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共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教育的制高點是自我教育。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不教而教”可稱為教育的最高境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說明自我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智育上,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在德育上,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實現自我發展。
二、如何實施自我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方面,要用閱讀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種閱讀應當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圍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仔細觀察和了解人的靈魂的復雜性,迫使他去考慮自己的命運和前途。要自我教育,就要用一定的尺度來衡量自己,英雄人物和偉人的生活就是測量學生自身行為的最好的尺度。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里》,雷鋒的戰友喬安山熱心助人,將一位被別人撞倒的老人送進醫院后,竟被老人及其家屬誣陷,把肇事者的帽子強加給喬安山??吹竭@里,有些人會認為“救人反被誣”,“好心不得好報”,如果自己是喬安山的話再也不會做這樣的傻事了。而喬安山卻是堅定地用高尚的共產主義思想來評價這件事,寧肯自己受委屈,今后還要堅持這樣做,他認為這樣做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需要。為此,我組織了一次辯論會,題目是“喬安山可愛嗎”,學生分正方和反方進行了辯論,通過辯論,同學們對兩類人的社會價值有了清晰的認識。雖然我們不能指望通過一次辯論就能讓孩子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得到完善,但我相信,經過長時間的教育,學生們一定能認識到: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該做怎樣的人。
其次,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地發揮自己的正能量。自我教育的終結表現是學生把自己在認識性、自覺性、控制性培養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思想道德通過實踐轉化為自己比較穩定的自覺行為,各個學生的道德層次和行為表現是有差別的,我們在考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時不能機械地“一刀切”,而是要注意動態地去考察每個孩子的品行推進情況,多進行一些縱向的比較,對原來較差但現在略有進步的學生要給予足夠的表揚,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提高和發展自己。對原來就比較優秀和全面的學生,則要抱著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幫助他發展和完善自己。對各方面都相對落后的學生,則要善于發現他們在班級生活中行為的閃光點,努力挖掘這些點滴的閃光點背后的思想道德支撐,并擴大這種閃光點,從而實現由點帶線再到面的遞進式發展。
最后,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和興趣方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自我教育并不是要自己強迫自己學習,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要。人都有一種求知的欲望,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由于實行強制性的教育方式,往往將人的求知欲扼殺。事實上沒有人是討厭學習的,只是很多人的學習欲望沒有發自內心的被激發出來。為自己的興趣而學習,是激發學習欲望、實現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靈上的需求,這種需求正是興致所在,如果從這種興致上去進行學習,那不會有人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痛苦而是快樂的事情了。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積極的習慣,我們的教育才會事半功倍。每個學生都可以看成是一塊璞玉,正因為未經雕琢,我們才有義務去認真雕琢,讓學生從小打好自我教育的底子。俗話說“: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我們做老師的,要給孩子自由成長的時空,寓管于不管之中,使學生認識、發展和完善自我,真正成為自尊、自強、自律、自立的人,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自我教育不單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一種教育境界,要使我們的孩子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識,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做堅持不懈地努力。
三、結語
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方面,要用閱讀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這種閱讀應當引起他去深入思考周圍世界和自己本身,迫使他仔細觀察和了解人的靈魂的復雜性,迫使他去考慮自己的命運和前途。要自我教育,就要用一定的尺度來衡量自己,英雄人物和偉人的生活就是測量學生自身行為的最好的尺度。
作者:康琳高喆單位:河北醫科大學
(二)
一、非理性對自我教育的影響
(一)積極方面
1.對自我教育的動力的認識
傳統意義上的自我教育是以人性善為基礎的,盡管有荀子的性惡論、告子的不善不惡論等,但是由于儒家的獨尊地位,決定了人性善是最主要的認識。以此作為假定條件,自我教育完全是靠主體的自覺自悟,雖然這種自我教育也強調了人的主體性,但是由于人性善這種假定具有單一性,它忽視了人性中的其他因素。而非理性主義則在理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掘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增加了情感、直覺、靈感、信仰、意欲和習慣等內容,使人的形象變得更加充實、飽滿和鮮活,也為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動力源。
2.對理性的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實際上,理性的發展和存在并不孤獨,早在理性的種子生根發芽進而茁壯成長的同時,非理性的細胞就已經在醞釀當中了。如在西方哲學史上,帶有神秘色彩的畢達哥拉斯的靈魂不滅說,柏拉圖的回憶說,托馬斯-阿奎那對“非理性信仰理性化”模式的論證等。此外,在被看成是將理性發展推到高峰的近代哲學家那里,非理性也絕非沒有一席之地。如萊布尼茨的“單子論”,其質的區別表現為單子具有不同程序的“知覺”和“欲望”,愛爾維修認為人的一切觀念都是由感覺即“肉體感受性”產生的。在中國哲學史上亦是如此,“就對‘理性’一詞的使用來看,在中國哲學史中,大多運用于理、道、德、義、仁、知、心等概念之中,非理性則主要指不合乎上述概念的視聽言動,特別是指‘人欲’。偏重于道德人倫范圍,既有理性,又有非理性。歷史上性善性惡之爭,反映了人們對理性與非理性的思考?!庇纱丝梢姡抢硇圆⒉皇且粋€新的概念,是伴隨著理性而發展的,只不過非理性一直處于從屬地位,直到在現代非理性主義那里才取得了應有的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性教育是有限的,它不能代替也不可能掩蓋教育客體的非理性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式”。他認為,由于外部事物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紛繁復雜,人們把握事物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的理性是不能完全把握客觀世界的,還要靠一些非理性因素來保持同客觀世界的聯系。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理性教育也應該在實踐中被提出并逐步加以應用。這樣,有了理性和非理性的協調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才會變得更加全面。
