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群眾路線學風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成才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大學學風建設也是環境的塑造過程,必須加強環境的建設,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在本質上就是校園內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的影響。環境雖然只是一種外在的影響因素,但是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意識,因此環境在學風建設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大學生還處在青年期,人際交往相對簡單,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處在形成時期,具有其特有的依賴性和易受干擾性。因此,和諧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環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另外,還要加強高校的文化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促進高校的學風建設,優良的學風總是蘊含在優秀的校園文化當中,校園文化是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保證高校逐步形成崇尚科學、求知創新的校園文化精神,這也是高校學風建設所需要的精神。另外,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可以提升高校學風建設的質量和品位的。因此,當代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的文化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從而有效地促進高校優良學風的建設。當前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高校當中,就是為了解決高校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高校必須依靠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堅持深入師生,反對高高在上;堅持嚴謹治學,反對學術浮躁;堅持敬業奉獻,反對推諉扯皮;堅持攻堅克難,反對畏難懈怠;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堅持艱苦奮斗,反對奢靡享樂;堅持團結和諧,反對背后拆臺;堅持真抓實干,反對敷衍塞責。要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宗旨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樹立良好形象,凝聚促進發展的強大力量。這樣,才能營造出高校良好的成才環境,推動學風建設。
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教書育人的風氣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學校教育中具有主導的作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高校學風建設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學風建設過程中,也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教書育人的氛圍,才能保障高校學風建設的順利進行。“加強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素質,要求教師樹立良好的教風,是高校搞好學風建設的關鍵。”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高校的師資力量跟不上大學擴招的速度,導致教師的學風和教風參差不齊,在教學和科研中表現出來的教風和學風必然對大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高校應該對廣大教師從工作上和生活上給予關心和照顧,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只有保證教師具有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才能對學生形成優良學風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風可以塑造出良好的學風,教師作為學生的影響源,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教師更是高校的立校之本,高校要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教師是主導,而優良學風的建設,教風是關鍵。因此,高校應堅持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四風”問題,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素質,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大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注意師德的培養,把教風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擺在突出位置,使教師能夠愛崗敬業,營造出教書育人的氛圍。
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發揮大學生教育主體作用
大學學風是大學生的求學精神和治學態度的綜合體現,在高校學風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明確大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大學生形成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態度。“高校學風建設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來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發揮大學生教育的主體作用。”高校中出現的種種不良學風,歸根到底還是大學生的內因在起作用,我們在學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弘揚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否則學風建設所制定和實施的方法都是徒勞的。我們要在學生中間大力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解決學生中的“四風”問題。實際上,“四風”問題不僅僅是黨員干部中的問題,學生學習中也有這個問題,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學習目的功利化、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興趣不高漲、學習風氣不濃厚、學習紀律相對松散,這些都是“四風”問題在學生中間的表現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學風,我們就必須加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學生當中的影響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校園文化環境等途徑,來明確大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我們要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學風建設當中去,充分發揮自我教育的作用,認識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改正和提高,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在加強學風建設,提高學生思想意識的同時,我們還必須在培養一支成績優良、工作能力強、值得同學們信任的學生干部隊伍。”這樣學生與老師之間可以架起一條學風建設的紐帶,教師可以從整體上對學生進行教育,深入學生內部,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有利于學風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加強制度建設,強化行為規范
我們必須做好制度建設,根據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和高校實際環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約束管理制度,并嚴格遵守已制定的規章制度,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這樣才能保證學風建設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有利于高校學風建設的順利進行。大學的學風是制度和規范長期發展形成的,高校要加強學風建設,就必須抓好學校的制度建設,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制度建設和行為規范是大學生內在的學習素質和外在的學習行為的統一。內在的學習素質只有通過外在的學習行為才能表現出來,而外在的學習行為也能夠反映出大學生內在的學習素質。人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制度規范的強制,才逐漸進入自覺階段的。另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離不開強制性的規范約束,只有他律才能走向自律,尤其對仍然缺乏自律的青年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所以,高校要建設優良的學風,就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和規范學生的行為。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是“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而制度,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制度建設中的缺陷,照出實際工作中的不足,照出一切不利于高校學風建設的不利因素,從而為高校學風建設提供思路和解決方法。加強高校制度建設,從整體上看,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大學生的政治規范、紀律規范、道德規范等;從學風建設上看,要建立健全學習規范和規章制度等。有了制度和規范就必須嚴格執行,把制度規范落到實處,切實做好學習的制度建設和行為規范。當然,在制度規范建設的前提下,還是要抓養成,要使大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種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改正的良好學習風氣。加強高校制度建設,強化學生行為規范,是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中心環節,也是大學學風建設的必由之路。
作者:高福和金鑫梅士偉單位:吉林大學軍需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