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一生一藝視域下的高校舞蹈藝術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是一種集體力、藝術感染力、氣質為一體的近乎完美的藝術綜合體。舞蹈也是高等學府里大學生的體形塑造和藝術氣質的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目前高校舞蹈藝術教育現狀以及課堂知識傳授,還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個問題,探索應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創新舞蹈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與人文社會學科相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創新;教育模式;高校舞蹈教育
當代社會,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化課成績不再是唯一的標準,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極其重要。與此同時,舞蹈藝術教育是美學教育中占極其重要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1世紀的今天,不斷探索、創新舞蹈藝術教育方式,挖掘舞蹈藝術教育價值、任務及當代舞蹈教育現狀,發現舞蹈藝術教育的不足,使學生發揮自身所長,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一、“一生一藝”的涵義
(一)“一生一藝”的概念
相比“一生一藝”,我們聽到最多的是“一心一意”,本人認為“一心一意”和“聚精會神”有著差不多的意思,集中精神,專心一意,而“一生一藝”,花一生守護一藝術,是專注與執著。“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心一意做一件藝術,技術必能有所攻克。“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這意思是說,一心都放在一個職位上,這樣的話你在這行業里必定能夠一舉成名,這也是教育我們無論是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必須做到專心致志。要認真做好每件事,一生一世鉆研藝術,也是足夠浪漫的一件事情。21世紀初,大部分學校就開始積極響應教育局推行的“一生一體藝”學習計劃,把學習由純興趣層面,轉變成學生的“特別技藝”。
(二)藝術即舞蹈———用肢體訴說情感的第二種語言
有目的、有計劃的舞蹈藝術教育活動,可以使受教者擁有完美身材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從而促進自身的全方位發展,進一步促進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的提高。受教者在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塑造完美藝術形象的基礎上,會自覺地朝著美的方向改造客觀世界。舞蹈藝術教育作為引導受教者求真、向善、尚美的重要手段具有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價值。例如,《梁祝》來源于我們家喻戶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民間故事,從而成功地創造了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琴弦之中仿佛是有那么一個人在向我們娓娓地講述一個故事,琴弦中就好像帶有文字,那愛情之美就寄予琴韻之中,讓我們的情緒緊緊地跟著音樂的進度,仿佛可以看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世界,感受他們其中的無可奈何與離合悲歡,牽動著我們的心臟脈搏為之跳動。由此可以說明,藝術正是可以表達情感的語言,舞蹈也是如此。
(三)高校教育與舞蹈藝術的聯系
所謂教育活動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有方向、有規劃、有組織地耳濡目染的影響的過程,使受教育者從中掌握必要的一些知識技能,從而影響到思想,在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審美情操的同時,也可以擁有強健的體魄,到最后發展成為當今社會乃至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藝術教育研究的是舞蹈、音樂、繪畫和書法等藝術教育這些特殊的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藝術教育主要是以審美和藝術氣息為主,把受教育者的主觀感知和實踐操作當作基礎內容進行培養的同時,一并提高受教育者藝術感知、藝術修養以及藝術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而且舞蹈學更加是研究舞蹈歷史長河、挖掘歷史長河中的舞蹈精髓,從而進行舞蹈基本理論創新、舞蹈教育教學、舞蹈表演創作的一門重要的人文主義科學。綜上所述,舞蹈藝術教育就是集教育學、哲學、心理學、藝術教育學、美學和舞蹈學為一體從而組合而成的一門獨立于其他學科的單獨的綜合性比較強的綜合學科。
二、目前高校進行舞蹈教育存在的困難
(一)高校舞蹈教育學科失去了嚴肅性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的矛盾問題導致學生對于舞蹈知識猶如紙上談兵,只知道理論不會實踐,才會讓絕大多數學生在舞蹈實踐課中沒有學習意識。當然,這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我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模式起步比較晚,而且尚未建立完整的藝術教育體系。我國高校舞蹈藝術教育,并不是十分專業,而且其中的娛樂性大于教育性。對于舞蹈教育,人們看到的只是通過舞臺表演,使觀眾喜歡自己的表演形式來達到效果。
(二)師資力量薄弱,師生互動率低
