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人們對精神的追求日益提高,憧憬美好事物,渴望發現美、享受美,向著更好的生活前進。漢語言文學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蘊含豐富的審美元素,在提高人們人文修養、培育人們審美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有益于本專業核心內涵的凸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在闡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價值內涵的基礎上剖析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現狀,探索漢語言文化專業開展審美教育的具體實施路徑。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審美教育;現狀;策略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語言、文化、藝術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精華部分。在高校中開設漢語言文化專業,教授學生漢語言文化專業相關知識、思想,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將審美教育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增強他們對美的感知力。使學生在注重自身“美”的修養的同時,為社會“美”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下面主要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對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闡述。
一、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現狀
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我國高校漢語言課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時間較長,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教育建設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其他專業一樣都將關注的目光放在對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上,忽視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就審美教育在當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實施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情況:首先,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專業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一些教師由于對自身教學實際作用的認識存在誤差,錯誤地認為自身才是教學主體,采取“一堂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漢語文學知識,導致學生被動學習,長此以往,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情況不具備審美教育的實施條件,審美教育活動的開展無從談起。其次,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部分師生為追求高成績而開展學習活動,從最初參與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動機上就存在問題。無論我們如何強調審美教育,學生還是會因為學習基礎知識而放棄審美教育。這種情況導致機械性背誦知識現象出現,學生為了記憶而背誦,對于其中的含義知之甚少。審美教育很難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影響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價值認知和理解。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策略
1.豐富內容,培養興趣
漢語言文學中蘊含豐富的審美元素,在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中,老師要充分準備,各方面相結合,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領學生切身感受文字中流露出的情感,培養審美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認知和理解方面達到高度統一。例如,李白的《行路難》中的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iL風、云帆、滄海,描繪出李白的美好愿景,他相信盡管前方困難重重,但有一天終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對這首詩進行解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下充分準備李白當時所處時代背景、身世概況以及李白自身的性格特點等資料,結合這首詩的內涵,以小故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通過有感情的講解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與此同時,詩文故事的敘述過程其實就是審美情境的創設過程,把抽象的滄海、云帆等通過具體事物展現出來,能夠促進學生理解,使他們從中感受到李白的人格美、詩中的景色美。
2.創新方法,鍛煉思維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開展審美教育中,要達到事半功半的效果,首先要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式進行創新。漢語言文學專業老師要綜合分析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生自身優缺點進行教育創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可以在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選取、實施教學方式。例如,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存在功利性等情況,我們可以將網絡漢語言文學資源補充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微課程、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方式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考評機制的基礎上,增強對學生審美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漢語言文學寫作比賽、演講等形式鍛煉學生的文學審美內涵。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我們應結合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創新教育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唐代興.突破實踐困境重構師資培養目標視野——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教學改革的當代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
[2]鄭健兒,范世清.關于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現狀分析——基于浙江萬里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社會適應性調研[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
作者:顧思揚 單位;黔西南州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