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堂師生互動模式及社會心理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教師在對引導學生進行認知時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就是課堂上的教學,以往按照傳統的模式展開教學,習慣性地將課堂教學作為單向性的教學,但該模式教學效果一般。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具有雙向性的,有效的教學需要師生間的互動溝通,師生的互動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同時,就目前教學發展現狀而言,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主要是進行知識的傳授,需要具有特定的教學環境、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要求。但針對于處于不同生活的人及其心理來說,人際互動具有其獨有的特點及規律,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在課堂教學可以按照其特殊的科學方法和基本的模式展開,教師在對這些方法及模式有足夠的掌握,可以有效進行應用,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上進行分析可以提升學生對于課堂的熱愛,則對于課堂教學的質量具有提高的作用。
【關鍵詞】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社會心理學;分析
國家在富強的道路上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升高,因此全國各大高校也一直在針對人才培養模式采取不斷改進的措施。對于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面更為重視。而對于人才的培養其中一個最根本的渠道就是課堂教學,因此必須狠抓課堂教學,通過在課堂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提高。教師為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主要的途徑就是課堂教學,但目前許多高校課堂中,經常會出現常逃課、玩手機的學生,大多數老師也只是采用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并且只是為了完成教學工作量,對于學生所收獲到的知識量及其有效性沒有足夠重視,在師生互動方面也比較少。
一、目前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通常是以單方面的灌溉形式,在互動方面存在需要問題,其中包括互動的形式、互動的內容以及互動的程序等方面。互動的形式,其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形式比較單調。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活動是必然的,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給學生傳授知識,而目前許多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將自己視為知識的傳授人,在教學互動形式方面不夠重視,從而沒有達到知識傳授的效果。許多教師會因為缺乏責任心或是出現思維惰性,課堂上的互動形式十分單調,通常采取的活動形式就是老師問學生答,在情感交流和思想互動上較為缺乏,把教材的知識結構和課堂教學的內容結構直接同等化,對于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培養不夠重視。在課堂中沒有雙向互動學生往往會處于被動的狀態,無法對自己真實的感受進行表達,也會使課堂的變得枯燥無味。目前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喂飯式”的教學方法會讓其反感,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質量,一次在課堂中教室應當采取多樣化的互動模式,提高學生思考的能力以及對課堂的興趣。互動的內容,其存在的問題內容主要是課堂教學互動的內容過于簡單和淺顯。最理想的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就是學生在互動時會傾聽、尊重、交流和表達,才能真正地達到教學效果。而在目前的教學方法中,教事與學生的互動通常停留在一些簡單的提問,如“怎么樣”、“是不是”等,沒有任何的技術及知識含量,該互動模式并沒有完全打開學生思考思維,無法實現學生個體社會化。學生在該互動模式中只會缺乏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從而采取機械式的回答,這種互動只在于形式沒有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作用。因此在互動內容中需要教師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性格特點對教學的互動問題進行精心設計,讓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慢慢地讓課堂具有思維上的爭辯和思想上的交鋒,活躍課堂氛圍以及學生的思維。互動的程序,其主要也會在于程序的單向性。目前在課堂中會因為教師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讓其作為課堂節奏和程序的主導人,使得課堂互動存在一定的“選擇性”和“傾向性”,出現教師控制互動學生服從的形式,教師通常會自行選擇以怎樣的方式進行互動和選擇哪位學生參與互動等等,并且教師通常會選擇成績好、性格開朗的學生,而不會選擇成績差、內向的學生。因此在師生互動中并沒有達到全面,整體而言影響到了教學的質量,同時也會使部分學生對課堂產生抵觸的情緒,不利于教師課堂知識及情感目標的貫徹。在課堂師生互動中應該是具有相關性的,教師應當在課堂互動中平等對待,才會形成融洽、和諧、開放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的熱情。
二、優化師生互動模式的對策
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師生互動模式是必然的,并且會根據學生及教學內容的情況具有其特有的套路和方法,教師只有掌握了相應的課堂互動的方法,才能優化課堂互動模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以及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互動的根本就是對話與交流,而有效的互動則需要師生處于地位平等、人格獨立、表達自由的狀態。在課堂互動中,教師應當改變其思維模式,將自身為主體地位轉變為學生為主體地位,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了解學生在吸取知識的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并采取相關的方法,從而與學生形成平等的對話關系。在許多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嚴肅,課堂氛圍不佳,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中會存在一定的壓力,無法在互動中敞開心扉,因此教師也無法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助于師生互動更好地展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學會放下架子,平等交流,在互動中與學生成為朋友,善于對學生的意見進行傾聽,才能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對于學生的評價。對于學生而言,在心理上都會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及鼓勵,尤其是教師對自己的正面評價。因此教師應該對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激勵進行重視。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通過一個眼神、一句贊美都會對學生的心理起到積極的影響,讓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一些物質獎勵或者加分獎勵等手段加強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包容的心態去與學生進行交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失誤,教師盡可能不做簡單的批評,而是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解答,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及鼓勵,成功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教學環境設計為情景化、生活化。課堂教學應當擺脫刻板的知識傳授,課堂的生動與否主要在于教學環境的情景化和生活化,才會使學生與教師具有更多的互動話題,從而打開學生的思考思維。同時在教學課堂中,教師也可以設置“小組比賽”、“小組情景游戲”等等,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容以及質量。
三、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
課堂互動模式的作用社會互動主要為溝通,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采取的互動模式也會對學生的對于課程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例如,采取雙向互動的模式會出現雙方互相影響的情況,學生通過教師可以直接受到影響,潛意識中改變自己的行為,積極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從而學生也會影響到教師,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反饋。同時在互動中保持融洽和諧的關系,從心理的角度上也會讓學生對課堂對教師產生一定的認可,從而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競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總結
綜合上述,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課堂上采取有效的互動模式,可以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擺脫傳統的教學互動模式,根據學生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互動措施,構建和諧融洽的課堂關系,有助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效果,整體提高教學水平,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金華.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師生交互行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87(27):1-7.
[2]邊新紅.淺析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培訓,2014,34(12):1.
[3]徐漢暉.論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模式與效果[J].凱里學院學報,2014,(02):151-153.
[4]林建,顏井平,汪現義.高校體育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體育科技,2012,(04):127-129.
[5]李虹.課堂師生互動模式及其社會心理學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6):53-56.
作者:張瑞紅 單位: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