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中心,在教課過程中,老師系統的將一系列重點羅列在黑板上,學生在下邊低頭抄筆記,機械式的記憶知識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理論理解層面兒無法向運用層面發展.本文就初中數學為研究對象,探究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
【關鍵詞】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可,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十分適合初中數學這樣邏輯性強的基礎學科.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研究思想、研究意識、探索精神和創新應用能力,也會給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益處.
1.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研究性學習不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探究性學習,學習過程也不再是教師形式化的指導學習,更不用學生機械式的記憶定義原理.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有的新教學內容都需要學生自己學習,然后自己根據情境組織教學材料,自主建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真正含義弄清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伴的交流和探究完成知識的共享,以小組整體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探究性學習的知識設計應該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基礎,一方面學生可以自己看懂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只要求學生了解的知識內容就不能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需要教師補充材料、提供思路學生才能掌握的內容也不能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探究過程中也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2.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研究性學習包括四個階段:創設情境、展示討論題、師生共同研究、總結反思.
2.1創設情境“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題詞:“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所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起點,創設問題成為第一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在于用問題刺激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發學生的研究精神.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原則是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生產實際出發,將與新課程有密切聯系的且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現象向同學指出,引發學生的疑問,在學生的意識中創設研究問題的情境,進而導出課題的研究問題,在明確的研究方向中激勵學生的創新動機.
2.2展示討論題展示討論題就是教師用準備好的課件或者其他形式的問題將知識的重難點向同學展示出來.
2.3師生共同探究師生共同研究的內容,就是根據老師的要求,學生自己探究,依據教材提供的基本思路,對數學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消化數學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并總結出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人采納自己的主張,同時,學生也能夠學會如何傾聽他人的見解,借鑒學習他人的看法,提高自己的認識.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教師是學生的朋友、伙伴,應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4總結反思總結反思就是通過對研究性學習效果的檢驗,對答案的及時反饋.教師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指出思維方法存在的問題,提出正確研究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有層次地布置課后練習題.
3.教師不再適合研究性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老師課堂講授獲得知識,而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直接體驗探索直接獲得知識,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面對面對話,不僅僅是語義層面上的交流,更是雙方自我意義的構建.例如,在實際教學案例中,對稱軸一課中,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張紙對折,在其中一面紙上畫一個三角形ABC,再在另一面紙上將這個三角形臨摹下來,得到三角形A′B′C′,由老師指教,學生觀察,比較兩個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就可以順其自然的得到定義和兩個圖形全等的性質.然后,讓學生連接AA′,BB′,CC′,對線段進行比較研究,就會很自然并快速的得出MN垂直平分對應點連線的性質.老師可以跟著提出問題,以便同學課后思考研究,比如,將各對應邊斷開,猜想由什么結論?就能夠得出對應線段或斷線的交點在對稱軸上的性質.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樣就能將比較抽象、難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了.
4.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實際,合理安排研究性學習提綱
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材的難易度,重難點和關鍵,明確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對學生采用有的放矢教學方式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在研究中經過自己的努力學懂、學會,感受到研究性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及信心和決心,加深拓寬研究學習的內容.
5.總結
總之,在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材的“想一想”、“議一議”等教學環節上,在開放題或社會實踐中都可以滲透研究性學習,這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增長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淑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學周刊C版,2014,(4):38-39.
[2]崔艷有.初中數學教學研究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6):22.
[3]黃麗紅.關于初中數學深化教學研究的幾點看法[J].學周刊:C,2012,(9):35-36
作者:金煥平 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潘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