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對幼兒教育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交往能力已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必備能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角色、自主組合競技性游戲等交往性游戲活動,鼓勵幼兒之間多交流,加強家園互動合作,并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在趣味、互助、合作、日常引導中,切實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社會交往;幼兒成長
新時代,幼兒教育上了全新的臺階。幼兒教育逐漸轉向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中,社交能力就是幼兒成長發展的必備能力之一。充分重視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鼓勵幼兒從小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順利參與集體生活,和諧融入社會環境,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交往能力內涵分析
社會交往能力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獨有的一種能力,是人類的生存活動方式。社會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互動、交流,是建立在特定的物質分享、精神交流、思想交換等基礎上的一切經濟、政治、文化等交往的綜合能力。社會交往支持帶動著社會關系的變革、優化與完善。無論在何種關系中,人們都離不開社會交往。這種社會關系支持著個體與整個社會的積極發展與進步。社會交往能有效地傳播文化、傳承文明。通過社會交往,個體不再是獨立的,而是彼此聯通、相互關聯的。人們借助彼此連帶的關系實現物質、精神的分享與交流,一方面充實了自己,另一方面也帶動著一個群體的進步與整個社會的發展。倘若缺少社會交往,人與人之間就沒有互動、沒有交流,各種先進的文化、科技以及思想等也就得不到傳播,整個社會也難以獲得巨大發展。總的來說,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活。幼兒是社會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成長、發展、進步等更離不開社會交往。由此看來,幼兒的社交能力培養是尤為關鍵且重要的。
二、幼兒教育中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社會交往能力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最基本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這是因為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心理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對新生事物帶有極大的好奇心,接受能力最強,可塑性最強。對此,學前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培養幼兒的社交能力,引導其展開良好的交流、交往,培養其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優秀品質。如此,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樹立自信心,面對困難勇于克服困難,逐步成為合格的社會人,實現個體的社會化發展。當幼兒逐步具備了社會交往能力之后,其綜合能力也將得到培養和提升,并逐步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二)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群體而獨立生存。幼兒從出生的家庭集體中,逐漸走向學校學習生活的學校集體,未來則將走向工作崗位、走向社會,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與人交流、交往。因此,在幼兒階段教師就需要培養幼兒交往的能力,讓幼兒通過和他人的友好來往,在平等前提下合理協調多種關系,不斷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創新性,在一個社會大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彰顯自身的價值。這不僅有利于幼兒的積極情感的塑造,也有利于幼兒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的培養,最終幫助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為未來的社會生活做好準備。由此看來,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啟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提升幼兒社交能力能夠促進幼兒積極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三)有利于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性格
幼兒的人格塑造、性格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因為幼兒只有從小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完善的人格素養,才能形成優良的為人處世風格,才能學會與他人相處,自然地融入社會環境。當前,有很多幼兒因為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從小缺少交流,在成長過程中出現自閉等心理疾病。自閉癥意味著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失,這對幼兒未來的成長是十分不利。從幼兒園階段就重視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積極地培養幼兒同周圍的小朋友、教師、家長等的交流能力、交往能力,能夠主動同他人和諧相處,在這一過程中則能有效地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眾所周知,一個人的人格魅力與性格特征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一個群體關系的維護都具有十分重要且積極的意義。從學前階段就積極地培養、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性格,是對幼兒自身負責,也是家長的眾望所歸,更是整個社會的希望。
三、幼兒教育中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設計交往性游戲活動,趣味引導
