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初中隨機派位新生入學教育的思考及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對學生的培養教育,在不同階段、不同背景下要做相應的調整和變化。隨著義務教育均衡化的全面推進,我校“小升初”首次采取全部免試就近入學。學生在學習、人際關系、身心等方面對所處環境所帶來的變化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很快適應,同班級學生成績差距較大、行為規范各不相同。為做好對不同層次的七年級新生的入學教育,我們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從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培養學生紳士淑女的舉止
有一位母親從孩子懂事起就告訴他:“你要堅強,堅強得足以認識自己的弱點;你要勇敢,勇敢得足以面對恐懼;你要堂堂正正,在遇到挫折時能夠昂首而不卑躬屈膝;你要能面對掌聲,在勝利時能夠謙遜而不趾高氣揚。”她告訴孩子:“真正的偉人直率真誠,真正的賢人虛懷若谷,真正的強者溫文爾雅。”她就是林肯的母親,她用勇氣和堅強鑄造孩子的心靈。能自律方可有作為。所謂自律,就是嚴于律己,自己約束自己。要自律,首先要確定一個奮斗目標,然后要有堅定的毅力和信念,以持之以恒的行動扎扎實實地去實現。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無不具備這種能力。明朝大臣徐溥在求學時期,為了不斷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每當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就在一個瓶子里放一粒黃豆,每當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就在另一個瓶子里放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頗多,黃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過了一段時間,黑豆黃豆各占一半,他再接再厲,律己更嚴。久而久之,瓶中黃豆日增,黑豆的增長則屈指可數。徐溥就是憑著這樣持久的自我約束,不斷完善自我,終于成為一代名臣。美國科學家弗蘭克林從1733年起,開始進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他羅列了誠實、節制、果斷、勤奮、公正、寧靜等十三項美德,決心每天嚴格遵守一項,十三周完成一個“療程”,一年四個療程。每天他都要檢查得失,凡違反了就要記上黑點。最終弗蘭克林成為一名德才兼備的科學家。徐溥和弗蘭克林正是由于嚴格自律,才成為有所作為的人。曾有一位家長這樣介紹她的教子經驗。她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一家3口都喜歡吃橘子,這位母親每次買橘子都按3的倍數買。每次晚飯后都讓兒子拿來3個橘子,全家分享。而且,每個月給爺爺奶奶匯款,母親都帶著兒子去填單子辦手續。習慣養成是有規律的。按照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一種行為持續21天就能成為初步習慣,如果能堅持90天,就能養成穩定習慣。教育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嚴格自律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教師來說任重道遠。班級是學生發展的根據地,教室是學生朝夕相處的場所。針對學生來自于不同學校,具有不同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對新班級缺乏認同、缺乏歸屬感的實際情況,我們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從開學初,我們即開展系列活動——早自習特色晨讀、教室布置、好習慣的養成等,形成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集體榮譽感。在特色晨讀活動中,每天七點半,樓道里就會響起朗朗讀書聲。在教室布置上,各班都獨具匠心、別具特色,校風、校訓、學風都寫在年級、班級板報中,突出展示出實驗中學的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制訂班規,競賽評比和自主管理園地。把外觀的視覺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讓班級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精神發育的家園。在好習慣的養成活動中,為加強學生自律,我們要求學生一入校就注重規范自身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從杜絕遲到到早午自習的有序進行,從課間操眼操質量到教室環境衛生,從學生的發型服飾著裝到文明禮讓的言談舉止,從自行車擺放到圖書館、食堂的行為禮儀等,我們都嚴格要求,倡導文明優雅的行為方式。
二、從科學學習方法入手,激勵學生相信奮斗的力量
對每個學生個人而言,未來的目標可能千差萬別,但就目前來說有一個目標是相同的,這就是首先要做一名合格中學生。學習是每個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就要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態度和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和小學相比,中學階段相對復雜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學習方法必須加以改進,否則就會影響學習效果,學業成績也只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學習一般強調五個環節:自覺學習、主動聽講、及時筆記、按時復習和認真完成作業。要培養學生具備專心讀書聽講、積極勤學好問、獨立鉆研問題和自我驗收等良好學習方法,這是學生得到更好發展、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天才始于動機”,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和整個學習過程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應幫助學生將學習和社會需要、個人需要聯系起來,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只有當他們知道學習的具體意義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我們指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為孩子準備一個記事本,每天讓孩子自己檢查并核對該完成的作業及應提前準備的相關事宜,家長及時督促。學生掌握了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后,我們激勵學生要持之以恒,勇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經歷了三次高考才考上北大。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成績排名倒數。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北大畢業以后用兩年時間把朗文字典幾萬個詞條背誦下來了,因此事業上也就有了一個突破口。現在全國大學生每年有數百萬人在買他的各種各樣的詞匯書背誦和學習。這就是他努力和學習的結果。俞敏洪在今年“青年自強•圓夢中國”活動啟動儀式的現場發言中講到:“從一輩子的角度來看,我們每一天的努力,每一天的堅韌,每一天的不放棄,最后就構成了我們生命中最精彩的畫面。”所以,我們告訴學生,奮斗決定了人的命運的走向,要相信奮斗的力量,鼓勵學生勤奮好學。
三、從和諧人際關系入手,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
對學生而言,人際關系主要來自同學和教師。我們教育學生用友善的微笑面對同學,做到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和同學講話,主動幫助別人,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同學或揭同學的短,當同學有缺點時,可以委婉地提醒他,并適當地寬容他。我們還應告訴學生要以一顆寬容的心面對同學,一旦和同學產生矛盾,要在諒解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和同學主動溝通,用積極正確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以愛己之心愛人,以責人之心責己。在中學生活中,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有時候會直接影響他的學習狀況,學生該如何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我們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不同教師的不同授課特點與優勢,努力去適應教師的授課方式。“一人難稱百人心”,如果一旦發現自己對某位教師的教育或教學有不適應的感覺,要及時與教師溝通,加深對教師的了解。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看問題容易片面和表面化,考慮問題容易絕對化,對人對事容易有偏激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才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面對多層次的生源結構,教師要在新常態下創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煉就一雙慧眼,用愛心與責任、智慧與品德,讓每個學生如美玉般熠熠閃光。
作者:陶茹 單位:天津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