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OLEs強調個體在獨自界定意義、創建學習需要、確定學習目標及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中介作用,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核心思想。[1]從OLEs的內涵看,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核心思想,這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一致。從OLEs的外延看,也是從現有開放學習的環境觀點看,這與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為代表的折中主義學習理論相吻合?,F在,世界是開放的,互聯網大環境是開放的,人類學習與教育也是開放的。[2]遠程教育的實現過程,也是開放教育的實現過程,是基于開放學習環境下實現的教學。在現有教學理論中,OLEs理論在開放教育界逐漸得到重視。目前,國內開放大學的資源重復開發問題已經頻繁出現,一門課程可能有多個教師團隊在進行資源開發。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大環境下,實現全國電大系統一盤棋的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熟,各種課程教學資源最優化已成為可能。隨著遠程教育中師生信息量的增長,OLEs理論在現代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模式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慕課、微視頻等對國內遠程教育的教學支持服務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推動了國內遠程教育教學變革的研究。2012年,國家開放大學成立,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等四方面內容,已成為國家開放大學的焦點問題。[3]因此,OLEs視角下探索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模式的變革和新模式的產生,這是信息化時代的要求,也是國內外開放大學的時代命題。
一、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總體框架
1.新模式總體框架的理論依據基于OLEs視角探索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模式發展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為進一步闡述OLEs的核心思想,下面簡要介紹OLEs的價值觀和四個基本要素。(1)OLEs的價值觀。OLEs的基礎有心理的、教學論的、技術的、文化的和實用的?;贠LEs的基礎,OLEs反映了幾個核心價值觀念:一是個體經驗在中介學習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展示將基于經驗的問題解決活動作為理解和形成性理論演進的手段;三是元認知支持達到重視。OLEs技術基礎表現為支持不同目的的各種工具和資源,工具有建立與測試各種信念、可視化工具、認知工具和傳播工具,資源有在線數據庫、音頻材料庫、視頻庫和源文件等。OLEs的心理基礎表現為情景認知,先前知識和經驗的支配作用,境脈在學習和應用知識中的作用,以及個人的理論、模式和信念。OLEs的教育基礎表現為真實性學習環境,基于拋錨式問題的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建構、操作和搭建支架,以及錯誤的意義。OLEs文化基礎表現為探究和發現、深度與寬度、批判性思維、評價與綜合以及技能責任的教學文化。OLEs的實用基礎表現為在目標情境中的可用性,與關鍵教學目標的連接,責任需求表達,向教師與學習者提供適當的支持。[4](2)OLEs的基本要素。OLEs四個基本要素:啟動情境、資源、工具和支架。[5]啟動情境是運載工具。啟動情境引導學生識別和產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形成學習的內在需求。學習者建立了一種基于需要和獨特環境的啟動情境,體現了個性化特征。資源就是支持學習的原材料。資源的用途取決于它是否與啟動情境相關,以及學習者可以獲取的程度。開放的學習環境廣泛運用可利用的資源,隨著新資源的進入而得到補充。工具主要提供明顯的方法,同樣的技術工具可以支持不同的功能。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經常運用的工具有三種:加工工具、操作工具和交流工具。腳手架支撐(支架)是一種支持開放學習環境的過程。腳手架支撐在機制與功能方面各有不同,機制強調提供支撐的方法,功能則強調所服務的目的。
2.新模式的總體框架基于開放學習環境(OLEs)的視角,立足國內開放大學,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新模式以教師和學生為核心,教師與學生在新模式中地位都是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的。在新模式中,組織架構是新模式的基礎。一個良好的組織架構,將決定新模式的關鍵績效。組織架構確定技術架構、教學應用平臺架構和建設主體,設定教學績效和學習績效的評價指標。技術架構包括基礎網絡設備、數據庫和安全設備等,有力支撐教學應用平臺架構。教學平臺架構不僅僅是一個教和學的應用平臺組合,也是一個教學業務架構,集平臺架構、業務架構和應用架構于一體,支撐課程架構。課程架構依托教學平臺架構,也可依托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教師制作課程,學生學習課程,是與師生關系最為密切的架構之一。遠程實驗架構由建設主體建設和維護,往往采購第三方單位的虛擬實驗系統,支持師生的遠程教學實驗。行為架構依托教學平臺架構所產生的教與學行為,采用數據挖掘技術,挖掘教學行為。評價機制依托行為主體,綜合評價教師教的績效和學生學的績效,供組織架構進行績效改進。
二、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主要內容
1.組織架構實際上,開放學習環境(OLEs)需要組織者創建,啟動情境、資源、工具和支架都需要組織者的創建。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中,組織架構是支撐新模式的基礎,也是新模式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在國內電大系統的各級電大,招生和教學無疑是各級電大的兩大主要任務,信息技術是支撐招生和教學的主要手段,已逐漸被各級電大所重視。國家層面提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國家戰略,為電大系統探索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指明了實踐路徑。因此,破除舊的體制和機制,誕生新的組織架構尤為必要。在英國開放大學,首席信息官(CIO)往往具有獨特作用。在美國鳳凰城大學,就有嚴密的教學人員組織管理系統[6]。加拿大高等院校的“三權分立”大學管理組織架構,對國內遠程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7]遠程教學支持委員會由遠程教育機構的領導組成,為最高決策機構,由指導委員會、CIO、評審委員會組成;指導委員會由遠程教育機構相關部門領導組成,負責宏觀指導和整體規劃,制定年度規劃。CIO由分管教育技術的遠程教育機構領導擔任,直接對遠程教學支持委員會負責,協調指導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領導技術部門。評審委員會由遠程教育專家組成。
2.技術架構OLEs價值觀中提到,OLEs技術基礎表現為支持不同目的的各種工具和資源。如何支持不同目的的各種工具和資源,需要一個完整的技術架構加以實現。一般意義上的技術架構,主要指基礎網絡設備、數據庫和安全設備等。遠程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互聯網教育,現已進入互聯網教育與移動互聯網教育并舉的時代。十年前,國內各級電大都建有功能完備的校園網,校園網上都安裝有“電大在線”平臺,縣級電大也是如此;可以說,國內電大系統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技術支持服務能力卻差強人意。但國內奧鵬學習中心的技術支持服務能力,得到學生、教師和具體管理者的高度認可。因此,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技術架構依托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以虛擬資源池及分布式存儲架構技術為支撐,采用遠程共享基礎網絡設備、數據庫和安全設備方式。
