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體校教育近況措施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馬忠穎單位: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類型單一。寧夏高職院校中有75%的學校在一年級開設基礎體育課;二年級開設體育選項課,課程類型單一,如籃球、足球、排球、田徑、武術、健身操等課程,在這其中有6所學校沒有進行分層教學,這很難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另外,理論教學課每年只占總課時的6.3%—12.5%,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學生接受的理論知識面窄;62.5%的學校三年級不開設體育課。因此,教學中沒能有效地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主體作用沒能充分發揮,沒能很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健康的體育學習氛圍。同時,50%的學校運動隊的訓練及特殊群體學生的體育教學沒能納入體育課程之中。
(2)體育課程職業特征不明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具有鮮明的職業特性。作為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能力的體育課,應從學生的職業特性入手,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課程設置,使體育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整合、相互滲透。但調查結果顯示,寧夏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這個特性沒能很好地體現,這也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職業特性的欠缺。
(3)教學內容不規范。在調查中發現,有62.5%的學校不能很好的執行體育教學大綱,有37.5%的學校體育教材由任課教師自己確定。教學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等陳舊的教學方法而不注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教學中只注重“教法”而忽視了“學法”“、練法”的傳輸。教學內容“大而雜,無規律,教師也很少開展創新性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另外,由于學生群體的差異性,教學中常出現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現象,導致了體育課質量下降,從而出現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不良現象。
(4)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據調查,寧夏高職院校學生課余鍛煉積極性不高,每周能堅持鍛煉5小時以上的學生中,男生有28.5%,女生有12.3%。而只有30.9%的男生和11.8%的女生非常喜歡體育課;有50.2%的男生和19.6%的女生對體育課的態度一般;18.9%的男生和68.6%的女生選擇了不喜歡和很不喜歡;近36%的學生對體育課認為一般或不滿意。這些數據足以說明目前寧夏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急需改革,特別是有94.8%的學生認為在教學內容上要合理安排,其次是器材與教學場地需求。
影響寧夏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主要因素
1體育師資隊伍薄弱
在學歷結構上,高職院校中有94%的體育教師以本科和大專為主,只有6%的碩士研究生教師,沒有博士研究生教師;在職稱結構上,教師隊伍以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居多,高中級職稱的教師所占比例達到73.3%,由于高級職稱教師年齡偏大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老教師出現“倚老賣老”的現象,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不能很好的發揮。另外,在職稱評定上,有相當一部教師的職稱論文東拼西湊,經調查,全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中,只有12%的教師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這樣的師資隊伍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與創新。
2管理力度不夠
調查中發現,各高職院校設有體育教學部(教研室),但在對體育教師的日常管理和課堂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的評價與監控等方面管理力度不強,缺乏對體育教學管理、體育教學目標、課程評價標準等深層次的研究。有3所院校在體育教師工作量的核算上采用了打折的做法,嚴重導致了大多數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調查顯示,有87.5%的學校有體育管理制度,但按制度執行的只有25%,另外,60%的學校沒有具體制訂專門的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計劃,也未能安排專人負責管理此項活動,導致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放任自流。
3體育設施不全、經費短缺。
調查表明:寧夏八所高職院校都沒有綜合性體育館,嚴重限制了學生體育活動的空間,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體育經費不足是我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面臨的困境。調查表明:由于經費嚴重不足,體育教學、體育訓練、體育比賽、科研、管理等工作都不能順利的開展。有幾所高職院校每年全區大學生運動會及球類比賽都不能如期參加,甚至校內的體育活動與體育比賽都很少舉辦,教師的學習、培訓也很少,科研經費也很少。因此,目前擺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面前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基礎沒施落后和經費嚴重不足。
寧夏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對策
(1)轉變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是—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只有觀念的創新才有教學改革的深入。第一,學院(校)領導要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加大體育財政預算,保證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等的正常使用與投入。第二要切實關心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體育教師工作環境特殊,因而必須保證其福利待遇,評優選先、職稱評聘、培訓學習等都應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第三,體育教學改革,要嚴格執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特別要開拓思維、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真正實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
(2)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和業務能力。一要加強教師的學習、培訓工作,組織教師經常參加校內外報告會、學術交流等活動,不定期聘請專家教授進行授課、講學。這樣既培養了教師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現代教育理念,又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推動了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二要完善用人機制,教師要主動適應現代化教育任務的要求,努力實現從技能型向智能型轉變,競技型向大眾型轉變,全方面提高教師業務能力,為體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3)調整課程設置,強化職業性教學內容。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建立“個性化”、“職業化”的教學模式,是推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針對計算機、財務、文秘等辦公型專業,由于長期低頭含胸,精神高度緊張,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健身操、韻律操、體育舞蹈等鍛煉項目;直立型專業,如采礦、紡織、機電、烹調等專業,由于長時間站立、易出現下肢淤血、血流不暢、靜脈曲張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發癥狀,在教學中要加強健身走、慢跑、游泳等鍛煉項目;運動型專業,如地質、農林、營銷、物探、測量等專業,由于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艱苦復雜,易出現過度疲勞、肺部以及心血管疾,在教學中要加強爬山、打球、游泳、長跑等力量素質和耐力方面的鍛煉項目。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樹立職業性體育意識,提高學生體育鍛煉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和心理素質能力,這也體現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色。
(4)加大體育教學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根據《綱要》的規定,加大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力度。一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主要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練”的單邊教學形式。現需通過運用多媒體等直觀的教學輔助手段,在教學中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模式,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二是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傳統的教學隊形皆采用學生站成三至四列,教師立于前面,為此教師因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隊形,便于教師講解和學生觀察,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三是體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要科學。第一要根據本校特色及專業培養方案,合理安排體育教材、體育教學大綱、認真制定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第二切實可行地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時建立信息反饋,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第三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考試形式隨意性比較大,只重視對學生的量化評價,而忽視定性評價,考試沒能將學生的運動興趣、習慣養成及體育文化素養等作為評價內容,甚至有個別教師還以學生出勤率來評定學習成績。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考核評價方法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