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體系音樂小學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音樂情感;音樂完整性;藝術溝通
新體系音樂教育的基礎是在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引入國際音樂三大教育體系(柯達依、奧爾夫、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立足于音樂教育的概念,針對“以人文本”“為學生提供快樂服務”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種新的中國學校音樂教育體系,旨在瞄準音樂的內在敏感性,具有表達能力。由于新體系音樂教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新體系音樂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新體系音樂教學的核心是“新雙基”。區別于“雙基”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新雙基”是指音樂情感體驗和音樂活動經驗。“新雙基”與現在的音樂教育不同,這種差異更多地反映在音樂本身內容的體驗和感知上。基本的音樂感受體驗和基本的音樂活動體驗是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了音樂情感的基本經驗,自愿學習音樂理論基礎等音樂相關知識,掌握基本的音樂活動經驗和技巧。在某種程度上,基本的音樂感受體驗和基本的音樂活動體驗相互加強。
(二)新體系音樂教學的基本特點。新體系的學校音樂教育是通過引入三大國際體系,結合民族音樂文化和國家條件形成的。首先,從建立背景的角度來看,新體系和三大國際體系是專業音樂教育,而不是一般的音樂教育。他們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所有人,而不是音樂專業人才,而是全面發展。其次,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很普遍。四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是必須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再次,從內容的角度來看,四個教育體系根據音樂的藝術性強調藝術教材,淡化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當然,淡化和熟練的教學并沒有完全放棄,但它處于次要地位。在強調藝術經驗的基礎上,知識型教學的內容通過情感內化并吸收。最后,從教育目標的角度來看,四大體系突出了發展實踐經驗的能力。在犧牲音樂理論知識分析和特殊表演技巧的同時,練習了內在聽覺能力、演唱能力、欣賞能力、表演能力、即興表演能力等表演技巧。
二、新體系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設計
(一)圍繞感性經驗的教學新體系的學校音樂教育針對普通學生,旨在通過強調基于情感體驗的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能力。無論在哪個概念下的體系或音樂教育,學生的音樂感被視為教育目標。然而,由于不同的教育觀念,不同意識形態下的音樂教育對于“音樂感覺”的定義是不同的。在目前的學校音樂教育中,有不少人將音樂的直覺思維能力和音樂才能視為等同,但事實并非如此。音樂感受是音樂的直覺思維能力,音樂才能是技術能力。如果沒有音樂的優點,擁有一定音樂天賦的人,也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工作者。我們的普通學校音樂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應該在審美和愉悅的音樂活動中形成與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音樂感”需要對以下幾點著重培養:一是音樂韻律感的培養;二是音樂要素感的培養;三是音樂整體感的培養;四是音樂通感的培養。
(二)以“新雙基”為支撐的教學1.用音樂情感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節奏。節奏是音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節奏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有趣。通常,快節奏通常會給人一種愉快和溫暖的感覺,緩慢的音樂往往很平靜。還可以利用身體的節奏使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受對音樂風格加深理解,節奏的速度可以用相應的速度表達。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代表節奏的音樂節奏的身體,來表達音樂的節奏的身體感受。教授一個普通的調整節奏的身體和心靈可以更好的協調音樂的節奏也是毫無疑問的。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給予每一個學生一個表達自我的舞臺與機會,最大化展示自己,增強感受,發現自己的本真、善良和審美的優秀品格。2.用音樂活動經驗加強學生音樂欣賞。首先,在聽音樂時,教師應鼓勵他們以自由的節奏表達音樂。結合旋律和節奏,感受音樂的變化是最直觀和有效的。老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結構,風格不一樣的旋律可以有著不一樣的身體的運動,以了解和引導學生從多種這樣的音樂中欣賞和體驗音樂。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以及故事表演節奏教學方法進行律動。對于小學的低年級學生來說,身體的節奏可以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節奏。還可以通過特定的圖像來理解音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結語
新體系的教學方法是吸收三大國際體系的教學方法,同時融入我國民族音樂教育文化的整合中外教學的方法,注重實踐和情感體驗,強調實施人性化教育。與傳統音樂教育傳播知識的單一教學方法相比,新體系更注重學生感知體驗的積累。此外,作為一個開放系統,新體系仍處于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實踐精神的音樂教育體系,對促進小學音樂教育進一步發展起著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林茜婷.論新體系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J].音樂時空,2016,(07):154-155.
[2]黃佳莉.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實踐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7.
作者:劉艷 單位:淮安市天津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