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悟性能力的哲學思想方法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常海靜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中國傳統哲學思維中包含了深刻的悟性主義思維方式,其中“儒家的格致(格物致知),道家的玄覽和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的悟性理論中體現得最為集中和鮮明”。這些傳統的哲學思維都有“豁然貫通”的悟性本色,但它同樣是不低于理性思維方式和理性認識,這種深入到理性認識微觀路徑的悟性思維方式或悟性體驗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的精華。中國共產黨正是充分運用了傳統哲學的悟性思維方式,才能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的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馬克思從實踐出發,實現了思維方式的實踐論轉換。中國共產黨在運用實踐思維方式的同時,充分結合了中國傳統哲學悟性思維方式,指導了中國的革命實踐和建設實踐,并取得了巨大的輝煌。
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經歷著血雨腥風的考驗,面對內憂外患的社會狀況,解放被各方勢力奴役的中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的現實需求考驗著中國共產黨,黨以強有力的臂膀承擔下了這一艱巨的歷史任務。遵義會議之后,黨內確立了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創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為之一新,實現了哲學思維方式向實踐觀轉變的變革,帶領全國人民站起來,實現國家和人民的獨立。建國初期,黨提出了摸索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的規律問題,但是由于黨的經驗不足,所以探索的道路異常艱難。這就要求黨在思維方式上進行變革,要把實踐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方式相結合,使得思維方式本土化。運用中國革命實踐提供的豐富材料,針對脫離中國實際的教條主義,進行深入的分析批判。他在1956年說過:“要反對教條主義。政治上我們是吃過虧的。什么都學習俄國,當成教條,結果是大失敗,把白區搞掉幾乎百分之百,根據地和紅軍搞掉百分之九十,使革命的勝利推遲了好些年。這就是因為不從實際出發,從教條出發的緣故。教條主義沒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黨找到自己本土化的思維方式,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等正確決策,在社會主義剛剛成立之初就取得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巨大的建設成果。
中國之所以能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和進行現代化建設偉大戰略是與黨的悟性思維方式直接相關的。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的特征變化,勇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大膽的試,大膽的闖”開拓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建設道路。悟性思維方式的本質是一種超常的直覺,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思想境界的體現。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變革了以前的哲學思維方式,使其更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鄧小平的哲學思維方式是以馬克思的實踐思維方式為基礎,與辯證思維方式相結合,把悟性思維貫通其精髓,進一步創新和發展黨的哲學思維方式。他特別強調要運用中國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自己國家問題,他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這就打破了以往的思想禁錮——必須原原本本的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和蘇聯模式來建設社會主義——使得人們在社會層面上通過實踐探索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和道路,悟性哲學思維方式也同時得到了創新,從靜態的思維變為了動態思維的新模式。
哲學思維方式作為一種社會發展的產物,是隨著社會發展時期、社會發展主題與社會發展狀況、社會實踐活動的變化而變化的。悟性思維作為一種哲學思維方式雖然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它也隨著時代特征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深化。
以為領導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破除了原則先行的傳統哲學思維,確立了尊重現實生活的思維方式,提出了黨要符合最廣大人民的發展意愿,為最廣大人民爭取根本利益,突出了人的主體地位等思想,這些都使黨的哲學思維得到了的進一步深化。關于人民及其發展的理性思考,給傳統的悟性思維夯實了人民群眾物質文明需要極大豐富,精神文明需要進一步發展的現實基礎。指出:“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統一,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踐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從十六屆三中全會開始,黨的新領導集體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針政策,解決了“什么是發展,實現什么樣的發展”的問題,是對哲學思維方式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在黨的十七大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黨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命題,使哲學思維方式從斗爭式哲學范式徹底的轉向了和諧式哲學范式,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向尊重差異而又協調多樣的哲學思維方式的轉變。黨的悟性思維方式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深化,更加和諧、更加科學、更加尊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發展實踐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尤其是悟性思維方式的充分結合,引領著中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這為中國社會思維方式的變革和不斷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也必將對中國共產黨未來哲學思維方式發展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必須堅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尊重人民的利益和價值的取向,把人民的利益訴求放在首位。認為人民是實踐的主體,在5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6中說到:“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這充分強調了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鄧小平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黨制定政策的首要位置,他指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不論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都是勞動。”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并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統一,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踐人民利益的一致性。”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更是明確提出黨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人為本的人民思想是黨的哲學思維的前提和基礎,是一脈相承的理論精髓。
必須堅持以實踐為中心,把實踐性的思維方式轉變成自覺的思維方式。在5實踐論6中全面論述了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指出:“無論何人要認識什么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實踐于)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鄧小平以新的實踐為基礎強調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指出:“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結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黨的第三代領導人把“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如何建設黨”融入到社會主義實踐中來,指出:“我們要有崇高的理想。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但是想問題、辦事情,不能搞好高騖遠的理想化,而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前進。”新時期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更是強調實踐的作用,十六大以來要求全黨做宣傳思想等各項工作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全黨同志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把實踐的觀點融入到發展中,全面地深化黨的思維模式中實踐思想。
必須不斷繼承和發展傳統哲學思維的悟性思維方式,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時期開始探索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而鄧小平是這一思維變革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中國傳統悟性思維方式并全面結合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帶領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出了困境。鄧小平指出:“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的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中學,在實踐中摸索。”鄧小平特別強調摸索規律,大膽嘗試,他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敢于大膽思考,勇于大膽實踐,體現了鄧小平思維方式的悟性思維本質。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以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深刻的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的哲學悟性思維的方式,明確了黨的自身建設的正確方向。
黨的新一代領導核心注重繼承和發展歷代領導核心的悟性哲學思維方式,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成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黨的幾代領導集體都是從不斷的繼承和創新傳統悟性思維下,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悟性思維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哲學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黨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思路,調整自己的行為,掌握現代化建設主動權的創造性與科學性的統一所在。