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日益重視足球教學。在高校傳統的足球教學中,疊加式訓練方式具有較強的單一性,難以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對此,有必要加強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有效改善足球教學訓練效果,促進學生的體能、足球技戰術以及心理素質實現大幅度提高。本文簡述了組合訓練模式的概念,淺析了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探究了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期為高校足球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組合訓練;高校;足球教學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足球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作為一項風靡全球的體育運動,足球深受高校學生的青睞。為強化足球教學訓練,促進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實現大幅度提高,有必要加強組合訓練模式在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組合訓練模式采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呈現出顯著的教學訓練優勢。對此,要立足于教學實踐,積極探究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措施。
1組合訓練模式概述
組合訓練模式以運動訓練相關理論為基礎,是指在足球訓練中,綜合考慮學生所處的足球訓練階段、學生的足球競技水平、學生的個人特點等因素存在的差異,對多個足球訓練單元進行組合,遵循足球訓練的運動原理,對性質及比例各不相同的訓練內容進行科學選擇和合理安排,對訓練方法進行科學組合,實現對訓練效果的有效增強[1]。組合訓練模式并非對單一的訓練方法和內容進行簡單疊加,而是對間歇訓練、交叉組合等訓練方式進行合理組合,對各類訓練方法具備的優點進行有效集中。組合訓練模式涵蓋如下內容: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安排、訓練負荷以及訓練原則等[2]。
2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如下:一,相對于常規訓練方法,組合訓練模式對訓練時間的安排具有更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足球訓練的興趣,并充分調動學生對足球訓練的積極性。二,組合訓練模式能強化學生的對抗訓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足球實戰能力實現大幅度提高。三,組合訓練模式遵循足球運動的各項規律開展足球訓練,能從整體上有效提升學生的足球比賽能力。組合訓練模式強調足球實戰模擬訓練,能為學生提供足球實戰演練的機會,能有效鍛煉并強化學生的足球技戰術[3]。四,組合訓練模式注重高對抗性的足球訓練,能促進學生增強其對正規足球比賽的適應能力,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足球綜合素質。
3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3.1組合訓練模式在足球體能訓練中的應用。3.1.1遵循原則。應用組合訓練模式對學生的足球體能進行訓練,要遵循如下原則:一,兼顧訓練量以及訓練強度,促進二者實現共同提升。高校足球教學體能訓練的傳統方式人為割裂了訓練強度以及訓練量,難以實現二者的同步提高。足球競賽具有較長的賽時,足球競賽的參與者需承受較大的運動量以及運動強度[4]。因此,要兼顧足球訓練量以及訓練強度。二,結合足球訓練相關原則開展體能訓練。足球訓練以球作為基本工具。高校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球感。在組織學生開展體能訓練的同時,要與足球相結合開展綜合體能訓練,注重對學生的球感進行培養。三,將力量訓練作為體能訓練的基礎。要通過足球訓練,增強學生的足球對抗能力、足球運動速度以及足球技能,必須強化力量訓練,增強學生的力量素質。力量素質與足球運動中的攻防、拼搶具有直接關系,是足球運動者必備的基本素質。國外足球力量訓練,通常將速度力量作為訓練重點。高校足球教學強化對學生的力量訓練,能增強學生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并加快學生的反應速度。3.1.2具體應用。足球運動具有較高強度,要求運動員具備較強的耐力和爆發力。當前,足球競賽通常保持93~98分鐘的競賽時長,運動員消耗的體能非常大。在每場比賽中,中球員通常要跑10km到14km;中前衛通常要跑11km到13km;中后衛通常要跑8km到10km;邊前衛以及邊后衛通常要跑9km到12km,前鋒通常要跑9km到10km。