在高校舞蹈課程最開始發展的時期,舞蹈教學一般都是采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顯而易見,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收專業上的指導,并且可以找到適合自身的一種舞蹈學習模式。但是隨著學習舞蹈的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教師的編制卻仍然絲毫未發生改變。這樣一來,高校舞蹈教學就成了大班化教學,一個舞蹈教師要在一節課這有限的時間內同時指導幾十個甚至上百名學生學習舞蹈動作,可能同樣的話還要說上幾遍、幾十遍。因為舞蹈教師的增長速度遠遠比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所以,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對舞蹈老師的期待越來越低,有的甚至產生不重視心理。對于一個個年幼的學生來說,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自由獨立的,他們的身體特征和外貌不同、學習基礎和人格特征當然也都不相同,他們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和他們進行互動探討,從而促進他們舞蹈技藝的提升和舞蹈學習興趣的提高,不過這種需求在當前高校舞蹈教育中卻較難得到滿足的。
三、規劃高校舞蹈藝術教育路線
(一)推動高校舞蹈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讓舞蹈教育活起來
讓舞蹈活起來其實就是發展生命文化教育,坦白來講就是創新舞蹈藝術教育方式,從而推動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作為舞蹈教育的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問題并且結合實際問題來創新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賦予舞蹈藝術教育人性化特征,時時刻刻以學生為主。教學方法上應盡量去除“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上要力求更多學生參與和創造其中,讓他們對舞蹈學習產生自豪感和幸福感。另外,要花大力氣培養學生對舞蹈專業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以及探索問題的能力,逐步跳出傳統舞蹈教學模式,創造出一種或者幾種適合學生和自身的教學新模式。同時,高校也可以將此作為來督促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參數。綜上所述,教師作為學生前方道路的“引路人”,同時是對舞蹈課堂有著一切駕馭權力的開拓者,一定要做到創新舞蹈藝術教育方式,創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比如,《中國詩詞大會》中回憶曾經的曾經,找回詩詞歌賦的美;《經典詠流傳》中古詞新唱,讓詩詞歌賦不只是讀書聲;《國樂大典》中傳統樂器不比西洋樂器差,雖然我們的五音十二律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是我們的傳統樂器也可以很潮。這些都是非常出名的節目了,還有其他的形式,比如各種節日的推廣、各種電視劇等。因為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很多,每一種表現形式的受眾又非常窄,同時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思想探索,所以能火的節目和創意很少。傳統文化要創新,舞蹈藝術教育同樣也是如此。
(二)努力推動高校舞蹈藝術課程理論同實踐演練技能相結合
21世紀的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的高校都開設了多種舞蹈專業,并為每個舞蹈專業配備了一些必要的必修課程,與此同時,還增設了一些舞蹈藝術類的選修類課程。顯而易見,這些課程的出發點也都是基于素質教育而提出的。比如,大部分高校的舞蹈專業課程都會有《中國舞蹈發展史》《舞蹈基礎理論》《舞蹈形態學》等。這些課程對于學習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蹈專業知識和舞蹈素養統統都是必不可少,但是僅依靠這些與舞蹈相關的專業課當然是遠遠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完美的舞蹈人才的。高校在開展相關專業課的同時,還需要開設一些附屬學科來促進舞蹈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真正懂舞蹈,愛上舞蹈。作為選修課程,如《中外舞蹈思想教程》和《心理學》等。綜合到一起來看,這些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專業素質,還可以充分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和舞蹈動作要領的融會貫通。但在學習理論課程之余,應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盡可能使學生進行理論和技能相結合的學習。比如,高校還可以多組織技能訓練的友誼賽、技能訓練的競技比賽等。這樣學生在訓練時有“標”可循、有“技”可演,既可以使學生達到理論和技能上的雙贏,同時也可以為國家培養出更優秀的舞蹈人才。
四、結語
舞蹈是以人的形態為輔助工具,通過一些藝術性“加工”以及肢體動作來展現美,并憑借服裝、舞臺、燈光、布景、動作等除舞蹈技巧以外的環境因素入手來加以襯托,從而展現人的不同思想、信仰和審美觀,表現出創作者和表演者的內在情感的一種人體的藝術。如今,舞蹈藝術教育工作在不同層次的學校中均有涉及,尤其是在高等學校里,舞蹈藝術正以它獨有的韻味美和藝術美,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自身氣質。因此,高校對于舞蹈藝術教育工作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必須重視舞蹈藝術教育。
參考文獻:
[1]袁貴仁.在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4-02-13(1).
[2]臧娜.屏幕藝術的“入侵”與劇場藝術的嬗變[J].中國文藝評論,2016(9):74-78.
[3]李丁辛.高等學校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黃河之聲,2012(16):85.
作者:羅希 單位:蚌埠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