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元化視覺藝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今天的攝影藝術
今天是一個圖像的時代,照片已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令人難以想象的是,攝影在其誕生的19世紀末還曾是繪畫的審美附屬物。攝影的發展突飛猛進,20世紀初,伴隨著對新世界各個角落的探索,攝影成為記錄真實、發掘真相的有力工具。如今,數字時代已將攝影泛化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各種場合的圖片似乎是我們視覺的無限延展。伴隨影像文化的滋生蔓延,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也愈加深刻。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中寫道:攝影是最簡單的藝術,同時,也是最難的藝術。由此可見,一方面是影像文化導致的圖像過剩,另一方面是關于攝影藝術社會學層面的深刻剖析。其實,攝影自發明以來一直是人們尋求自我表達、探索未知世界的媒介,其自覺性的觀念表現一直伴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不可否認,藝術家采用了影像媒介后,大大地豐富了攝影的獨立意識,拓展了固有的攝影概念。
二、繪畫還有多少可能性
繪畫,一直以來占據著人們心目中關于美術的概念的主體。曾經有著攝影般記錄功能的繪畫發展到今天已無法用簡單的定義加以概括。經過漫長的古典主義時期及富有個性的現代主義發展階段,過去繪畫藝術所追求的文學性、敘事性以及以畫面的空間、透視、明暗、解剖為基礎的再現美學一度被現代主義摒棄。在經歷了一段無所適從的時期后,隨著藝術界多元格局的逐步成型,繪畫開始復蘇。事實上,新繪畫藝術在經過現代主義的洗禮后變得更加獨立,同時也更加開放。繪畫從紛繁的多元格局中煥發新生,在傳統中認識自我,確立繪畫的本質,使繪畫獨立而強大;而順應當今世界的多元表達方式,加入新的媒介,使繪畫開放而自由。
三、創作動機
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學習與摸索后,筆者嘗試了各種媒介的表現方式。面對當代如此豐富多彩的藝術環境,表達什么與怎樣表達成為一個突出而本質的問題。早在2004年,筆者就開始嘗試利用數字技術進行觀念影像的創作,產生了一批作品。2004年底的“蘇澄觀念攝影展”是一個試探性的匯報,而2005年相關作品在《上海攝影》及《中國攝影》上的發表應該算是得到積極的肯定了。不過,攝影終究是攝影,對于一個和畫筆度過許多時光的人來說,遺憾和改變就在所難免了。
四、為觀念找尋載體
在經歷了自身觀念的一次次更新后,筆者開始重新認識繪畫的價值,畫筆在表達抽象情感上有著無比的自由,涂鴉與書寫的表達欲望根植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然而,筆者拿起畫筆時發現,單純的描繪不能滿足自身的要求,基于視覺的表達似乎離不開影像。于是,筆者很自然地想到將描繪和影像相結合,當然,這樣的嘗試不少人做過,但他們的方式及成品都不是筆者所期待的。經過多次的嘗試,筆者終于找到一種方式——基于絲網印刷的架上繪畫。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和嘗試,筆者基本掌握了絲網印刷工藝的主要環節,并根據自身創作的需要對工藝做了相應的調整,其中包括:第一,電子文件的制作,為獲得好的印刷效果,影像文件的灰度曲線必須作仔細的設置。第二,制版膠片的輸出,配合絲網的選擇及印制方式的確定,將目數定在合適的范圍內。第三,將刮板印制改為噴印。第四,使用亞麻畫布做底材,結合丙烯顏料,既能印又好畫。第五,同時使用鉛筆、礦物顏料、水彩進行手繪,效果豐富。當然,這些方法不是固定的模式,觀念是主導,原理要吃透,手法要靈活。任何創作都是一個過程,作品是其間散落的果實。基于過去創作的嘗試,不斷會有新的理念出現,而方法也會隨之改變。
作者:蘇澄單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