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深化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對于提升音樂理論課程教學成效和學生的音樂理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學工作者應該持續探索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的路徑。本文在分析論述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的方向的基礎上,從課程目標的重構、課程結構的調整以及課程內容的選擇三個層面,研究和探討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音樂理論;理論課程;課程創新;改革路徑
在音樂理論持續發展和社會用人單位對音樂人才的專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各大院校需要重視音樂理論課程的創新改革,推動音樂理論課程與時俱進,從而提升音樂理論課程教學成效和學生音樂理論素養,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音樂藝術人才。
一、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發展方向
在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工作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過于封閉和單向灌輸的特征,學生在知識建構和能力養成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而新時期的音樂理論課程教學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權,重視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自主建構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等,從而在提升學生音樂理論素養的基礎上,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此要求下,音樂理論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呈現出了以下發展趨勢。首先,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工作呈現出更為開放的特征。課程的創新改革要求改變學生死記硬背音樂理論知識的現象,解決學生實際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優化學生學習體驗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學習態度。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推進課程結構變革,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平衡,以推進學生專業素養全面發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強化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關系,而且需要打破教材對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束縛,努力在課程中展現音樂理論的前瞻性內容。此外,教師還需要重視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理論教學資源,并圍繞這些教學資源制定獨具特色的音樂理論教育方案,從而充分發揮本土育人資源的優勢,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院校還需要為音樂理論課程教學的開展與優化提供保障,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師資力量建設工作等,為音樂理論課程改革創新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音樂理論課程實施主體需要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在傳統的音樂理論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學實施主體具有單一化的特點,即無論是制定教學規劃、教學方案,還是實施課堂教學,教師都占據了主導地位。雖然這能夠確保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得到有條不紊的開展,但是教師所具有的創新改革意識和創新改革能力等,制約著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成效的提升。因此,在推進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音樂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院校課程設計的決策管理者的作用,通過深入分析當前音樂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探索優化音樂理論課程的路徑。此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的設計、開發等工作當中,關注學生的反饋信息,以學生滿意度為依據,開展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工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結構的調整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中去,滿足學生對音樂理論課程的期待,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參與感、獲得感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最后,教學工作者有必要依托豐富的教學形式開展音樂理論教學實踐,改變以知識灌輸、單向灌輸為主的音樂理論教學模式,這是推進音樂理論課程改革創新進程的重要要求。在此過程中,教學工作者不僅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學情,而且需要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習慣,并依托現代化的教育理論,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上有效豐富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形式,提升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吸引力。在推進課程教學適應學生知識建構規律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強調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汲取知識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等開展音樂理論教學實踐,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深化對音樂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而在推進音樂教學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趨勢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將慕課、微課等教學技術引入教學實踐,并基于這些技術構建翻轉課堂,從而在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的基礎上,重塑音樂理論課程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音樂理論課程教學成效。
二、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實施路徑
(一)課程目標的重構
在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工作中,課程目標的重構要求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關注教學工作與人才需求之間的匹配程度,展現出職業素養和就業導向在音樂理論課程建設中的引導作用。這要求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需要了解當前藝術教育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對音樂人才綜合素養所提出的要求。院校所培養的音樂人才是推進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進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有生力量。因此,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開展社會調研,與社會用人單位進行交流,甚至引導社會用人單位參與到音樂理論課程教學目標的調整當中,從而促使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符合當前藝術教育發展需求以及社會發展對音樂人才綜合素養所提出的要求。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音樂理論課程教學成效,而且對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次,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需要了解學生群體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并將推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納入音樂理論課程教學目標體系當中。現代教育強調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以及個性發展,因此,在音樂理論課程目標的重構過程中,尊重學生群體所具有的個性化發展需求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要求,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需要與學生開展廣泛交流,重視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為優化教學過程、調整教學目標提供依據。
(二)課程結構的調整
在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工作中,課程結構的調整主要體現在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結構調整以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構調整兩個層面。從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結構來看,在學生音樂理論素養發展過程中,依托必修課程所開展的共性教育和依托選修課程所開展的個性教育缺一不可,合理的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結構有利于夯實學生的音樂理論基礎,并有效提升音樂理論課程的吸引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理論的學習興趣,推進音樂理論課程結構更加符合學生的期待。因此,院校與教學工作者應該基于學生的音樂理論基礎素養和興趣愛好,圍繞音樂理論課程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和內容,豐富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論素養。從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構來看,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緊密關系,不僅能夠為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而且也能夠為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方向和依據。因此,教學計劃的制定者不僅需要適當提升實踐課程所占據的比例,而且需要在內容設置層面提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關聯程度,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課程深化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有效提升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成效。
(三)課程內容的選擇
在音樂理論課程創新改革工作中,選擇課程內容的過程其實也是教學工作者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所具有的教育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教學內容不僅要符合學生的音樂理論素養水平,還需要體現出豐富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的特征。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音樂理論課的吸引力,而且能夠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教師可以將音樂心理學、社會音樂學乃至與音樂相關的各類政策等融入到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中,在展現音樂理論教育與各類學科之間緊密關系的基礎上,為學生提升音樂素養奠定良好基礎。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則要求教學工作者能夠考慮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并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充分考慮社會用人單位所提出的建議與意見,邀請社會用人單位參與到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以及相應教學方案的設計當中。教學內容的前瞻性則要求教學工作者能夠關注音樂理論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在音樂教學內容體系中引入前沿課題并與學生就課題展開討論,從而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論探究能力,強化學生的終生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音樂理論課程改革創新工作中,音樂理論課程需要呈現出更為開放、更為多元化的特征。與此同時,教學工作者需要保持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在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有效提升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工作的吸引力與有效性。與此同時,音樂理論課程改革創新工作的開展要求教學工作者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重構,堅持以能力發展為本位和以學生為本的價值取向,并通過優化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的課程結構以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課程結構,推進課程內容呈現出豐富性、實用性以及前瞻性的特征,為音樂理論課程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隋天開.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評<高校音樂教育核心課程多元化理論與實踐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0,40(23):88.
[2]石娟.對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專業作曲理論課程發展的思考[J].民族音樂,2020,(04):104-106.
[3]姜濤.基于翻轉課堂的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理論基礎[J].北方音樂,2020,(06):211-212.
[4]康紅許.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教學未來發展模式[J].傳播力研究,2020,4(06):183-184.
作者:王佳 單位:河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