3.對自我的全面性認識
在自我教育中,自我既是主體又是客體,因此正確“認識你自己”是開展自我教育的必要前提。傳統意義上的自我教育雖然也強調主體性,但并未形成能動的認識,這與當時人們的思維水平以及歷史的局限性有關。而隨著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人們完全能夠充分地發揮人的主體優勢,能動的全面的認識自己。非理性主義引導人們去關注過去長期被忽略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人的精神主體進行全面性的認識。
(二)消極方面
1.對自我認識產生了偏差
非理性主義極大地發揮了人的主體性,引導人們去關注以往所忽視的方面,如意欲、激情、靈感等,這是對人的全面的縱深的認識,但是也激發了人負面的思維方式,如尼采的權力意志哲學,導致一部分人對權力的向往,為腐敗的產生提供了理論支持;海德格爾向死而生的存在主義,使一部分陷入其中的青年學生產生了厭學、孤獨、恐懼等心理,更有甚者采取了暴力、輕生等極端的方式。非理性主義認為,理性的存在是不合乎情理的,因此要擯棄一切理性的東西,孰不知這種極端的思想,透露出了自身理論的致命的缺陷:從理性主義的極端走向了非理性主義的極端。從而使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僅限于意欲、激情、靈感這些字眼了。
2.在價值多元化條件下的無可適從
如前所述,非理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勢必會對中國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影響,尤其是市場經濟這個特殊的條件下,非理性主義表現得更加突出。如在社會經濟方面,有些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利益,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高額利潤;偷稅漏稅等。在社會文化生活方面,充斥著一部分文化暴發戶,導致文化市場的無序狀態。尤其是在新聞媒體方面,違背社會文化的精神,低俗新聞、有償新聞等屢禁不止,并愈演愈烈。在社會政治生活上,恐怖主義,地方主義,官員們的以權謀私等都是非理性主義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傳統的價值觀、人生觀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使得一部分人不能明辨善惡美丑,導致其道德觀、價值觀的模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自我教育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被弱化了。
二、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新認識
(一)應拓展自我教育的視野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然自我與實然自我的矛盾表現為理性與非理性的矛盾。如前面所提到的,理性和非理性不能孤立地存在,也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凹词故强菰餆o味的科學活動,也是感情和思想的一種凈化。人們因而能夠擁有最美妙、最高尚的樂趣;對藝術創造和思維的邏輯秩序之美的樂趣?!庇纱丝梢?,人所從事的任何事情都是摻雜著非理性因素的。而自我教育實際上是“在主體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自覺地教育方式”。這種主體意識一方面能夠意識到自己對客體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以及能動的超越意識。另一個方面也能意識到主體自身的欲望、需要和興趣等非理性因素。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們一旦確立起主體意識,他就會把自己作為認識的對象,自覺地反省自己的行為舉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二)對教育客體要有全面的認識
這里的教育客體是相對于自我教育中的教育主體而言的。如果忽視對非理性在認識過程中作用的研究,將會導致在自我教育中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步伐不一致,有時甚至是相反的方向。而伴隨著西方非理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我們必須直面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對教育客體形成全面的認識。實際上,一部分有經驗的教育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當中,形成了自己有益的方法,例如情感教育,它認識到情感在教育客體中的重要性,因此能充分地調動起教育客體的積極性。但是人的精神主體是較復雜的,需要多方位的去了解。除了情感之外,還包括直覺、靈感、信仰、意欲、習慣等非理性因素,這是在大學生自我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三)使自我教育實現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
理性是通過邏輯推理所獲取的一種意識,具有人化的內容,從歷史尤其是哲學的發展來看,隨著人類思維的發展,理性最終被概念化、體系化,并外在于人本身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理性并非人的本質。但是它相對于非理性來說,是經過人們的社會實踐生活所檢驗過的,也是區別于動物的一個特質,因此它更接近于人的本質;此外,從人類歷史上來看,非理性和理性是相伴隨而生的,只是人類思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理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了主導地位,非理性因素則居于從屬地位,甚至一直以來被蒙蔽了。隨著非理性主義的興起,非理性因素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在市場經濟的確立以及人們主體意識的進一步提升中,取得了應有的地位。然而,由于非理性主義排斥理性的內容,很容易為那些沉迷于非理性因素的人所用,它的片面性和致命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大學生自我教育中,要實現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在這里要注意的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有兩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他我教育中的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他我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自我只有從他教育的主體那里獲取了理性的意識,才談得上自我教育的展開。自我教育也離不開他教育的理性的指導,否則自我教育缺乏理性的動力,從而導致自我屈從于非理性因素。因此,在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他我教育中教育主體的作用,將其理性與自我的非理性統一起來。
第二,自我教育內部的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落腳點,它體現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自我教育內部,一方面,完全囿于理性,使自己的思想變得僵化、凝固,缺乏獨立自主思考世界的能力,這顯然不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完全服從于非理性,為自己的本能以及欲望等加上堂而皇之的理由,這在生活中是極其有害的。因此,實現自我教育內部的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實現實然自我與應然自我的和諧發展,可以使自我教育更加持久更加有效。
作者:薛麗麗單位:陜西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