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舞蹈學科音樂理念教課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音樂是聽覺藝術,而音樂理論教學的模式并不能很好的體現這一特點,藝術的學習重在感受,體會其中意境和情感。然而理論知識的特殊性使得教學方式與音樂藝術的本質有一定的差異性,這也是音樂理論教學的難度所在。我國舞蹈專業的音樂理論教學在課程的深度上還不夠,學生并沒有將所學的知識融合到舞蹈的實踐課程中去,大多數學生都抱有應付考試的心態在學習。
我國舞蹈專業音樂理論的主要教學模式
(一)樂理知識
樂理知識是音樂學習的基礎,然后由于舞蹈專業的特殊性,樂理知識的教學也做了相應的改革。樂理知識如果要深入的學習還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的,舞蹈專業的學生重點在于肢體的訓練,樂理知識作為課程的基礎應該盡可能的化繁為簡,以舞蹈專業的實用性為主,將樂理知識重新分類,將對舞蹈專業的后續學習沒有太大影響的知識稍作學習即可,同時結合舞蹈的學習特點,應該講樂理知識當中的音程、調、節奏、節拍、旋律等作為重點知識進行講解,通過這些課程的深入學習,讓學生首先對于音樂有了一定的鑒賞和理解能力。通過節拍和節奏的學習了解不同的音樂風格和特點,感受到不同的樂曲而產生的不同音樂情感色彩,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為了后續的節奏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舞蹈的實踐當中更好的詮釋音樂的情感。并通過改善樂理知識的教學風格,從純粹的理論教學過渡到試聽和試唱的練習,使得理論知識得以充分的學習和理解。
(二)節奏訓練
音樂和舞蹈都具有相同的基本要素,那就是節奏,這是舞蹈的天然屬性而決定的,因此舞蹈專業音樂理論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節奏的訓練。舞蹈作品當中的節奏可以詮釋不同的情感和風格,例如長節奏的舞蹈可以詮釋悠長、淡然或者是憂傷的情感,而短節奏的舞蹈則用于表達輕快或者是緊張的情感。節奏是一種周期性的律動,節奏訓練的學習是一種感官上的理解,不同于樂理等的理論知識通過記憶和模仿來學習。節奏訓練的學習是個人對于音樂的理解,學生能否準確的聽懂節奏,理解節奏的規律對于日后的舞蹈學習室至關重要的。
節奏訓練通常采用的多是聽寫訓練,而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來說,學習的模仿多于理解,這因此節奏訓練是音樂理論知識中的難點和重點,節奏訓練如果只是重復的進行聽力訓練是很難達到理解的效果,同時也容易產生學習的疲憊感,因此在節奏的訓練中增加了參與性更強的實訓教學,在進行音樂試聽時,使用拍手、跺腳、或者其他的肢體動作來跟蹤節奏,感受節奏,同時也為后續的舞蹈教學培養了一定肢體協調的能力,并通過試聽不同的節奏的歌曲,讓學生來感受其中的情感,并讓學生自行根據音樂來編排簡單的肢體動作來反映情感,將節奏訓練與舞蹈實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對于舞蹈專業音樂理論教學的建議
(一)提升音樂理論教學的藝術品位
音樂理論教學從其本質內容上看是偏重于理論形式的,對于學生來說缺乏有效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音樂理論學習的難度。音樂是一門藝術,因此我們在音樂理論的教學當中也應該提升其藝術性。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講解一些與其相關的音樂史,增強學生的記憶和感受,提高學習興趣,使得理論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藝術氣息。
(二)弱化理論教學實質、重視感覺培養
音樂的學習重在感官理解,學習的過程要多體會和感受,因此在音樂理論教學當中應該弱化相應的課本知識。在理論的施教當中,要多穿插試聽試講試唱的環節,一邊是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記憶,一邊也是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提高音樂修養,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的欣賞和積累,幫助學生從情感深處理性的感知音樂,從而提高在學生在舞蹈中對于樂曲的理解,并通過肢體表達給觀眾。
作者:李靜單位:大連藝術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