另外,一場足球比賽下來,運動員通常要跳躍15次到30次,經歷的個人行動有150次到200次,經歷的對抗有30次到50次,經歷的觸球運動有30次到70次,然而,高強度運動相應的間歇時間僅有15s到30s。根據足球運動員在足球比賽中呈現出的耗能規律,制定如下體能訓練組合:訓練內容,借助足球場邊線及底線,劃分300m、200m、100m、50m、30m開展五段加速跑,并組織學生開展2人3項跑動傳球。訓練負荷:強度最大的訓練負荷占55%~70%,將學生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40次到160次之間,間歇期將學生心率恢復為每分鐘120次,將訓練量控制在35分鐘到50分鐘之間。訓練方法:對持續性訓練方法、特萊特訓練方法以及間歇性訓練方法進行采用。訓練安排:將學生劃分為3組,第1組隊員將30m跑完后,第2組隊員開始起跑,每輪訓練連續跑5段,共有4輪訓練,每輪訓練安排1分鐘的休息時間;將2標志的間距設置為2m,組織2名學生相距10m開展3項傳球訓練[5]。訓練要求:學生完成每段加速跑后,保持放松狀態跑回起點,每個學生每項跑動傳球3分鐘,休息1分鐘后換人,每個學生完成3項。3.2組合訓練模式在技術訓練中的應用。3.2.1遵循原則。應用組合訓練模式對學生的足球技術進行訓練,要遵循如下原則:一,遵循從易到難的訓練原則開展重復性訓練。先組織學生對足球單項技術進行練習,再對足球技術進行組合練習,促進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實現大幅度提高。高校學生的認知和思維創新能力較強,在足球技術組合訓練中,要充分應用學生這一特性。要秉承熟能生巧的理念,組織學生對足球技術進行重復性訓練,先從單人訓練開始,逐漸過渡到多人組合足球比賽訓練;從教學訓練開始,逐漸過渡到實戰模擬訓練。二,實戰模擬訓練,強化學生的足球技術訓練效果。高校要組織足球實戰模擬訓練,豐富學生的足球技術實戰經驗,通過對抗性練習,促進學生對各項足球技術的熟練運用。3.2.2具體方法。訓練內容:組織學生開展3站循環練習。運球繞桿:設置10根標志桿,將標志桿的間距控制為1m,要求學生對最后一桿繞過后,運球慢跑直到回到終點;組織2名學生在跑動過程中開展傳接球訓練,要求2名學生保持同向站立,并將2人間距控制在5m到10m的范圍之內,學生在向前跑動的過程中相互練習傳接球。訓練負荷:強度最大的訓練負荷為55%~70%,將學生心率控制在每分140次到160次,間歇期將學生心率恢復為每分120次,將訓練量控制在40分鐘到50分鐘。訓練方法:對持續性訓練方法以及間歇訓練方法進行采用。訓練要求:將站間距設置為8m,完成任務后,學生以中速向下一終點跑去,體育教師對學生訓練進行統一指揮。組合訓練安排:將學生分為3組,每組6個學生,前一個學生運球繞過第3個標志桿的時候,后一個學生開始實施運球,共有5次訓練間歇,間歇時間為30s。3.3組合訓練模式在戰術和心理訓練中的應用應用組合訓練模式對學生的足球戰術進行訓練,要遵循如下原則:開展足球實戰模擬訓練,促進學生增強其足球戰術意識;對足球比賽制定核心戰術。另外,要通過多種戰術組合訓練方式,引導學生樹立保護并贏得球權的意識,對足球比賽的核心戰術進行科學制定。足球比賽較為激烈,對足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要求較高。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處于落后局面時,要擺正心態,積極跑動,加強與其他隊員的配合,通過相互協作和支持,努力贏得比賽。
4結語
綜上所述,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具有較強的應用優勢,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足球實戰能力和足球比賽能力,能有效鍛煉并強化學生的足球技戰術。加強組合訓練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能有效改善足球教學訓練效果,并促進學生的體能、足球技戰術以及心理素質實現大幅度提高。對此,要立足于足球教學實踐,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組合訓練模式在足球體能訓練、足球技戰術訓練以及足球心理訓練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雄.組合訓練法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運動,2016(19):98-99.
[2]鄭謀榮.高校足球教學中組合訓練法的應用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7(1):40-41.
[3]曹凡.組合訓練法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運動,2014(23):102-103.
[4]王洪榮.組合訓練法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7):128-130.
[5]馬東.組合訓練法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18):167-168.
作者:何杰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