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學科建設的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期刊信息化服務介入學校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凱里學院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該校圖書館在期刊信息化服務介入學校學科建設的實踐上做了積極的探索。圖書館根據自身實際,從信息化服務的基礎做起,不斷介入教學科研一線,不斷改進服務方式,不斷調整服務策略,在內容和形式上逐步推進本館期刊信息化,從而達到服務學科建設的目的。主要有四項舉措:
(一)刊藏信息化一是刊藏建設向學校學科建設傾斜。一定能量的專業期刊①是進行期刊學科化服務的必要保障。圖書館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學科建設以及專業設置進行了期刊館藏建設,建立起以教師教育學科門類為主,以工學等應用型專業為重點,以民族學科群專業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文獻保障制度。同時,注重館藏期刊類型的多樣化和多方位,兼顧印刷型與網絡電子資源的相互補充與結合。我館現擁有紙質期刊合訂本4.8萬冊,每年訂有紙質期刊1500余種。購買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等多種期刊數據庫,依托CALIS、超星數字圖書館、貴州數字圖書館等平臺,為全校師生提供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服務,為學校學科建設提供進一步的文獻保障與服務。二是開展館際期刊資源的共建共享。為了讓有限的期刊經費能夠獲得更多期刊資源,我院圖書館積極主動加強館際期刊交流,利用我院編輯出版的《凱里學院學報》《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與百余所高校學報進行了刊物交換,拓寬了收藏范圍,增加了期刊品種,盡量地滿足了學科建設的需求。
(二)信息開發深層化一是挖掘重要的學科信息資源。凱里學院圖書館在進行圖書館期刊信息化服務學科建設的過程中,一直把期刊文獻的挖掘作為常態工作,將挖掘深度視為努力方向。我館圍繞學校特色學科與特色專業的文獻需求,結合當地的民族文化資源優勢,進行了以苗侗等民族文獻及黔東南地方文獻為重點的特色館藏建設,并由此開展搜集、整理和開發利用工作。我館不只是停留在收集層面上的提供篇目和論文索引上,而是進一步對每期每種民族類期刊去粗取精,深入到期刊所載論文的內容中去,把分散的某一學科、某一專題,最大限度地集中起來,為學校特色學科教學及科學研究提供文獻信息支撐服務。由此,我館將收集到的帶有地域性和歷史人文特色的民族文獻、地方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整合加工,緊緊把握“原生態”“苗族”“侗族”元素,自建了“苗族侗族研究論文、資料全文數據庫”“苗族侗族文化專題數據庫”“清水江文書全文數據庫”等,使之成為凱里學院圖書館文獻資源收集、保護、開發、利用中極具特色之亮點。其中,“苗族侗族文化專題數據庫”2012被教育部評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特色數據庫建設三等獎。在我館的特色學科數據庫服務支持下,我校獲得了多項民族研究方向的國家科研項目立項。2011年我校與貴州大學、中山大學同時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清水江文書整理與研究”立項,我館承擔其中一個子課題“清水江文書全文數據庫建設”的研究任務。二是構建起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科鏈。構建能夠體現學校專業特色的學科導航,對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科研是極為有益的舉措。凱里學院圖書館注意挖掘重點學科的網絡信息,收集、整理揭示該學科主題的數據庫、電子期刊、研究機構等網絡資源的信。讀者可以在圖書館的主頁上利用超鏈接來進行學科導航。
(三)服務功能多元化讀者對信息的索取方式和目標不盡相同,我院圖書館嘗試著用盡可能多的服務措施來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從而達到服務學校學科建設的目的。1.人性化、常態化推廣期刊信息服務。我校圖書館實行“藏借閱咨”一體化大開間、大流通服務模式,更好更快地把信息傳播給讀者,更好地發揮出期刊閱覽室的教育職能和信息職能。期刊室每天開放14.5小時,每周開放101.5小時,節假日不閉館;圖書館期刊數字資源全天24小時提供服務。這種無障礙、無縫連接服務使圖書館期刊信息化服務在時間上得到了保證。此外,圖書館還專門設立了學科研究交流室3間、能容納200多名讀者的電子期刊閱覽室2間、能容納300人的考研自修室1間、能容納70人的多媒體文獻檢索教室1間、能容納300余人的講座報告廳1個。其中,學科研究交流室中的文獻特藏室已成為研修民族文化課程學生的培養實習實訓基地。這些場所的設立為圖書館常年開展期刊信息化推介服務提供了空間上的保障。讀者群有共同語言,有趨同性,開辟多間各具特點的閱覽室可以促進交流,利于讀者學術視野的拓展和學科建設促進,有利于圖書館成為讀者心中神圣的學術中心和文化中心。2.期刊管理自動化。期刊管理自動化,指在圖書館系統集成管理軟件的支撐下,對期刊資源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其中既包括對電子期刊、網絡期刊的管理,也包括對印刷型期刊的自動化管理,以便于開展館際協作,進行聯機檢索,實現資源共享。這方面,我院圖書館主要進行了兩方面的探索。一是印刷型期刊管理自動化。以讀者學科專業需求為出發點,將圖書館印刷型期刊以學科為單元進行分類布局和計算機排序,規范標識,使讀者能更加便捷、準確、最大限度地利用館藏期刊信息資料,充分實現一站式查找資料。