3.教學平臺架構OLEs的啟動情境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外部施加、外部誘導和個體產生。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和解決問題的案例,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這需要教學平臺加以實現。教學平臺架構與技術架構的分離,既體現技術架構的獨立性,又表明技術架構的局限性。電大師生應用最先進的遠程教育技術,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不一定最好。應用架構闡述開放大學內部信息化建設和規劃,包括應用系統建設和應用系統間的集成關系。另外,新模式中沒有應用架構,既是簡化新模式的總體框架結構的需要,也是因為教學平臺架構、應用架構和業務架構的交融性和映射關系。在國內外開放大學中,大多是基于互聯網的教學平臺架構,且該平臺集教學管理、教務管理和學生管理于一體。新模式的教學平臺架構應能支撐移動互聯網學習、互聯網在線學習和數字電視學習,包括在線教學、在線教務、在線資源等教學平臺,如圖2所示。新模式中遠程教育機構的教學平臺,最好是唯一的,不存在煩瑣的多級教學平臺架構。
4.資源架構資源架構由課程架構、行為主體和建設主體組成。課程架構是OLEs資源要素的主要組成之一,包括存放數字課程的載體及數字資源本身。在實現上,課程架構依托技術架構和教學平臺架構。當然,靜態的印刷媒體也是可以獨立的。2002年,麻省理工大學率先啟動開放課程項目,至今已在網上免費開放課程1800多門[8]。有專家指出,開放教育和學習資源具有蓬勃發展的潛力和趨勢。遠程教育機構的開放課程架構應包含視頻課程、網絡課程、微課程、小課件等視頻類課程內容。學習資源在遠程教學支持服務中具有重要地位,學習資源的質量將會嚴重影響遠程教學質量。開放課程架構如何有效運行,關鍵是課程學習資源。人也是OLEs資源要素的主要組成之一,這里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行為主體主要突出師生教與學行為的交互過程,體現為OLEs中的交互工具和腳手架支撐。因此,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行為架構,必須突出學生和教師的因素,以及師生在架構中所發揮的作用。美國馬里蘭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香港公開大學都有現代化的教學支持服務運行中心,為提升師資水平和教學管理水平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新模式的運行架構應該以遠程教學和遠程評價為中心,以學生和教師的支持服務為主線,構建全方位的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主體不但與OLEs的工具要素相關,也與OLEs的資源要素相關。作為國內開放大學等遠程教育機構,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教學支持服務人員,往往需要第三方機構給予技術支持。新模式的建設主體包括遠程教育機構自身技術團隊、控股技術團隊和第三方機構。國外遠程教育支持服務體系的建設主體可以是遠程教育辦學機構、國家、聯盟式三種類型。新模式的建設主體包括遠程教育機構自身技術團隊、控股技術團隊和第三方機構。
三、總結與展望
基于OLEs的視角,立足國內開放大學,以信息技術與教學教務深度融合為手段,對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四個核心部分進行深度透視,形成如下結論。
1.學習型社會建設導致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產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逐步普及,學生使用移動平臺進行學習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教育將成為國內外開放遠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已提上日程。國內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引起國內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因此,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產生,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推動的必然結果。
2.信息技術引發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組織變革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產生,是學習型社會推動的結果。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實現,是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作用的結果。隨著信息技術與教學教務深度融合的提出,信息技術成為推動遠程教育支持服務組織變革的有力杠桿。隨著新型信息技術浪潮的興起,國內開放大學紛紛建立了負責全校信息化的專門機構。適應信息技術對遠程教育教學發展提出的新挑戰,關鍵在于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機構的重組改革。
3.遠程教育支持服務發展的專業化路徑專業化是遠程教育教學支持服務發展的必然路徑。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引入第三方建設主體,便是專業化路徑的發展結果。國外WeBct教學平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中廣泛應用,便是很好的例證。專業化教學支持服務機構的創建是國內開放大學教學支持服務組織架構變革的關鍵,逐步引領學習中心和教學點教學支持服務專業化。
4.國內開放大學教學支持服務環節有待提升國內開放大學和電大系統都以教學管理、招生數量為評優的主要考核指標,缺乏有效的督導和評估保障教學質量,教學支持服務一些環節嚴重缺失。國家開放大學成立后,督導和評估保障有所加強,形成性和終結性考核平臺建設也得到加強,但教學支持服務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電大系統開放教育質量沒有改觀,學習過程管理的關鍵環節仍沒有有效的監控手段,面授到課率和學習平臺點擊率甚至有下滑趨勢。因此,國內開放大學教學支持服務環節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基于OLEs的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提出,既是教學支持實踐經歷和理論探索研究的結果,也基于信息化時代的感召。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組成部分,主要來自個人多年實踐與科研的思考,也有國內外遠程教育研究者的思想,新模式的真實績效有待進一步實踐檢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新型的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模式必將更加依靠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因此,也期待有更多遠程教育研究者進行遠程教育支持服務新模式的相關研究,為國內遠程教育支持服務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俞建華 單位:臺州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