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職業教育的入門教育,是使技校新生適應新階段、新環境、新學習、新生活的有效途徑,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技校德育的基礎性工作。本文分析提出,應當結合新時代要求和學生實際做好頂層設計、豐富入學教育的內容,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創新入學教育的形式,加強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以適應新時代對技工學校學生的新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
技工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包括技工學校在內的職業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成為新時代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縱觀技工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我們發現,新生入學教育在技校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
一、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背景
1.新生入學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職業教育的入門教育技工教育作為一種不同于基礎教育和學歷教育的教育類型和教育模式,對新入學的初高中畢業生來講是一種全新的教育體驗。因此,技工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職業教育的入門教育,是技校新生適應新階段、新環境、新學習、新生活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式。2.新生入學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環節技校新生大多是來自廣大農村或城鎮貧困家庭的青少年,他們心智不夠成熟但又十分渴求對自己和社會有更進一步認知;他們生活上較獨立,思想上較保守,但思想心理和觀念想法又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信息、觀點的沖擊和影響。通過入學教育給他們最強“聲音”、最新“信息”、最堅定“信念”,可以引導他們了解學校、認識專業、認同職業教育,正確定位自己,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技校生活,從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盡快完成從中學生向技校生的角色轉變,形成強烈的職業教育認同感、技能型人才成長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學好技能、追求夢想、報效祖國的自信心和內動力,為在校學習和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思想和心理基礎。因此,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技校德育的基礎性工作。
二、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技工學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
從考察學習和理論研究來看,目前江西省各技工學校對新生入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有的學校措施得當、效果不錯。但是,總體上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規范化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學校甚少,普遍存在“重招生、輕育人”“重軍訓、輕關懷”等問題,缺少系統化的頂層設計、規范化的操作運行和常態化的運作機制。我們認為,新時代加強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不僅要從內容上進行調整、方式上作出改進,還應當更加重視頂層設計、加強過程引導、注重結果輸出,以不斷適應新時代技工學校新生在入學教育上需求。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做好頂層設計,督促落實,注重輸出
從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實際來看,技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不只是學生工作處或招生就業處一兩個部門的工作任務,是涉及教務、系部、黨團、辦公室、后勤等多個部門協同工作、相互配合完成的一項系統性工程。為了規范有序有效地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應當結合學校實際進行系統性策劃,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分工,規范步驟,為規范化、程序化運作做好充分準備。比如,在迎新工作啟動前,學校可以設立新生軍訓及入學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面可設軍訓辦公室、政工組、軍事組、后勤組、安全保障組、醫療組、入學教育宣傳組等,進行分工協作。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應當既堅持原則性要有靈活性,鼓勵教官、班主任或輔導員根據軍訓、活動、講座等實際情況恰當地、創造性地開展具體工作,進而形成開放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體系。同時,還應當通過軍訓會操、軍歌比賽、主題班會、講座等輸出活動來檢查入學教育工作的實施情況。同時,還可以通過比賽、講座、活動等的現場氣氛和提問反饋等信息,以及入學教育階段性工作結束時的新生調查問卷或新生訪談、座談等方式了解新生入學教育的收獲情況。
2.結合新時代要求和學生實際,不斷豐富入學教育的內容
曾對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職業教育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因此,應通過舉辦“職業教育”講座,引導新生樹立成功成才的信心,引導他們認識到職業教育對國家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意義、看到新時代技工學校青年的歷史使命、堅定新時代技能型人才大有作為的信念和追求夢想的決心。同時,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要求,在開展國防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同時,還應當加強愛國愛鄉愛校教育、校園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反教育等,引導新生們認識到只有真正成長成才,才能為國家、為家鄉、為學校、為家庭做出更大的貢獻,進而拓寬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另外,根據以往新生入學教育經驗來看,新生集體意識和紀律意識在軍訓過程中會得到增強。在新時代新生入學教育中,我們不僅要繼續發揚這一優良做法,還應當增強以下內容的宣傳、教育和培養。結合職業教育、技校特點、學校日常管理、社團、常規活動等開展系列適應性教育,如開展認識職業教育的講座、校情校史宣傳、黨團教育活動及作息制度、校規校紀與班規班紀、運動會等專題班會的學習和宣講。結合技校學習特點與要求,開展專業介紹、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及考試要求等主題班會的宣講。結合技校生未來發展與努力方向的教育和引導,如鑒定考試、畢業升學(三校生參加高考或自主招生、中升高、中升技)、國家開放大學、成人高考、英語考級、征兵入伍等。結合國家政策的宣講和鼓勵,如學籍管理規定、免學費的申請、助學金與獎學金的申報及個人保險與報銷、體檢等。
3.運用新技術新媒體不斷創新入學教育的形式
結合學校實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傳媒工具,采取“集中教育與分班教育相結合,主題教育與專業教育相配合,前期入學教育與后期思想教育相結合,講座與活動互為補充”的方式,利用軍訓、講座、主題班會、比賽活動、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絡、微信平臺等途徑和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入學教育。(1)根據入學教育內容的特點和要求,可安排集中教育或分班教育。如,既是學校統一要求又便于集中安排的,則由學校(學工處)層面集中開展;只需學校層面做原則性要求的,則各班可靈活安排學習或宣講。(2)根據入學教育階段的任務,前期入學教育當以軍訓為主線,同時利用晚間開展講座、主題教育、軍歌比賽、觀看電影等活動,以豐富軍訓期間新生活動,同時增強入學教育效果。后期思想教育則主要是由學工處統一安排主題班會、講座、活動,在公共教育課程中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心理健康、禮儀等德育課程等形式來深入推進,以進一步鞏固前期入學教育的成果,連續開展學校德育工作。(3)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在新生入學后的一個月內,我們可利用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站、學校公眾號等傳媒系統,全方位、反復地向新生介紹新校園、新教育、新生活,引導新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4)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我們可多角度、及時地報道和推送軍訓、比賽、活動等新聞信息,引導新生發現自己在新環境中的角色和地位,增強主人翁角色意識,以盡快融入到新的校園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蘇宏偉,張揚群.中職生入學教育指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2]周君.攜青春遠航入學教育讀本[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3]楊永明.職業學校學生成長教育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易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