開展幼兒教育主要采取游戲教學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幼兒年齡段的認知特點,才符合幼兒心理成長規律。幼兒教師要研究幼兒的認知規律,要多設計一些交往性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參與到游戲活動中,讓幼兒一邊玩游戲一邊開展交際,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從而達到寓教于樂、輕松教學的目標。一是設計角色游戲。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游戲活動,通過設置生活化的游戲主題,讓幼兒參與其中。在每一個主題下,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現實的生活。其間,伴隨著幼兒彼此間的互動、交流、交往,幼兒身在其中能夠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所需要承擔的任務和責任等。教師可以設置如下生活化主題活動,例如“去看病”“買東西”“上學的路上”“給妹妹洗澡”等,這樣的主題是幼兒日常都會經歷的,幼兒身在其中,能夠開展沉浸式學習。其中,在“去看病”這一主題下,教師讓幾名幼兒組成一組,為他們營造醫院的就醫環境,提供就醫道具、工具等。小組內成員間將相互商討角色的分配,有人扮演醫生,有人扮演患病小孩,有人扮演小孩媽媽等。伴隨活動的進行,不同角色之間將會展開交流,例如:醫生和小孩的溝通,媽媽與醫生的交流,甚至媽媽和孩子的交流等。這樣利用生活化的游戲來帶動幼兒愉快游戲、快樂學習,幼兒的交往興趣會在瞬間不自覺地得以培養和激發,從而培養他們的交往意識、交際能力,這種能力也勢必會被運用到未來的現實生活中。二是設計自主組合競技性游戲。除了一些生活化的游戲之外,教師還有必要組織一些競技性游戲,因為競技性游戲更能考驗一個團隊的力量。競技性游戲通常需要兩人、三人甚至多人之間的合作,其中必然涉及團隊合作、人員之間競爭等,伴隨著人與人交往能力的培養。具體的競技性游戲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段來靈活選擇。這樣的方式能夠培養個體成員的交流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在3~4歲幼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多人控球游戲。教師可以將12個球投入30名幼兒群體中,其中每3名幼兒需要玩一個球,教師自由投入12個球,就會有3名幼兒自行組合到一起來分享一個球,這其中伴隨著自主組合、集體競技的過程,這有利于對幼兒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溝通協作能力等的培養。在5~7歲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雙人一組的競技性游戲,如棋類游戲。教師可讓幼兒同樣通過自行組合、相互協作等方式來先獲得玩伴,然后圍繞游戲展開相互間的競爭與合作。整個過程中無論是低齡幼兒還是年齡稍大的幼兒都能融入游戲中,在這期間難免伴隨一些小小的矛盾,教師要做好矛盾協調工作,及時化解幼兒之間的矛盾,使其重新回歸到快樂的合作游戲中。
(二)鼓勵幼幼多多交往,互助引導
幼兒園中幼兒的一天涉及多種生活活動,這些生活活動時間與空間能成為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的良好時機,幼兒教師要牢牢把握這些時機,引領幼兒在人際交往中掌握禮貌、得體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習慣。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幼兒交往,通過觀察分析選出一些懂文明、懂禮貌,具備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的幼兒當班長,讓其成為社會交往的先鋒人物,從而主動為其他幼兒樹立榜樣,而且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抓住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和瞬間來鍛煉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例如,幼兒園午休時涉及穿脫衣服、臥床休息的活動,其中一些幼兒無法自行解開衣服的紐扣,需要求助他人。此時,教師不妨引導幼兒自行尋找幫手和伙伴,并引導被幫助的對象再次向其同伴提供幫助,這樣就能讓更多的幼兒認識到相互幫助、相互交往的意義,幼兒一旦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則能在以后的園內活動與人際交往中用自己合理的處事方式來進行社會交往。
(三)加強家園同步教育,合作引導
幼兒的成長需要家長以及幼兒園的同步教育、合作引導,需要家園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說家園的合作、互動是幼兒社交能力的強有力保證。首先,幼兒園要主動號召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增加家長與幼兒園師生之間交流、活動的機會。例如:幼兒園定期舉辦親子活動,通過親子活動來展開幼兒、家長、教師之間的協作。在活動中幼兒能親身體會到社會交往的場面,也能從中受益匪淺,強化社會交往意識。整個親子活動中家長必須積極地為幼兒樹立良好榜樣,有目標、有計劃地教自己的孩子如何與他人正確交流、交往,這個過程中,家長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例如:禮貌待人、禮貌接物,主動幫助他人分擔困難,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等。幼兒通過親子活動或其他活動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可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四)建立和諧師幼關系,日常引導
和諧良好的師幼關系直接影響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因為只有當教師能夠為幼兒帶去快樂、給予幼兒友好的面容時,幼兒才能主動親近教師,他們才能敢于同師長進行交流,同他人進行交往。教師在平時的幼兒園教學、生活中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主動為幼兒帶去親切、和藹、愉快的感受,從生活的細節處加以把握。例如:對幼兒的點滴進步給予贊許,給幼兒一個擁抱、一絲微笑等,讓每個幼兒都能樹立起社會交往的自信心,能夠主動同他人展開交流,讓他們生活在和諧、快樂的氛圍中,在社會交往中有所收獲。幼兒教育是一種學前教育,學前教育階段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教師要重視學前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發育特點、思想成熟度以及認知能力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設置游戲,增加親子活動,增進家園交流等模式來為幼兒創造有利的社會交往空間,使更多的幼兒都能從中受益,從而達到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岳海燕.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培育與提升策略探究[J].中小學校長,2019(11).
[2]宋江羽.角色游戲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形成[J].教育觀察,2019(12).
[3]劉睿媛.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策略的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9(15).
作者:楊燕敏 單位:玉林市玉州區第三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