦了專為校長而設的專題研討會和工作坊、經驗交流會及聯系網絡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升校長管理能力和專業發展水平。
第三,突出培訓的靈活性。香港教育工作者培訓不管任職前培訓或者任職后培訓,將學員置身于具體的現實環境中,使其親身感受其氛圍。培訓教材采用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中已經發生的或者能預見的問題和典型案例來進行編制,內容簡練,極少涉及高深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概念,在具體的培訓過程中也沒有高深的理論和概念,內容通俗易懂。學校管理、學校教育教學、師生矛盾處理、家校矛盾處理、學校突發應急事件處理等專業課程的培訓更是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員身臨其境。培訓教材更新速度快,一般兩三年就更新一次,根據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補充。培訓人員根據培訓教材授課,不需要臨場發揮,但是可以把自己的培訓經驗和感悟與學員進行分享。由以上可見,兩者在教育培訓制度設計上側重不同,各有所長。這和兩者教育發展的歷史密切相關。內地重理論知識的提升,而香港更青睞實踐,著力于專業技能的提升,這也是近幾年最為內地看重的教育培訓模式。
二、香港教育培訓對內地構建科學的培訓體系的啟示
其一,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內地教育培訓制度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建設,教育培訓的理論體系已逐步完善,但面對日益國際化的教育新走向,教育培訓僅僅依靠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授或者清單式的能力提升培訓很難應對日益復雜的工作局面。所以,教育培訓的實踐性能應大力加強,并做到靈活多樣。比如,學校校長的教育管理培訓,可以以實地考察、研討交流、影子培訓、掛職鍛煉、現場座談等方式進行。正如上文提到的香港“藍天計劃”,通過這一計劃的實施,校長建立起專業的人際網絡,來促進持久的專業學習。通過分享、傾聽和實際應用,為校長提供必要的情感和同行支持,從而實現經驗分享的雙方達到“雙贏”。由此看來,這種機制建設要比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重要得多。但是,實踐課程也存在目標的不確定性、籠統性、雷同化和簡單化等特征,僅以實踐作為培訓目標的唯一,也會顧此失彼。因此,應完成由理論到實踐的轉變,最終指導實踐,達到實踐和理論的和諧結合。
其二,重視文化和環境的作用。社會環境和傳統文化會影響專業學習中各種理念的適用性。香港地域面積狹小,較早地接受西方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和環境類似,但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內地疆域廣大,人口素質迥異,每個學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純粹的“拿來主義”是不符合中國教育現實情況,而是要將外地經驗和本地實際結合起來,要將外地的經驗和自己的創新結合起來,不能讓培訓工作成為簡單的“復制粘貼”,否則會影響到各種經驗的實踐性。可見,任何一種教育理念都不是可以拿來就用的最佳模式,而是要通過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學習,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其三,重視短期培訓和長期發展的結合。培訓是短期的,拿一個結業證書不是難事。但專業發展確是終身的,其必須是一個長期不斷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教育培訓必須具有跟進措施,使學員鞏固下來并掌握自我發展技能。培訓制度設計應按照“才能為本,專業主導,終身學習”的理念來進行課程設置。要求參加培訓的學員掌握日常工作中所需專業領域內的才能。同時,強調“專業才能”和“職業操守”同樣重要。將教師的“職業操守”培訓設置在各類培訓課程中。在此過程中,要求全體從事教育的人員終身學習,為教師提供到外地甚至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促進終身學習。
作者:李玲 單位:湖南省瀘溪縣白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