二是信息著錄規范化。圖書館檢索功能是服務模式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期刊信息著錄務必規范化。在當前高校圖書館的“傳統”與“數字”并存的階段,高校從傳統的服務管理模式,轉變成為數字化模式,逐漸用計算機系統的檢索功能,取代原有的目錄卡片查詢模式,使信息的檢索效率更高、檢索范圍更廣、檢索內容更精細,使讀者在選擇文獻時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期刊信息著錄規范化是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為此,我院圖書館多年來按照《中文連續出版物機讀目錄著錄細則》對期刊信息進行了規范著錄。3.信息推廣多樣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強化用戶網絡意識和信息能力的培養方面,圖書館常年舉辦“數字資源進分院”“新生入館教育”“文獻檢索”等講座和課程,走進各學科分院宣傳和推廣期刊資源,并幫助讀者提升信息的獲取和利用能力,把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嵌入到學科課堂教學中。二是采取多種形式密集宣傳,如圖書館讀書月、網頁報道、展覽、接待參觀、提供咨詢服務、有獎活動、公益活動、發放宣傳資料等。三是堅持走出去、迎進來推介思路,實現互動式信息化服務。圖書館除了在一樓大廳設立參考咨詢部滿足現場咨詢外,還通過電子郵件、QQ交流群、電話等多種方式增加與讀者溝通的機會,提高讀者咨詢服務質量,實現了全方位、多角度、即時溝通,交流的效果非常好。這種關系密切的互動式信息化服務,使得期刊信息化服務學科建設的質量不斷提高。4.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通常是指圖書館根據某一學科專業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務人員,負責一個或多個院系的學科聯絡,在學科專業與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為用戶主動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務。其服務對象是院系或學科(教學單位)、科研項目團體、教師。[5]凱里學院圖書館自2010年開始,以院級重點學科為起點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由圖書館館長負責規劃和管理學科館員的工作,不設獨立的業務部門和學科館員崗位,工作人員在現有崗位上兼職學科館員。學科館員負責定期征求對口分院對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內容的意見;與分院定期交流,為分院提供圖書情報方面的咨詢和指導;根據學科用戶的意見協助圖書館制定資源建設策略與規劃,評價電子資源;課題開題前的查新、文獻檢索及原文傳遞;定題服務(課題的長期文獻跟蹤)。通過建立學科館員制度,達成了圖書館與教學單位、科研項目團體、教師的經常性交流溝通,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充分發揮了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服務學科建設的職能。值得一提的是,我館在執行學科館員制度中,堅持開展的“定題跟蹤服務和課題服務”是富有成效的一個工作亮點。學科館員到科研處和各學科分院系統收集我院的科研課題目錄,掌握我院整體的科研動態,為有效開展學科化信息服務提供方向指導。并以此為參考,確立重點服務對象;根據院系的重大課題,為教師的各種具體研究項目提供深層次的咨詢服務,配合科研人員的科研方向和要達到的科研目標,進行課題跟蹤服務。這項工作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學校教學和科研的中心,使圖書館期刊信息化服務學科建設全面化和深層次化。
(四)工作人員專業化高校圖書館有著特殊的讀者群,它既要滿足專家學者對高精尖學科的研究需求,又要滿足正常教學需求,還要滿足廣大師生廣泛的課外閱讀需求。這就對圖書館員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我館加強了圖書館員的素質培養。圖書館根據信息化服務學科建設的工作特點,制定了針對館員素質提高的規章制度,同時引入績效管理機制,促使工作人員不僅要熟悉館藏和圖書館專業知識,還要涉足其他學科專業領域。同時館內每周舉行各種業務培訓,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通過采取這些措施,館員素養不斷提高,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二、結語
以上舉措使我校學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我校本科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及辦學層次提升發揮了重大作用。總之,圖書館期刊信息化服務對于學科建設來說是十分必要而緊迫的。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應結合自身院校特點,從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改進和優化服務方式,真正將期刊信息化服務融入到教學、科研以及學科建設當中。只有這樣,才能使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期刊信息化服務為學科建設發揮應有的、積極的、更大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作者:潘云 單位: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