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土作文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造成這種作文教學局面的原因
(一)很大原因是有些教師太急功近利,違反教育規律,對學生提出過高要求。一些教師目光短淺,一切向成績靠攏,做表面文章,不是從學生成才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寫作,不愿花時間去了解學生,忽略了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在寫作中本應對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加以訓練,卻又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寫作方式,學生沒有了自己的認知,即使有了自己的主見,又不符合教師的要求,其結果是寫出的文章受到教師的差評,從而打擊了寫作的積極性。學生不是生來就會寫作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際關系,非要學生按一定的格式、一定的技巧去寫人和事,這豈不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了嗎?這樣的教學和柳宗元的《種樹傳》一文頗有相通之處。《種樹傳》一文道出:不會種樹者,表面上看起來關心和愛護樹,實際上是害了樹,有甚者毀了樹。若把樹喻學生,種樹人喻教師,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是在培養學生,還是在毀滅學生呢?
(二)作文評分標準太機械化把作文分割成幾大塊來評分,材料、語言、思想、寫作技巧等,一一對應進行評分,結果為了成績高,許多教師投機取巧,布置學生大量閱讀、背誦和抄錄范文,以便考試時套用;學生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寫作文,以中考作文模式來苦心訓練自己,甚至弄虛作假,張冠李戴,以粉飾太平,博得高分,曇花一現,真才泯滅矣!
(三)教師本身素質不高,下水作文難成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自我解嘲:“我自己也不會寫,至于考試作文,選定幾篇范文,讓學生按要求模仿,即使拿不到高分,但也不會差到哪里去,考試還是可以應付的?!痹囅胍粋€不會寫文章的教師,又怎能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
二、解決對策
針對以上現象,我們認為若真要農村學生寫好作文,首先,教師要有愛心、耐心。其次,教師要敢于寫下水作文,而后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實際年齡情況及學識,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文。此次,我們剛好參與了“以農村生活為對象的素材積累方法”的初中鄉土作文教學的課題研究,在試驗班,我們的教師就遇到了上述情況,課題組教師在實驗班上了一堂《我的校園》作文指導課,布置《我的校園》作文題,結果有十多個學生不知從何處入手來寫。甚至有一位學生,只寫了一句話:“我走進校園看到許多同學?!本瓦@一句話,沒有下文了。于是指導教師帶著學生共同去校園中觀察體會,教師帶他們到小樹林走走,邊觀察邊問:“小樹林有什么,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對此,你們有什么心情,想起了什么?”由于學生從現實生活環境中提升了自己的認識,所以這篇《我的校園》都寫出了自己獨特的風采。那個只寫了一句話的學生回去后,認真地寫了一個片斷:“我坐在教室里,向窗外望去,就能看到可愛的小樹林。小樹林里有高大的梧桐樹、害羞的四季桂,皮膚粗糙的扁柏……這些樹大小不同、高低錯落、形態各異,還有那枝頭上,細小的麻雀,嘰喳嘰喳叫個不停,這片小樹林的確是我心中的一道風景?!?/p>
(一)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耐心、愛心也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愛是作文教學的潤滑劑。只要把愛融化在個體事件中,融化在人心中,還寫不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么?愛這種情感體驗不需要高深的知識,也不需要什么大道理,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細微表情,就能傳遞出無窮的愛心來。對農村學生進行作文教學要學習孔子的教育方式,師生關系融洽,討論問題隨和,教師在教學中能處處從細微處體現真情,從平凡處表現關愛,這樣我們的學生又怎么不會愛上寫文章呢?其實,我們不必對學生要求太高,重要的是在“愛”的前提下,耐心地培養學生敢說、敢練、敢寫的能力,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愛上寫作。
(二)作為寫作指導教師,在平時還要敢于寫下水作文,在寫作方面給學生以示范作用要善于和學生溝通,對學生寫作情況要有所了解,對學生自己寫的作文,不管寫得怎樣,要抓住機會,在多個場合進行表揚,這好比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走得搖搖晃晃,確實很不雅觀,但畢竟是他們自己走的,走得多了,就會跑了。其實寫作跟小孩走路是一樣的,剛開始很不好,甚至讓人啼笑皆非,但慢慢地就會發現寫作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走進去了,就會發現那里面無奇不有,無比精彩,就會體會到無窮無盡的寫作的樂趣。而如何引導學生發現此中的樂趣,這就值得每一個語文教師去認真思考了!每一個學生都如一塊璞玉,關鍵就看我們怎樣去雕琢,“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這活水就是我們身邊的鄉土素材,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生活環境,也是人最有感受的體驗。作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源頭活水,用心觀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地參與到寫作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素質。
作者:王麗霞陳君瀛單位:福建省建寧縣職業智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