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微養成教育對中職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中職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現狀
第一,思想品德教育現狀。迅速發展的網絡已經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情感中,但德育工作者尚不能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和新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思想對話、情感交流和行為示范。德育教育目標缺乏感召力,德育活動缺乏新意,德育評價缺乏全面性。德育工作偏重教師主導,手段偏重說教,與學生自我教育脫節。
第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現狀。雖然中職生主流是好的,青春煥發,思想上進,但學習起點參差不齊,學習思想、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部分學生,學習刻苦程度不夠,與同階段高中生相差甚遠,學習能力較差,部分學生對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失去興趣和熱情。
第三,身體鍛煉習慣養成現狀。由于校內職業資格考試通行,學校對專業課的重視加大,對體育教學相對削弱。造成中職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緩慢,甚至有人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導致部分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不強。
第四,審美行為習慣養成現狀。中職生似乎更愛美,更加大膽的追求美,衣著打扮與社會青年差別不大;但對審美存在誤區,表現在盲目追星,追求穿著打扮,發型衣飾夸張,忽略了美的內涵;甚至以怪為美,以丑為美,通過搞怪引人注目。
第五,勞動習慣養成現狀。在中職在校生中,獨生子女占很大比例,他們沒有明確的勞動觀念,學校勞動不積極,怕苦怕累,缺乏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等。
二、不良或較為嚴重的行為習慣養成的因素
第一,社會因素。開放的社會和先進的科技,在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也夾雜著負面的影響,尤其是網絡的影響較大。
第二,家庭因素。獨生子女父母寵愛,留守孩子父母關愛的缺失,離異家庭的孩子心理教育缺位。
第三,學校因素。學校教育仍停留在傳統模式上,缺乏個性化教育,以成績衡量學生的優劣,缺乏對學生的關懷和鼓勵。學生管理工作尚未得到足夠重視,缺乏規范。
第四,學生主觀因素。受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發展水平的影響,學生自我意識較差,不能按正確的道德標準調節、規范自身行為。
三、對中職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辦法和建議
學生在校期間是習慣養成、積累知識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成才及后續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養成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修養,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為后續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一,構造全方位養成教育的結構體系。中職生養成教育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結構體系,使三者之間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其中學校作為主渠道,既承擔著道德認識上的教化,又肩負著行為上的規范訓練,同時還指導著學生的操行評價。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為補充,偏重自身行為的影響和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學校與家庭多聯系、多溝通,形成正三角形的養成教育結構體系。
第二,制定養成教育實施制度。制度是使認識轉化為行為的有效保證,使學生發展有方向,教師執行有動力。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特情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把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并根據本班的特點,增補制定適合本班的班規。
第三,設計豐富多彩的養成教育活動。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但對實踐活動有較高興趣。社團活動、興趣小組、書法、演講、文藝演出興致較高,要把養成教育融于這些活動之中。實施過程中,既要注意從不同渠道設計活動,又要重視不同性質的養成方面的設計。
第四,建立新型評價模式。制定評價制度對開展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督作用。建立“自評——生評——師評——家長評”的評價制度,并不斷進行檢查。這種多元化評價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四、結語
總之,中等職業教育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只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職業教育宗旨,按照社會就業需求的標準全面育人,促使中職生自覺遵守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實現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田偉龍徐宏單位:河南省許昌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