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討高職學生養成教育模式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養成教育模式構建的注意點
人的發展是綜合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是全面的發展、和諧的發展。所以,五年制高職校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種發展應該體現人的發展維度的全面與素養養成重點的統一,體現繼承優良傳統與時代創新的統一,體現五年制高職階段性特點與對中小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缺失重構的統一。學生的五年制高職學習時期是心理發展極不穩定的時期,他們渴望獨立而身心尚未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影響,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對他人、對社會容易產生極端和偏激。與此同時,在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實施中不免會有些壓力傳導給學生。因此,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健康、陽光的心理品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能夠積極地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跟蹤指導;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導向作用,開展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正面引導。習慣是人生之基,文明習慣的養成是養成教育的重要部分,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是其他素養養成的基礎,很多優秀素養都是建立在良好的行為習慣上的。文明習慣的培養過程,在一定意義上既是綜合素養實踐的過程,又是綜合素養再認識過程。文明習慣的養成是其他素養養成的載體,可以通過規范學生言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同時,行為習慣便于通過日常規范進行衡量和監督,易于操作,易于實施。五年制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合格、優秀的職業人,一個優秀的職業人除了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完備的職業素養。學校教育有別于培訓班、學徒制,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實施系統的職業素養教育。所以,要注重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教育,通過對在校生提出職業要求,把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理念通過恰當的途徑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在校期間行為習慣、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現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明白了這些道理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他們自己的人生目標或職業規劃,并且老師要強化學生上述目標和規劃,使他們能夠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最終成為有用之才。
校園環境是育人的重要條件,是實施養成教育的主陣地,會對置身其中的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品味。良好的校園環境應該包括優美的物質環境和底蘊深厚的人文環境。校園物質環境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對學生產生著最直接的反饋作用,窗明幾凈的教室、干凈整潔的教學樓、擺放有序的實訓室、溫馨整齊的學生宿舍、風景優美的庭院景觀,散發出文明的氣息,學生置身其中,被這優美的環境無形的施加著壓力,這種壓力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供外部力量。良好、舒適、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等產生著文化熏陶的作用。通過對教學樓公共部位布置“校園文明小貼士”、傳統美德名言,創辦系報等,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讓這些因素發揮他們陶冶、激勵、感染學生的功能,使學生在良好人文環境中耳濡目染,逐漸提高修養。養成教育離不開規范的制約,五年制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建立了規范、全面的自律和他律制度。自律,顧名思義就是自我約束,這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來引導學生做好自我約束,故稱“自律制度”,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一是在學校層面建立教師執教要求、上課規范、教師禮儀要求等規章制度,發揮教師以身示范,對學生養成教育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要求;二是建立各類優秀、先進標準,建立鼓勵制度,通過表彰、肯定學生的榜樣行為,樹立學生養成教育的方向要求;三是建立學校公共服務類標準、制度,通過營造校園公共氛圍,營造正確的輿論,這些看上去與學生自我約束毫無關系的制度建設,會通過物質媒介間接地傳導給學生,使學生自覺向好的行為靠攏。他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約束學生的行為。人是有惰性的,在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學生隨心所欲、自私自利的心態隨時會出現,這樣就需要通過建立外部壓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他律制度”,以保證育人效果。
作者:陳杰陶菊良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江蘇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