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文科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特色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的關系
1.1學科建設是依托
一般來說,研究型大學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型大學是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但這并不意味著研究型大學可以忽視專業建設,教學型大學可以忽視學科建設。比如,湖南省現有二本高校25所,“十二五”期間遴選重點建設學科90個。為什么不稱“重點學科”,而稱“重點建設學科”?為什么是這樣安排或布局?答案很簡單,這是根據二本高校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其專業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并不是多數專業都具有申報重點建設學科的條件,不能全面鋪開,只能選擇那些基礎好潛力大的專業來進行學科建設。學科建設可以為專業建設提供“三高”,即高水平的師資、高水平的教學和高水平的成果。“學科建設通過學科團隊建設與科學研究工作,優化了學科隊伍的構成,提高了教師的學識水平。同時也促進了一批教學名師的成長,提高了課程教師的教學水平,帶動了專業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以學科建設為依托的專業,應該是高校的優勢專業。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歷史悠久,基礎好,“十一五”期間被遴選為省重點建設學科,經過5年建設后,被評為省“十一五”“優秀重點建設學科”,“十二五”又列入省重點建設學科,繼續加強建設,這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搞出特色提供了保障。
1.2專業建設是基礎
專業建設是基礎,這里主要搞好3個環節:一是招生工作,要保證招收一定數量和規模的學生;二是教學工作,要保證有基本的教學條件;三是就業工作,要使學生能實現基本就業。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二者實現互動,就會實現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如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與學科于2005年5月被評為校級重點專業,2006年5月被評為省級重點專業,2006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2010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被評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12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被評為湖南省“十一五”“優秀重點建設學科”,“十二五”又被評為重點建設學科繼續加強建設。這個“新的目標”為今后申辦碩士研究生學位建設點打下了基礎,也為加強校地合作、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打下了基礎。專門設立“思想政治教育與社區創新管理”方向,突出地方特色,把優勢學科轉變為特色學科,使特色學科得依托作用更為明顯。由此可見,學科建設是依托,專業建設是基礎,二者實現互動,就會出現良性循環,優勢或特色的學科建設,為專業建設增添光彩。
2特色專業建設與基地建設的關系
2.1特色專業建設需要基地建設做支撐
基地建設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科學研究基地;二是實訓實踐基地。以前,很多高校沒有意識到基地建設的重要性,沒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基地。現在很多高校轉變觀念,加強基地建設特別是實訓實踐基地建設。我校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以下稱“思政專業”)建立10個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還建立了2個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即“曾國藩研究基地”和“區域文化研究基地”。這2個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所以能夠獲得批準,除符合社會科學基地建設的一般條件外,還因為學校坐落在湘中新城婁底,該市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教育資源,區位優勢明顯,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2.2基地建設為專業建設提供教學條件
實訓實踐基地為專業建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訓實踐的場所,如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而科學研究基地則可以為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提供幫助,為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推動教學改革創造條件。如曾國藩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曾國藩教育思想、軍事思想和文化思想等,他的教育思想非常豐富,尤其是其做官為人、家教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學校將這些理論研究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對學生加強“誠信教育”、“勵志教育”,學生感受很深,非常滿意,也使得教學改革富有特色。
3特色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的關系
3.1特色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特色課程建設
前面提到專業建設的三個環節,中心環節就是教學工作,教學工作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工程。而教學工作與課程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的實施需要借助于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課程體系。“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和落腳點,是專業建設的內容及任務的實質”。“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一般來說,課程體系分為幾個模塊,如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必修課等等。目前,全國高校在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的課程建設方面,都是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來安排的,這幾乎成了“規定動作”,而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必修課等改革的力度較大,幾乎成了“自選動作”。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應有之義,是否有特色,往往取決于選修課教學改革力度的大小。
3.2特色課程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主要體現
專業建設的內容非常豐富,它的表現有多種形式,可以說,課程建設是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因為專業建設有沒有特色就要考察人才培養方案有沒有特色,而人才培養方案有沒有特色,就要考察課程建設有沒有特色。所以,很多高校在努力做此文章,挖掘本地歷史文化資源,開設相關選修課,突出地方特色。有很多高校就開設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延安大學開設“黨中央在延安三十年”、井岡山大學開設“紅色文化與井岡山精神”,衡陽師范學院開設“船山文化”,湖南科技學院開設“舜文化”等。我校則開設“梅山文化”系列課程,更主要是開設《近現代湘中歷史人物思想講座》,既在思政專業開設專業選修課,又面向全校開設公共選修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特色專業建設與教材建設的關系
4.1特色專業建設必須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也是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搞好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乃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條件。教材建設是學校三大基本建設之一,在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教學質量的系統工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課程建設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里指的教材建設主要是使用什么樣的教材與怎樣選用教材?高校教材建設“應從我國地域廣闊,學校、教師、學生的情況不同的實際出發來考慮,更適合于國情,更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教材建設實現多元化、穩定與變化相統一”。目前,我國高校的教材主要有三類,一是國家規定的權威教材,如“國家統編教材”、“十一五規劃教材”和“十二五規劃教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上就是這類教材。二是兄弟高校專家學者編寫的教材,有的還是聯合幾所高校合編寫的。三是本校專家學者編寫的教材。前兩類教材往往具有一般性的特征,這類教材還具有通用的情況,各高校均可使用。后一類教材往往具有特殊性,是根據校內專家學者的研究方向或本地歷史文化教育資源編寫的教材,這類教材特別適用地方(指本地)高等學校。近幾年來,我校思政專業既注重前兩類教材的使用,確保占90%以上的比例,又既注重后一類教材的使用,并制定了激勵機制,在項目評審和教材出版都予以鼓勵。
4.2特色教材是特色專業建設的主要載體
教材是一種特殊的知識載體,是積累系統科學知識的工具,是聯系教師和學生學習的紐帶。教材建設有利于專業建設指導思想的明確。高校專業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加強本科生教育,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質量。而教材建設質量和水平的高低,則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質量,所以,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教材,是實現專業建設的根本。特色教材是特色專業主要標志,我校思政專業把特色課程建設和特色教材建設作為特色專業建設的突破口,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出版了系列特色教材,其中代表性的有:《近現代湘中歷史人物思想論壇》、《曾國藩德育思想研究》、《蔡和森思想講座》等。這些教材的出版和使用,獲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使特色教材建設和專業建設均上了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