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留守兒童人身權利現狀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調查設計
1.1調查設計思路
以發放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范圍是巴州區內接收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八所學校,對象是學校內的留守兒童以及教師。問卷分為學生卷和教師卷。
1.2調查開展情況
發放學生卷160份,教師卷80份,共240份;回收共234份,其中,有效的學生卷130份,有效教師卷72份,總的有效率為86.3%,整體而言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理想。整理教師卷得出接受本次調查的學校中,民辦學校1所,且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其余均為公立小學;其次,被調查者工作崗位大多是學校擔任主課的教師;最后,從工齡的分布來看,10年以下的教師24人,占33.3%;11~20年的教師32人,占44.4%;21~30年和31年以上的教師均有8人,均占11.1%。學生卷的數據得出參與調查的留守兒童年齡大致分為:8~10歲17人,11~12歲60人,13~14歲53人。跟祖輩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占81%;由家中親戚代為照顧的占11.5%。
2據調查分析數據評估留守兒童人身權利保護狀況
2.1留守兒童人身權利保護的執行主體
此次調查中,跟祖輩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占81%,由家中其他親戚照顧的占有11.5%。由此看來,家中的直系親屬成為主要的臨時監護人,大部分屬于隔代撫養。
2.2留守兒童人身權利保護的內容
(1)生命健康權。
留守兒童的人身權利最主要表現為生命健康權,它由生命權和健康權組成。調查中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為:監護主體的改變,危險系數提升。調查發現,跟祖輩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兒童占有81%,祖輩一般年事已高,時間和精力有限,無法有效保障留守兒童的安全。
(2)人格尊嚴。
人格尊嚴權是指權利主體所享有的心理和精神方面應有的社會尊重。它作為人身權的一部分得到了法律的肯定,保障權利主體免受社會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傷害。調查顯示當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發生矛盾時,仍有教師會采用侮辱性詞匯嘲諷以及選擇公布成績或評議結果以致達到羞辱。
(3)人生自由權。
人身自由權是指行為主體自主決定并支配自身行動的權利。數據顯示大部分留守兒童被限制自由。如果一個主體無法擁有人身自由,談不上支配行動,更談不上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2.3留守兒童人身權利保護的方式
臨時監護主體對留守兒童的保護更多采取是“管教”方式,只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出事。大多數學校對其保護僅限于孩子不在學校出事,并無實質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社會保護的方式主要依靠法律政策和資金投入,目前只在《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中規定了未成年人的保護。
3思考與結論
3.1留守兒童人身權利受侵害的因果關系分析
(1)監護主體的改變導致家庭安全教育和監管不到位。
大多留守兒童只能與祖輩生活在一起,一般都因祖輩年齡較高,精力不足缺乏足夠的安全教育和監管,甚至無人監管,有失監管責任。
(2)社會保障與學校安全、法制教育、人性關愛缺位。
社會保障缺位主要體現為基層民政部門、農村村委會等基層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監督保障工作不力,尤其缺乏應對留守兒童在校外發生傷害時的處理機制??v然學校設立了防止留守兒童人身權利被侵犯的基本預防性措施,當其人身權利被侵犯后,缺乏系統的補救性措施,且在學校教育中仍有不良因素的參雜。教師缺乏關愛以及暴力教育、人格侮辱等問題仍然存在。
(3)司法保護的空白。
我國目前沒有具體的法律對留守兒童的保護作出了具體規定,最明顯的缺失在于與司法保護的現實脫節,一旦未成年人特定的權利被侵害,缺少具體操作程序來維護其權利。
3.2加強留守兒童人身權利保護的建議
(1)突出家庭安全管理。
父母與留守兒童建立常態的溝通渠道,父母要經常性與子女以及所在學校教師進行溝通和聯系,關心子女身心健康發展和學業發展情況,多了解子女的思想動態,教育子女應注意安全,增強其安全防范意識。
(2)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突出人性關愛。
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共同掌握留守兒童動向:可雙向匯報孩子學習生活情況,掌握其行蹤,這是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檔案,保證有人管有人問。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豐富文化生活,投入人性關愛。
(3)社會互動機制。
社會組織尤其是媒體界應加強宣傳留守兒童人身權利保護工作,以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政府部門應鼓勵創建并支持非政府的社會組織,與之協作,加大對留守兒童的社會幫助,同時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務工家長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發揮好父母職能。
(4)司法保護機制。
國家應通過立法形式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國家監護制度以及法律責任,即在基層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中設立專門的監督監護機構,對父母以及臨時監護主體予以監督,確保其盡責地履行監護義務。要嚴格執行《刑法》、《民法》及相關法律,對侵害留守兒童合法權利的犯罪行為及教唆留守兒童違法犯罪行為的主體要加大打擊力度;對于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的案件,可參考國外的案件審理經驗與方案。加強公安司法部門與家庭學校的聯系與合作。
作者:彭睿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